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初中物理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篇1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3、通过探究活动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用"假想液柱" 模型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2、通过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
一、探究一:液体是否存在压强
1、观察实验:图1、2
2、结论:液体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 ;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 ;
二、探究二: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v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v 猜想与假设:
v 设计实验:
v 进行实验:
v 分析总结:
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__________。
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________, 越大则压强越 。
2、设计方案:
A、验证是否与方向有关,应选择: ,结论: 。
B、验证是否与深度有关,应选择: ,结论: 。
C、验证是否与密度有关,应选择: ,结论: 。
D、验证是否与质量有关,应选择: ,结论: 。
结论 :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 和 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③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
④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 。
思考:
1.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
2.为什么深海鱼类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
3.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
【自主学习】: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
通过假想液体柱的办法,仿照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写出来。(P=F/S)
设平面的面积为S。 在横线上填入公式
①水柱产生的压力F= ②水柱重力G= =________
③水柱的体积V=________
④水柱对平面的压力F=G= ___ =ρgSh,
⑤底面受到压强p= =___________。
u 推导结果: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从上述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同时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不难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只与: 和 有关(注意 深度 与 高度 的区别,深度是指这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评测训练】:
1、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 )
A.pA>pB;B.pA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
4、在2024年的6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圆满完成了七千米级海试实验,最大下潜深度为7062 m,当蛟龙号下潜到7000m的深度时。
求:⑴海水对它的外壳的压强是多大? ⑵如果蛟龙号上表面积大约为20m2,它受到的压力为多少?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1: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吗?
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
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
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
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器材: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等。
(2)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
二:探究在水下不同深度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探究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分别把金属盒放入相同深度的水和盐水中,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教师巡视观察,并重点点拨实验中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4)学生设计表格: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
1、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教师演示实物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实验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篇3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杠,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 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杠杆、铁架台、钩码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阿基米德能够说出这句“诳语”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杠杆”
学生阅读本节教学目标
【自学指导一】:杠杆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6页,带着下面的问题把重点知识用横线画出来(2min)。
(1)什么是杠杆?
(2)认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教师讲解:
1.利用图片,引出杠杆的定义,并指出注意事项
2.杠杆五要素
首先强调杠杆的三大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再利用图片引出力臂
动画演示力臂的画法(本节重点)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练习力臂画法:画出下面杠杆(一根铁棒)的力和力臂。
总结杠杆的五大要素:
练习:
读出下图两个力旳力臂L1= cm, L2= cm,
利用上面的练习题,提出问题,杠杠在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自学指导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7页,并填写学案(3min)
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1) F1+L1=F2+L2
(2) F1 · L1=F2 ·L2
3. 设计并进行试验
教师讲解: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动手进行试验,并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练习
1. F1=15 N,F2=75 N,L1=15 cm,L2=___。
2. 如图是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800N,推车时,人手竖直向上的力F应为多少N.
省力了还是费力了?
利用上题中的问题引出生活中的杠杆
【自学指导三】:生活中的杠杆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9页,并观察下图的杠杆,带着下面的问题把重点知识用横线画出来(2min)
(1)省力杠杆的特点?
(2)费力杠杆的特点?
(3)等臂杠杆的特点?
教师讲解:
利用图片展示不同的杠杆,分析受力大小,以及力臂长短总结杠杆的种类及特点
【本节小结】共享收获。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杠杆的分类;
2.能说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 杠杆的分类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9面,完成下面填空: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的杠杆叫 省力 杠杆;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的杠杆叫 费力 杠杆;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的杠杆叫 等臂 杠杆;
钓鱼杆、铡刀、筷子、啤酒瓶起子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铡刀、啤酒瓶起子;
辨别省力、费力、等臂杠杆,你的方法是看动力臂与阻力臂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
1.跷跷板属于上面的哪类杠杆?托盘天平呢?说说你的看法。
解:等臂杠杆.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杠杆属于省力杠杆,哪些属于费力杠杆?哪些属于等臂杠杆?分析使用各种杠杆的好处.
3.分析各种杠杆,完成下表:
●教师点拨
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
A.独轮车 B.镊子 C.钢丝钳子 D.扳子
3.衣服夹是一种常用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
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
学习指导二、 杠杆的应用
●小组讨论
如何画出使杠杆平衡时的最小动力?结合下图给同学们介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
●教师点拨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篇5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D?D?D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以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
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
(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W
(2)能用公式P=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功的概念是什么?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4、说出功的公式及单位二、新课教学
一、复习
1、功的概念:
2、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W=Fs单位:J焦耳二、新课导入
1、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起重机搬运,对砖块做的功是相同的,但是时间不同,可见做功有快慢之分。
2、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1)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以时间
(2)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5、功率的概念: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6、功率的公式及单位
WP=t
P――功率W――功t――时间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7、例题讲解P668、推导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变(2)速度不变
二、练习
略(四)小结(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板书
2、功率
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1)做功相同,比较时间大小
(2)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3、概念:功与时间之比
4、定义式:P=W/t
W―功―Jt―时间―s
5、推导式:P=Fv注意:
(1)力大小不变
(2)速度不变
P―功率―W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参考篇8
课题: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上一篇: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0篇)
下一篇:初中物理磁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