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

来自 阿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一起看看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欢迎查阅!qU5篇语网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1qU5篇语网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qU5篇语网

二、教材分析qU5篇语网

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qU5篇语网

三、学情分析qU5篇语网

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qU5篇语网

四、教学目标qU5篇语网

1.知识与技能:qU5篇语网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qU5篇语网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qU5篇语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qU5篇语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qU5篇语网

五、重点难点qU5篇语网

1.参照物概念的形成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qU5篇语网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qU5篇语网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运动的相对性,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我过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飞船对接技术中的相对运动,让学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改变生活。qU5篇语网

七、课前准备qU5篇语网

简单的实验器材准备,图片资料、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的课前预习qU5篇语网

八、教学过程qU5篇语网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qU5篇语网

图片引入: 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2,夏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qU5篇语网

6.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qU5篇语网

7.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学生思考并回答: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回答)qU5篇语网

师: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qU5篇语网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2qU5篇语网

一、说教材qU5篇语网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qU5篇语网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qU5篇语网

2、教材结构分析qU5篇语网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qU5篇语网

3、教学目标qU5篇语网

a、知识与技能目标qU5篇语网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qU5篇语网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qU5篇语网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qU5篇语网

b、过程与方法目标qU5篇语网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qU5篇语网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qU5篇语网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qU5篇语网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qU5篇语网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qU5篇语网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qU5篇语网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qU5篇语网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qU5篇语网

4、教学的重、难点:qU5篇语网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qU5篇语网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qU5篇语网

二、学情分析:qU5篇语网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qU5篇语网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qU5篇语网

3、学生的思维障碍qU5篇语网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qU5篇语网

三、教法、学法:qU5篇语网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qU5篇语网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qU5篇语网

四、教学过程:qU5篇语网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qU5篇语网

实验:学生捏鸡蛋(1)用两指捏;(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qU5篇语网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qU5篇语网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qU5篇语网

2、压力的教学qU5篇语网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qU5篇语网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qU5篇语网

3、压强的教学qU5篇语网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qU5篇语网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qU5篇语网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qU5篇语网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qU5篇语网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qU5篇语网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qU5篇语网

②设计实验qU5篇语网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qU5篇语网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qU5篇语网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qU5篇语网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qU5篇语网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qU5篇语网

三、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U5篇语网

四、填写实验表格qU5篇语网

五、结论:qU5篇语网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钩码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法也很多。如选择的器材第一种用海棉、肥皂;第二种用肥皂、图针、钉子。第三种用手压钉子两端。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qU5篇语网

③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小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讨论总结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qU5篇语网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3qU5篇语网

一、教材分析qU5篇语网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qU5篇语网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qU5篇语网

2.教学目标qU5篇语网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qU5篇语网

(1)知识目标:qU5篇语网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qU5篇语网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qU5篇语网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qU5篇语网

(2)能力目标:qU5篇语网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qU5篇语网

(3)情感目标:qU5篇语网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qU5篇语网

(4)德育目标:qU5篇语网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qU5篇语网

3.难点和重点qU5篇语网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qU5篇语网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qU5篇语网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qU5篇语网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qU5篇语网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qU5篇语网

1.选择教具依据qU5篇语网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qU5篇语网

2.教具:qU5篇语网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qU5篇语网

三、处理qU5篇语网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qU5篇语网

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qU5篇语网

四、教法,学法qU5篇语网

1.教法qU5篇语网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qU5篇语网

2.学法qU5篇语网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qU5篇语网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qU5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qU5篇语网

【课堂教学】qU5篇语网

1.提问:qU5篇语网

(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qU5篇语网

(2)是光的反射定律?qU5篇语网

2.引入:qU5篇语网

【演示一】:qU5篇语网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qU5篇语网

【演示二】:qU5篇语网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qU5篇语网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qU5篇语网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相关文章:qU5篇语网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qU5篇语网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qU5篇语网

★ 初中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模板qU5篇语网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模板qU5篇语网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模板qU5篇语网

★ 刚刚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模板qU5篇语网

★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模板qU5篇语网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模板qU5篇语网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qU5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