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

来自 小砾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范文5篇Ol6篇语网

在学习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给我们带来烦恼。我们要抱着良好的心态,努力学习,争取每天进步一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Ol6篇语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Ol6篇语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精选篇1

Ol6篇语网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Ol6篇语网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Ol6篇语网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Ol6篇语网

2、情感、态度、价值观Ol6篇语网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Ol6篇语网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Ol6篇语网

重、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Ol6篇语网

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Ol6篇语网

教学课时:1课时Ol6篇语网

教学过程:Ol6篇语网

一、前提测评:Ol6篇语网

1、完成光路图:Ol6篇语网

空气Ol6篇语网

F FOl6篇语网

Ol6篇语网

二、导学达标:Ol6篇语网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Ol6篇语网

进行新课:Ol6篇语网

1、眼睛:Ol6篇语网

(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Ol6篇语网

各部分的作用…… 晶状体:Ol6篇语网

睫状体:Ol6篇语网

视网膜:Ol6篇语网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Ol6篇语网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Ol6篇语网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Ol6篇语网

(1)、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Ol6篇语网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Ol6篇语网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Ol6篇语网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Ol6篇语网

探究:如何调整?Ol6篇语网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Ol6篇语网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Ol6篇语网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Ol6篇语网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Ol6篇语网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Ol6篇语网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Ol6篇语网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Ol6篇语网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Ol6篇语网

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 比较Ol6篇语网

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Ol6篇语网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Ol6篇语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精选篇2

Ol6篇语网

【教学目标】Ol6篇语网

知识与技能:Ol6篇语网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Ol6篇语网

2、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工作原理。Ol6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Ol6篇语网

通过对浮沉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Ol6篇语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l6篇语网

通过古人对浮沉条件的应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Ol6篇语网

【教学重点】Ol6篇语网

沉浮条件的应用及分析。Ol6篇语网

【教学难点】Ol6篇语网

沉浮条件的应用。Ol6篇语网

【教学准备】Ol6篇语网

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牙膏皮、密度计、潜水艇模型。Ol6篇语网

【教学方法】Ol6篇语网

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和分析法。Ol6篇语网

【课时安排】Ol6篇语网

一课时。Ol6篇语网

【教学过程】Ol6篇语网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Ol6篇语网

演示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观察现象。Ol6篇语网

演示实验2:先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后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Ol6篇语网

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浮沉现象。Ol6篇语网

师:对于这些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Ol6篇语网

二、新课教学:Ol6篇语网

(一)、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Ol6篇语网

师:请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盖子的小瓶、盛水的烧杯),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Ol6篇语网

请两组同学讲清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证据填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Ol6篇语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情况中小瓶向什么方向运动?它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如何?Ol6篇语网

学生归纳小结:Ol6篇语网

(多媒体展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Ol6篇语网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Ol6篇语网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Ol6篇语网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Ol6篇语网

迷你小实验:按教材第132页图7—29实验,将蜡块、橡皮、瓶塞、鸡蛋等放入杯中,观察它们分别位于哪一层液面上?你能说出原因吗?能用物质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吗?Ol6篇语网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Ol6篇语网

(多媒体展示)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Ol6篇语网

(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Ol6篇语网

(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Ol6篇语网

(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Ol6篇语网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Ol6篇语网

师:沉浮条件有哪些应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31—132页的内容。Ol6篇语网

1、密度计:Ol6篇语网

师:请同学们说说对密度计的了解?Ol6篇语网

演示实验:用密度计测水、盐水的密度。Ol6篇语网

师: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悬浮还是漂浮状态?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Ol6篇语网

分析:F浮=G计ρ液= F浮∕ɡV排= F浮∕ɡV浸Ol6篇语网

浸入液体中越深,排开的液体越多,液体的密度越小。Ol6篇语网

2、盐水选种:Ol6篇语网

师: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结实的良种是非常重要的。盐水选种Ol6篇语网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地挑选种子的方法。如何利用盐水来选种子?请同学们说一说。Ol6篇语网

师:为什么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则会下沉?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Ol6篇语网

3、潜水艇:Ol6篇语网

演示实验:利用潜水艇模型来演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或用课件展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Ol6篇语网

师:潜水艇如何实现上浮、下潜的?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Ol6篇语网

学生归纳总结:Ol6篇语网

潜水艇的原理: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Ol6篇语网

4、"孔明灯"和热气球:Ol6篇语网

利用浮力升空的,在气囊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Ol6篇语网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Ol6篇语网

1、你煮过饺子吗?生饺下锅先沉入水底,煮熟后就上浮,凉了后又沉入水底,为什么?Ol6篇语网

2、一条船从河里进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化吗?船舷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Ol6篇语网

3、如何测定血液的密度?Ol6篇语网

〔新课小结〕Ol6篇语网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出来简单地总结一下。Ol6篇语网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Ol6篇语网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Ol6篇语网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Ol6篇语网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Ol6篇语网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Ol6篇语网

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Ol6篇语网

(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Ol6篇语网

(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Ol6篇语网

(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Ol6篇语网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Ol6篇语网

1、密度计的原理Ol6篇语网

2、盐水选种的原理Ol6篇语网

3、潜水艇的原理Ol6篇语网

4、"孔明灯"和热气球升空的原理Ol6篇语网

三、随堂练评Ol6篇语网

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在水面外,求此木块的密度?Ol6篇语网

2、烧杯中有一冰块副在水面上,假如冰全部熔化成水,那么水面将()Ol6篇语网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Ol6篇语网

[课外作业]Ol6篇语网

教材第134页第1至3题Ol6篇语网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Ol6篇语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精选篇3

Ol6篇语网

教学目标Ol6篇语网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Ol6篇语网

2.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Ol6篇语网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Ol6篇语网

教学重、难点Ol6篇语网

1.重点Ol6篇语网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Ol6篇语网

2.难点Ol6篇语网

(1)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Ol6篇语网

(2)重力的方向。Ol6篇语网

教学方法Ol6篇语网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Ol6篇语网

教具准备Ol6篇语网

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若{:个钩码。Ol6篇语网

演示实验:重垂线、汤匙、木球。Ol6篇语网

教学过程Ol6篇语网

一、复习Ol6篇语网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Ol6篇语网

2.如何画力的示意图。Ol6篇语网

二、导入新课Ol6篇语网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情况木球运动:Ol6篇语网

1.把一只木球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Ol6篇语网

2.把一只木球斜面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Ol6篇语网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Ol6篇语网

师:以上三种木球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Ol6篇语网

生:都是落向地面。Ol6篇语网

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Ol6篇语网

生: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Ol6篇语网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很善于观察、思考。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来自地球的力。Ol6篇语网

板书: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Ol6篇语网

三、新课内容Ol6篇语网

1.重力的概念。Ol6篇语网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6重力,图5—20的配文。Ol6篇语网

生:阅读。Ol6篇语网

师:通过以上阅读,你知道了什么?Ol6篇语网

生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Ol6篇语网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Ol6篇语网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苹果会竖直下落。Ol6篇语网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而且抓住了要点,讲得很好。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门。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们的头上,你们也能产生灵感,再打开一个个科学迷宫。Ol6篇语网

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重力的认识也一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信息窗”。Ol6篇语网

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Ol6篇语网

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Ol6篇语网

师:对,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根据是什么?Ol6篇语网

生:根据物体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Ol6篇语网

师:有疑问吗?Ol6篇语网

生:地球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怎么不会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Ol6篇语网

师:因为墙球的质量很大,受到的力很小,所以感觉不到地球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Ol6篇语网

板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Ol6篇语网

2.重力大小。Ol6篇语网

师:重力是一种力,则重力也应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如何确定?Ol6篇语网

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Ol6篇语网

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定。Ol6篇语网

师:正确。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大小?Ol6篇语网

生:把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Ol6篇语网

师:基本正确,请大家注意: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要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指针示数稳定,才能读出示数。否则,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指针示数不稳定,无法读出示数的。Ol6篇语网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Ol6篇语网

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87“加油站”Ol6篇语网

请同学们猜想:钩码的质量越大,那么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否也越大?Ol6篇语网

生:钩码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也越大。Ol6篇语网

师: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正确?Ol6篇语网

生:实验。Ol6篇语网

师:现在大家基本上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知道任何猜想是要用实验验证。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Ol6篇语网

生:桌面上有6只质量为50g的钩码,第1次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只钩码,测出它的重力大小,然后逐个增加,分别出2只钩码,3只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并填在课本P87表格中,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Ol6篇语网

师:你设计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大家分组实验。Ol6篇语网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Ol6篇语网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实验数据,看看哪些数据是相似的,哪些数据表现出异常,为什么会这样?Ol6篇语网

生:讨论、交流。Ol6篇语网

师: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Ol6篇语网

生: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oOl6篇语网

师:正确,你归纳得很好,在物理学中用符号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一个物体的物重跟这个物体的质量之比,则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为=g或G=mg。Ol6篇语网

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取g=10N/kg,而lkg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10N。如果题目没有交代,一般g取9。8N/kg。Ol6篇语网

板书:G/m—g,或G=mg。Ol6篇语网

m单位是kg,G单位是N,g单位是N/kg。Ol6篇语网

例题1:课题P87。Ol6篇语网

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指出:一道题目中有两个质量,两个重力,应用角标以示区别,如m1、m2,G1、G2。Ol6篇语网

例题2:一块钢锭质量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Ol6篇语网

已知:m=4t=4103kgg=9。8N/kgOl6篇语网

求:G=?Ol6篇语网

解:G=mg=4103kg9。8N/kg=3。92104NOl6篇语网

答:钢锭所受的重力是3。92104NOl6篇语网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人们常说“这一袋米的重量是10kg"或“买10kg的大米”都指的是质量,质量习惯称为重量。然而,人们在生活中也常把重量理解为所受重力的大小,特别是还有不少的物理书、科普书也把重力称为重量。为了回避这些模糊不清甚至彼此矛盾的提法,我们教材中将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称为物重,质量就是质量,不提“重量”这个词。Ol6篇语网

3.重力方向。Ol6篇语网

请同学们观察:(1)小木球自由下落的方向。Ol6篇语网

(2)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Ol6篇语网

引导学生分析:小球受重力作用自由下落,下落时运动方向即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竖直向下;悬挂的物体受重力的作用拉悬线自由下垂,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方向,这一方向竖直向下。Ol6篇语网

师:你可得出什么结论?Ol6篇语网

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Ol6篇语网

板书: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Ol6篇语网

出示重垂线,让学生观察。Ol6篇语网

演示重垂线检查教室墙面否竖直。Ol6篇语网

师:重垂线的原理是什么?Ol6篇语网

生: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Ol6篇语网

师:你还知道重垂线有哪些应用?Ol6篇语网

生甲:用重垂线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Ol6篇语网

生乙: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Ol6篇语网

演示实验如下图,让学生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重垂线与水平桌面、倾斜桌面是否垂直?Ol6篇语网

生:两条重垂线方向相同,都在竖直方向,重垂线Ol6篇语网

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倾斜桌面不垂直。Ol6篇语网

师:课后每位同学自制一重垂线,校准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窗台是否水平。Ol6篇语网

师:地球是圆的,站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所受重力都是竖直向下的?(出示在和我们相对应的地球的另一面阿根廷人的幻灯片)Ol6篇语网

生:讨论、交流。Ol6篇语网

师:重力方向实质是指向地心的。(地球半径方向和地球表面—一水平面垂直),对于人和阿根廷人上下判断与我们是一样的。Ol6篇语网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Ol6篇语网

师: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88下半部分内容。Ol6篇语网

学生阅读Ol6篇语网

帅: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Ol6篇语网

生甲: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是叫做重心。Ol6篇语网

生乙: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质量分布均匀的球的重心在球心。Ol6篇语网

师:有问题吗?Ol6篇语网

生:质量分布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哪里?如何确定?Ol6篇语网

师:这样的物体的重心也是可以计算出来,只是很复杂,还必须使用高等数学。但其中一些小物体的重心也可以通过实验把它的大致位置找出来,如课本P88图5—24,汤匙的重心。Ol6篇语网

下面请大家找一找自己的钢笔、铅笔、文具盒的重心。Ol6篇语网

学生随堂实验探究。Ol6篇语网

师:人体的重心会随姿态的改变而改变,原因是人的几何形状改变了。人下蹲时,重心如何改变;人站起来时,重心又如何改变。Ol6篇语网

生:人下蹲时,重心降低;人站起来时,重心升高。Ol6篇语网

师:由于重力的作用线过重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测定。Ol6篇语网

演示实验:先后用绳系住方形薄板同一条边上的两个端点,并悬挂起来,板静止时,重心在过端点的竖直线上,将两次悬挂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竖直线画下来,可以确定重心就在这两条线的交点O处。实验结果表明:方形薄板的重心就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Ol6篇语网

师:悬挂法可以确立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Ol6篇语网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89“信息窗”提高物体稳度的决窍。Ol6篇语网

学生阅读Ol6篇语网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Ol6篇语网

生:提高稳度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大支面,二是降低重心。Ol6篇语网

四、归纳及学习过程评估Ol6篇语网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Ol6篇语网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对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重力与质量关系为G=mg,g=9。8N/k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Ol6篇语网

师:你归纳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很认真,希望今后保持这种习惯,下面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Ol6篇语网

五、课后练习Ol6篇语网

1.课本P901、2、3。Ol6篇语网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Ol6篇语网

六、板书设计Ol6篇语网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Ol6篇语网

1.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Ol6篇语网

2.重力的大小:=g,G=mgOl6篇语网

m单位是kg,G单位是N,g取9。8N/kg(或10N/kg)Ol6篇语网

表示质量为lkg的物体,受到重力为9。8N。Ol6篇语网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Ol6篇语网

4、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Ol6篇语网

七、课后反思Ol6篇语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精选篇4

Ol6篇语网

知识与技能Ol6篇语网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Ol6篇语网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二力的合力、Ol6篇语网

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Ol6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Ol6篇语网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Ol6篇语网

2、通过作图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l6篇语网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Ol6篇语网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Ol6篇语网

教学重点Ol6篇语网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Ol6篇语网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Ol6篇语网

教学过程Ol6篇语网

引入新课Ol6篇语网

请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Ol6篇语网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Ol6篇语网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Ol6篇语网

举例: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Ol6篇语网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Ol6篇语网

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Ol6篇语网

进行新课Ol6篇语网

一、共点力的概念:Ol6篇语网

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Ol6篇语网

2、你认为在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Ol6篇语网

3、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出示图片:大吊车吊起物体;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吊车吊起物体时钩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担子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物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几个力作用?它们是共点力吗?Ol6篇语网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共点力的合成。Ol6篇语网

二、力的合成Ol6篇语网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Ol6篇语网

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已知二个分力求合力)Ol6篇语网

A、两分力同向Ol6篇语网

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引导学生理解。Ol6篇语网

B.两分力反向Ol6篇语网

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引导学生理解。Ol6篇语网

C.互成角度的两分力求合力Ol6篇语网

演示实验:先告诉学生有关的器材,以及实验的目的,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橡皮条的伸长量相等)然后教师操作,下面的学生观察。在实验结果的处理时,引导学生先做出各力的图示,讨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Ol6篇语网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Ol6篇语网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Ol6篇语网

强调: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是两分力的合力(合力分力共点)Ol6篇语网

例题:力F1=45N,方问水平向右。F2=60 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Ol6篇语网

用作图法解:Ol6篇语网

①选择标度,用1 cm代表15 N。Ol6篇语网

②用三角板作出两个力的图示。Ol6篇语网

③作出和两个力大小相等的平行线,完成平行四边形。Ol6篇语网

④连接两力之间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Ol6篇语网

⑤用刻度尺量出对角线的长度。Ol6篇语网

⑥通过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Ol6篇语网

⑦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夹角,得到合力的大小是5 N,与45 N力的夹角是53°。Ol6篇语网

注意事项:Ol6篇语网

1.实线、虚线要分清。Ol6篇语网

2、合力、分力要共点Ol6篇语网

3.同一图,合力与分力用同一标度画出Ol6篇语网

4.力的图示箭头不能忘。Ol6篇语网

小结并板书:Ol6篇语网

一、几个概念:Ol6篇语网

1、合力、分力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Ol6篇语网

2、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虽然不是作用于同一个点上,但是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Ol6篇语网

3.力的合成、力的分力定义: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Ol6篇语网

二、求两分力的合力Ol6篇语网

A、两分力同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Ol6篇语网

B.两分力反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Ol6篇语网

C:互成角度的两分力求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Ol6篇语网

平行四边形定则内容: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Ol6篇语网

教后感:Ol6篇语网

这一章教材通过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力的矢量性和解决矢量问题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初学者很难跨越的一个台阶,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然、畅快、水到渠成、不突兀。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Ol6篇语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师教案精选篇5

Ol6篇语网

一、教学任务分析Ol6篇语网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Ol6篇语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Ol6篇语网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Ol6篇语网

二、教学目标Ol6篇语网

1、知识与技能Ol6篇语网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Ol6篇语网

(2)知道光的三原色。Ol6篇语网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Ol6篇语网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Ol6篇语网

2、过程与方法Ol6篇语网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Ol6篇语网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Ol6篇语网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Ol6篇语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l6篇语网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Ol6篇语网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Ol6篇语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Ol6篇语网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Ol6篇语网

难点:色散的原因。Ol6篇语网

四、教学资源Ol6篇语网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计算机等。Ol6篇语网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Ol6篇语网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Ol6篇语网

五、教学设计思路Ol6篇语网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Ol6篇语网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最后通过“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到物体颜色的成因。Ol6篇语网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通过播放录像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环境和实验器材都要求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在课前可将这一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教学时播放这段录像信息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作好知识的首尾呼应。Ol6篇语网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然后通过感受三色陀螺(颜色比例不同)旋转时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Ol6篇语网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色散原因的理解。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以解决初中物理知识中没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Ol6篇语网

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Ol6篇语网

Ol6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