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来自 灰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起看看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欢迎查阅!og1篇语网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og1篇语网

教学准备og1篇语网

教学目标og1篇语网

1.知识与技能og1篇语网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og1篇语网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og1篇语网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og1篇语网

2.过程与方法og1篇语网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og1篇语网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og1篇语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g1篇语网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og1篇语网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og1篇语网

教学重难点og1篇语网

【重点】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og1篇语网

【难点】转变经验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og1篇语网

教学过程og1篇语网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og1篇语网

撕纸游戏og1篇语网

猜一猜:og1篇语网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og1篇语网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og1篇语网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og1篇语网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og1篇语网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og1篇语网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og1篇语网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og1篇语网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og1篇语网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og1篇语网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og1篇语网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运动需要力维持。og1篇语网

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维持了近两千年。og1篇语网

设问:我们现在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他有贡献吗?og1篇语网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og1篇语网

首先质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纪的伽利略。他观察了球的滚动。og1篇语网

2.质疑假设,科学猜想og1篇语网

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实际观察的结果是: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og1篇语网

①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og1篇语网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从这一现象出发,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og1篇语网

②质疑:滚动的球之所以停下来,真的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吗?og1篇语网

设问: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og1篇语网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摩擦力这种无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个意识到摩擦力的人。og1篇语网

他改变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发现:水平面越光滑,球滚得越远。于是,他推断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og1篇语网

结论:滚动的球停下来,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og1篇语网

③假设: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怎样运动呢?og1篇语网

④猜想: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动下去。og1篇语网

过渡: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双斜面实验。og1篇语网

3.实验探究,得出结论og1篇语网

(1)双斜面实验og1篇语网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倾角可变。实验中我们设定小球始终从左斜面定位卡处由静止释放。og1篇语网

①固定右斜面,改变小球所受的摩擦,观察小球上升的高度怎样变化。重复一次。og1篇语网

思考:og1篇语网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与小球上升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og1篇语网

2.摩擦阻力的大小与释放点到上升的点的高度差是什么关系?og1篇语网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会上升到多高的地方?og1篇语网

②减小右斜面倾角,观察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重复一次。og1篇语网

思考:og1篇语网

1.减小右斜面倾角,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如何变化?og1篇语网

2.如果没有摩擦,减小右斜面倾角,沿斜面滚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小球将上升到多高的地方?og1篇语网

③将右斜面放平,释放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og1篇语网

思考:og1篇语网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会停下来吗?og1篇语网

2.如果没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将滚到哪里去呢?og1篇语网

过渡:现在通过动画来模拟没有摩擦阻力时小球的运动。我们为动画配了一段话剧。og1篇语网

(2)动画模拟og1篇语网

(老师扮演伽利略,学生扮演小球。)og1篇语网

伽利略:小球先生(小姐),如果没有摩擦,你会爬上什么高度呢?og1篇语网

小球:我会搭乘梦想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上原来的高度。og1篇语网

伽利略;如果我减小右斜面的倾角,你还会爬到原来的高度吗?og1篇语网

小球:梦想有多高,我就可以爬多高,只是我要走的路程更长了。og1篇语网

伽利略:如果我继续减小右斜面的倾角呢?og1篇语网

小球:我心依旧,只是又多了一段山水之程。og1篇语网

伽利略:如果我把右斜面放平,你还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前行吗?og1篇语网

小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选择了高度,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og1篇语网

播放周杰伦的《蜗牛》节选: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留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og1篇语网

希望同学们像小球一样怀着梦想,沿着人生的轨道一步一步往前行!总有一天,你有属于你的天!og1篇语网

过渡: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og1篇语网

(3)理想实验的魅力:og1篇语网

实验(事实)+逻辑推理og1篇语网

通过可靠的实验事实,加上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方法。og1篇语网

理想实验的魅力:实验不能实现的地方,思维向前一步。og1篇语网

这种方法非常了不起!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的: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评价实事求是,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经历了2000多年,物理学徘徊不前;从伽利略到爱因斯坦,只经历300多年,物理学的大厦初步建立,大师辈出。这都得益于伽利略首创的实验研究方法。og1篇语网

过渡:通过双斜面理想实验,伽利略得出了结论。og1篇语网

(3)伽利略: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永远滚动下去。运动不需要力维持。og1篇语网

回顾、思考:og1篇语网

①静止的车、足球为什么运动起来?og1篇语网

②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会停下来?og1篇语网

③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og1篇语网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og1篇语网

设问:运动状态是用什么物理量描述?og1篇语网

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了推、拉力;由运动变为静止,受到了摩擦阻力。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了脚的力;由运动变为静止,受到了草地的摩擦阻力。og1篇语网

过渡: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他的观点进行了补充。og1篇语网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og1篇语网

(1)笛卡尔的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这应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础。og1篇语网

笛卡尔补充了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og1篇语网

过渡:1642年,伽利略逝世,1643年牛顿在英国诞生。牛顿是人类历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og1篇语网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把伽利略、笛卡尔的正确结论总结成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og1篇语网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og1篇语网

过渡:现在我们来理解定律。og1篇语网

(三)理解定律,了解惯性og1篇语网

思考:牛顿第一定律中论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怎样的?og1篇语网

1.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og1篇语网

物体不受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运动状态变化,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og1篇语网

思考: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能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呢?og1篇语网

不能。由于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许多阻力很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牛顿第一定律。og1篇语网

2.阻力很小的现象:冰壶og1篇语网

从视频可以看出,冰壶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几乎不变,直到碰上另一个冰壶。og1篇语网

思考:定律中还论述了什么呢?og1篇语网

3.惯性:og1篇语网

①概念: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og1篇语网

设问: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吗?og1篇语网

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由于惯性,物体会抵抗速度的改变,从而使速度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汽车紧急刹车时不会立即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og1篇语网

②一切物体有惯性,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og1篇语网

物体惯性大,“本领”大,运动状态难改变;物体惯性小,“本领”小,运动状态易改变。og1篇语网

思考并猜想:物体的惯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og1篇语网

游戏:用嘴吹书og1篇语网

提起书,用力气吹垂下的封面;用手提起封面,用力气吹垂下的书。og1篇语网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能说明惯性和质量的关系吗?og1篇语网

③惯性与质量: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og1篇语网

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为kg。og1篇语网

在初中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现在进一步从惯性的角度认识了质量;以后还要从物体间的引力认识质量。og1篇语网

过渡:现在,就可以解释撕纸游戏了。og1篇语网

(四)再设情景,规律应用og1篇语网

1.思考:怎样解释撕纸游戏?og1篇语网

有夹子,增大了中部的质量,增大了惯性。当迅速撕开两边时,中部仍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撕成三截。无夹子,中间纸条惯性很小,静止状态易改变。由于撕开纸条的力左右有差异,所以撕成两截。og1篇语网

过渡:了解了惯性的知识,我们还能用它判断是非。og1篇语网

2.美国空军UFO档案记载,1952.12.6黎明前,一架B29轰炸机在墨西哥湾上空训练时,一个很大的不明飞行物以4000km~15000km的时速靠近、经过、远离它。在目击描述中,不明飞行物能迅速增减速度,甚至还能骤然停止。og1篇语网

思考:1.如果没有特别的装置,UFO骤然停止时,外星人飞行员的命运是怎样的?og1篇语网

2.人们想象外星人持有惯性消除器,用来消除自身的惯性,以便应对速度的迅速变化,你怎么看?og1篇语网

我们利用惯性的知识发现了UFO档案记载中的疑点。希望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利用所学知识,冷静分析。og1篇语网

(五)课堂总结,课外探究og1篇语网

1.了解了运动和力关系的探究过程。og1篇语网

在探究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是开拓者。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方法;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观点;牛顿提出了惯性、力、惯性参考系的概念。og1篇语网

2.体会了理想实验的魅力:实验(事实)+逻辑推理og1篇语网

3.深入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og1篇语网

4.后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哪一个定律是终极真理,物理学的大厦永不封顶,还等待你们为它添砖加瓦!og1篇语网

课外探究:有人说刘谦的螺丝魔术了牛顿第一定律:不给螺帽力的作用,螺帽也能运动起来。你怎么看?请在百度中搜索“刘谦螺丝魔术揭秘”,弄清刘谦螺丝魔术的原理。og1篇语网

效果分析:og1篇语网

因为本节内容在初中已有接触,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想能不能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预习和课外查阅资料,由学生参与互动,最后老师以总结者的身份来点评和补充效果好。og1篇语网

特别是实验、视频、小品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教学。og1篇语网

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过程是很好的物理学史的教材,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中体验这种物理规律形成过程是我们所要思考的。og1篇语网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og1篇语网

教学准备og1篇语网

教学目标og1篇语网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og1篇语网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og1篇语网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og1篇语网

教学重难点og1篇语网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og1篇语网

2.惯性的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og1篇语网

教学过程og1篇语网

[知识探究]og1篇语网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og1篇语网

[问题设计]og1篇语网

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og1篇语网

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og1篇语网

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请阅读课本中的“理想实验的魅力”,思考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og1篇语网

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og1篇语网

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og1篇语网

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og1篇语网

[要点提炼]og1篇语网

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og1篇语网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og1篇语网

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og1篇语网

(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og1篇语网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og1篇语网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可靠事实+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og1篇语网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og1篇语网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og1篇语网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og1篇语网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og1篇语网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og1篇语网

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og1篇语网

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og1篇语网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og1篇语网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og1篇语网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og1篇语网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og1篇语网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og1篇语网

三、惯性与质量og1篇语网

[问题设计]og1篇语网

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og1篇语网

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og1篇语网

[要点提炼]og1篇语网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og1篇语网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og1篇语网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og1篇语网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og1篇语网

3.惯性与力无关og1篇语网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og1篇语网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og1篇语网

4.惯性的表现og1篇语网

(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og1篇语网

(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og1篇语网

[延伸思考]og1篇语网

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og1篇语网

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og1篇语网

[典例精析]og1篇语网

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og1篇语网

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og1篇语网

图1og1篇语网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og1篇语网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og1篇语网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og1篇语网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og1篇语网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og1篇语网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og1篇语网

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og1篇语网

答案②③①④Bog1篇语网

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og1篇语网

例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og1篇语网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og1篇语网

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og1篇语网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og1篇语网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og1篇语网

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错,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错.og1篇语网

答案ACog1篇语网

针对训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og1篇语网

A.悬浮在空中不动og1篇语网

B.速度逐渐减小og1篇语网

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og1篇语网

D.无法判断og1篇语网

答案Cog1篇语网

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og1篇语网

三、惯性的理解og1篇语网

例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og1篇语网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og1篇语网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og1篇语网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og1篇语网

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og1篇语网

解析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火车速度变化慢,表明它的惯性大,是因为它的质量大,与是否静止无关,故B错误;乒乓球能被快速抽杀,表明它的运动状态容易发生改变,是因为它的惯性小,故C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D错误.og1篇语网

答案Cog1篇语网

[课堂要点小结]og1篇语网

[自我检测]og1篇语网

1.(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g1篇语网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og1篇语网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og1篇语网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og1篇语网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og1篇语网

答案BDog1篇语网

解析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错误;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正确.og1篇语网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og1篇语网

A.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og1篇语网

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og1篇语网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og1篇语网

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og1篇语网

答案ABDog1篇语网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B正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og1篇语网

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og1篇语网

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og1篇语网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og1篇语网

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og1篇语网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og1篇语网

答案Dog1篇语网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小车开始运动,是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用较小的力就能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推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的缘故.og1篇语网

4.(对惯性的理解)如图2所示,冰壶在冰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og1篇语网

图2og1篇语网

A.冰壶的速度og1篇语网

B.冰壶的质量og1篇语网

C.冰壶受到的推力og1篇语网

D.冰壶受到的阻力og1篇语网

答案Bog1篇语网

解析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是质量,故B正确.og1篇语网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3og1篇语网

一、设计思想og1篇语网

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广泛联系的科学。让学生封闭在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探究乐趣,甚至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思辩游戏”式的难题和怪题的牢笼之中,他们是不可能热爱物理课程的。所以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物理规律,在物理史实中领略思维的力量和美。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注重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对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置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另外,实验的验证是本节课必需要的。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知识,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然后引入了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og1篇语网

二、教材分析og1篇语网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另外,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示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因其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3.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6.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在发展要求中:1.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角度的差异。2.会识别惯性系与非惯性系。og1篇语网

三、学情分析og1篇语网

本节所述内容在初中课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标题是惯性定律,所以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对力和运动的关系,从日常经验出发,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使学生建立起运动改变的原因在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观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对惯性的学习中,这仍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许多学生把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性质与物体在这种状态下的特点混为一谈。og1篇语网

四、教学目标og1篇语网

1.知识、技能目标:og1篇语网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og1篇语网

(2)理解惯性,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og1篇语网

2.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og1篇语网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领悟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og1篇语网

五、重点难点og1篇语网

本节的重点是伽利略理想实验,难点是对惯性的理解。og1篇语网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og1篇语网

探究式教学,按物理史实为线索展示物理规律的形成。og1篇语网

七、课前准备og1篇语网

自制理想斜面实验器(用有很小凹槽的柔软铝塑板作为轨道)、气垫导轨。og1篇语网

八、教学过程og1篇语网

1.创设情景、新课引入og1篇语网

(1)引导学生看两张来自生活的图片(多媒体投影):og1篇语网

①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og1篇语网

②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og1篇语网

(2)演示一个惯性现象的小实验:用棒敲打叠放的象棋子。og1篇语网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起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为惯性的学习打下伏笔。og1篇语网

2.历史回顾og1篇语网

首先让同学看一个实验:用手推车,车前进,停止用力,车停止。og1篇语网

设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此类的现象?(由学生思考后回答)og1篇语网

学生答:可能有如静止的自行车用力踩脚踏板才开始运动,如没有对车继续用力,它最终会停下来。静止的秋千用力时,它会摆动起来。停止用力时,它会最终停下来,等等。og1篇语网

两种主要观点:og1篇语网

1.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og1篇语网

(在得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og1篇语网

设问:你认为这个观点有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og1篇语网

学生也许有不同的观点,由于初中已学习过这部分知识,所以学生会得到此观点是错误的,但不少同学心中的疑虑还是存在的。og1篇语网

在学生提出的观点后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才到三百年前伽俐略才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当时提出了很多观点,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证明一个问题更难,所以说亚里士多德毫无疑问是伟大的。og1篇语网

2.伽俐略的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og1篇语网

说明:爱因斯坦增把一代一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比作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破案过程,有时候明显可见的线索却把人们引向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光凭经验来做判断常常是靠不住的,在探索运动原因的“侦探小说”里,亚里士多德正是由于凭借生活中明显的线索引出了错误判断。og1篇语网

设问:现在假设你是伽俐略,你会寻找怎样的“侦察”方法去这维持两千年的“错案”。引起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og1篇语网

(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思考:然后叫几组学生代表发言)og1篇语网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物理规律的真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深刻体会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og1篇语网

结论:引起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罪魁祸首”是:摩擦力(说明自行车停下,停下不是没有受外力,而是受了摩擦力才停的,如没有摩擦力,会永远运动下去不停,看来物体运动是不需力的)。og1篇语网

介绍伽俐略创造的“侦察”方法:理想斜面og1篇语网

这个想法是如何产生的呢?伽俐略注意到,当一个小球沿斜面下滚时速度会增加,小球沿斜面上滚时时速度会减小,他由此猜想,当小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实际上他发现,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伽俐略认为:这是由于摩擦阻力的缘故,他推理:若没有摩擦力,球将永远滚下去,为了说明他的思想,他设计理想斜面实验。og1篇语网

(1)实验演示理想斜面实验整个过程(说明:主要是为了理解伽俐略的思想)og1篇语网

(2)再用视频动画演示理想斜面实验og1篇语网

通过对理想斜面实验的演示,说明物理研究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必要性,同时也展示了物理研究思想的美妙和逻辑的力量。(由于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绝对光滑的斜面,所以这个实验是个“理想实验”。)og1篇语网

尽管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光滑的平面。但可以创造比较光滑的平面去证明伽俐略的想法:og1篇语网

实验:气垫导轨上物体近匀速的运动og1篇语网

视频观看:目前的一项体育项目——冰壶球运动,由于球运动过程阻力很小,能以几乎不变的速度前进。og1篇语网

最后总结(投影):og1篇语网

①伽俐略理想实验对科学研究的意义。og1篇语网

②介绍伽俐略其人其事,通过对伽俐略其人其事的了解,强调指出,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在它发现的最初往往是非常艰难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没有足够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去支持你,许多人可能会放弃,但伽俐略没有放弃。og1篇语网

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而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索才能形成的,并明白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和科学家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og1篇语网

至此,我们已经对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og1篇语网

3.与伽俐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俐略观点,他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他支持了伽利略力不是物体的运动的观点,并且还强调没有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他还认为,这应该要作为一个原理加以确立,并且是人类整个自然界的基础。og1篇语网

强调笛卡儿对伽俐略观点的提升与补充,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og1篇语网

3.定律的学习、理解og1篇语网

在伽俐略和笛卡儿的正确结论隔了一代人后,由牛顿总结成整个牛顿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og1篇语网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上状态,直到有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物理学的基石。og1篇语网

投影介绍牛顿——“经典力学之父”的成就,指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系统中的基础。og1篇语网

对定律的理解指出:og1篇语网

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不受力时,运动会一直运动下来,静止的一直静止)og1篇语网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og1篇语网

思考与讨论: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物体都要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或者说,它们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但是这种“本领”的大小是不一样的。og1篇语网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og1篇语网

由学生分组讨论,收集各组的实例和观点,老师对此进行总结并对错误的认识进行引导和纠正。指出:把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在此基础上,再提以下设问:og1篇语网

设问一:是不是说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呢?变速的物体有没有惯性?og1篇语网

设问二:液体、气体有没有惯性?og1篇语网

(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思考)og1篇语网

现象:观看装水的气球破后,水还要维持原来的状态og1篇语网

由现象得出: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og1篇语网

通过下面的问题来巩固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由学生分析并回答)og1篇语网

问题:被踢出的冰块,在摩擦力可以忽略的冰面上匀速滑动,冰块受不受向前的作用力?og1篇语网

4.定律的应用og1篇语网

通过视频展示:铁锹扬沙(设问:为什么沙可以被扬出?由学生回答)og1篇语网

实验演示车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停止,车上物体反倒(要求解析车停后,车上物体反倒的原因)og1篇语网

提问: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惯性有关的现象?og1篇语网

在学生举出一些惯性的实例后,看两段视频材料:og1篇语网

人在车上抛球,最后落回地面(可结合此理解为什么地球在自转,人起跳后还能落回原地)og1篇语网

汽车实验厂里的汽车启动和刹车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要系安全带的必要性(呼应新课引入“司机为什么要系安全带”)og1篇语网

最后,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中结束这节课: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强调这节课中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og1篇语网

og1篇语网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相关文章:og1篇语网

★ 高中物理必修教案模板og1篇语网

★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模板og1篇语网

★ 2024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篇og1篇语网

★ 高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og1篇语网

★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教案模板og1篇语网

★ 高一物理说课稿范例五篇og1篇语网

★ 2024小学主题班会教案内容og1篇语网

★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五篇精选og1篇语网

★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og1篇语网

★ 高一物理上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og1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