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5篇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 3.能解释一些能之间转化的物理现象。 重点难点:
1、分析能量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有关。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空中飞行的子弹由于速度很快具有很大的动能,又因为它处于空中,相对于地面子弹又具有重力势能。
二、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演示滚摆实验
1.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滚摆在下落过程中,转动的速度和高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滚摆的动能和势能又是怎样变化的?
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摆轮只具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2.滚摆在哪个位置具有的动能最大,你是如何判断出动能最大的?在哪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最大?如何判断的?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3.仿照摆轮下降的过程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二)、单摆实验
1.将摆绳一端挂在黑板上边,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摆动(不接触黑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A、右最高点C和最低点B的位置。
2.分析单摆实验:
小球从A摆到B的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B点摆到C点的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在B点动能最大,在A(或C)点动能最小,小球在A(或C)点重力势能最大,在B点重力势能最小。
3.(接步骤1)在黑板上记录小球由A到C再摆回到左边的最高点A′点(只让单摆运动一个来回),比较A、A′的位置关系,发现:A、A′几乎在同一高度(或小球几乎能摆回到原来高度,好像“记得”它原来的位置),分析:小球处在A点和A′点时具有的机械能大小有什么关系?
(因小球在A、A′时速度为零,没有动能,质量和所处的高度相等,重力势能相等,所以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多少几乎没有变化,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4.让单摆多摆动几次,记录最后一次小球能摆回的高度A″。小球还能摆回到原来的高度吗?
分析:因为小球除了受到重力和拉力以外,还受到空气阻力。这个力越小,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对外做功损失的能量越少(“多”或“少”),小球摆回的高度越高,如果空气阻力为零,则小球能摆回到原来的高度,机械能的总量不会改变。
5.对比分析
3、4后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守恒的)。
(三)、课后P74第
2、3两题
第2题:乒乓球很轻,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容易减速,怎样向地板抛乒乓球,才能使它弹跳到高于原来抛球的位置? 第3题蹦床:重物向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接触到蹦床后,动能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展示交流 教师掌握情况
四、精讲点拨
1.实验:“打鼻子的铁锁”中,铁锁是不会打到鼻子的,而且会离鼻子越来越远,这包含着什么道理?
(铁锁运动要克服空气阻力,消耗一部分机械能,机械能总量减小,铁锁回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不会碰到鼻子。) 2.阅读课文P73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人造卫星沿椭圆形轨道围绕地球运行,离地球刚刚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卫星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卫星在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当中,卫星的速度减慢,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当中,卫星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五、即时练习
1.分析章首图的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2.某选手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在a点和c点速度都为零,因此重力势能相等 C.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a点和e点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机械能相等
学习内容二:水能风能的利用
学习指导:课本P72至P73文字内容,注意看懂插图11.4.4水电站剖面图。
六、自学检测 见配套练习册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器材:教材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2:单摆实验。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
综述实验
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课本图1—7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实验可分两步做。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依据课本图1—7,甲→乙图和乙→丙图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些事例比较复杂,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刚刚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刚刚,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练习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卫星在近地点时 能最大,在远地点时 能最大,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 转化为 。
2、骑自行车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加大速度,增加自行车上坡时的 ,上坡时,这些 转化为
,车就容易上到高处。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箭射出去,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转化为 。
4、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调用大量空降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在空降兵离开机舱,尚未打开降落伞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空中加速下降。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空降兵的重力势能 ,动能 ,机械能
5、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雪撬从山坡上滑下 B、推开的弹簧门自动关闭 C、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 D、雪滴从空中落下
。
小
结:
1、机械能的概念
2、机械能的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
二、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势能 势能——动能 教学后记:
本节对机械能的概念,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所学的知识里,这一节是对本章的一个概括,因此,提出了能量守恒,对这一点的认识,也是学生能否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3.能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及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 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篮球、教科书第74页的“罐子”。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将教科书第74页所示的“罐子”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 提问: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发生吗?
提问:开始铁罐在斜面上具有什么能?
向下滚动时具有什么能?
铁罐滚动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具有什么能?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根据图片提问:飞行中的飞机具有什么能?
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展示和提问:
展示射箭的图片或视频, 提问:弓的弹性势能哪里去了?
提问:举高的球释放后,重力势能减小,是不是能量消失了? 归纳得出: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巩固练习
请学生再分析“撑杆跳”、“蹦床”、“蹦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演示滚摆实验
请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思考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做单摆实验,并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单摆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指导学生做教科书中的铁锁摆动的实验。实验前提问:铁锁会打到鼻子吗?
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展示图片与提问
根据过山车的图片,请学生分析图中的过山车具有什么能?过山车为什么能够不断地翻滚?
展示图片或视频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机械能。
讲授:水能和风能是水或者空气因为运动或者位置高而具有的机械能。 展示: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表现自然界的机械能有利也有弊。
提问: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了解:水电站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的,风力发电是怎样的。
总结
1.什么是机械能?
2.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 巩固练习。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从生活现象中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教具 滚摆。 (三)教学过程
复习:动能和势能及其与什么因素有关
1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2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3.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想想议议
(1)演示皮球的下落和跳起(将皮球涂黑使它落在涂白的水平木板上,观察木块上的黑色圆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为什么木块上是圆斑,而不是黑点?(答:因为皮球发生了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皮球具有的弹性势能是哪里来的?(答:由动能转化来的) 皮球反跳有向上的速度,即具有动能,这个动能是哪里来的:(答:弹性势能转化来的)
最后提出: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反跳到最高点,说明这一过程能的转化情况?
(点名要学习好的学生回答)
(2)演示皮球反跳高度一次比一次低,再演示滚摆高度也是一次比一次低.最后都要停下来,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要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要消耗物体的机械能。最后机械能完全被用来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消耗掉了,所以物体最后要停下来)
教师点明:消耗掉的机械能并未消失,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了。这个问题以后将学到。
(3)物体能做功才具有能,举高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怎能做功?既然不能做功,为什么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引导学生回答:举高的物体落下来具有动能,动能可以做功,但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故我们说势能可以做功,实际上是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而做功) (4)钢球落在钢板上,也会反跳起来,反跳时的动能是怎样转变来的?教师指出:钢球和钢板相碰,也要发生弹性形变,只是这个形变较难觉察。事实上,任何坚硬的物体相碰时,都要发生形变。
然后让学生回答。 5.练习
1.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又如何变化?
2.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在远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
3.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①雪橇从山坡上滑下;
②炮弹从炮口斜向上射出,又落到远处地上; ③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④小孩坐在秋千上,在妈妈推了一次以后,自己荡着。
4.你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汽车司机在开车上坡前,也往往要加大油门,加大速度。从能的转化来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5.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说明这件事怎样利用了能的转化。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通过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2.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两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了能够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将动能和势能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生活现象,如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物体高度、速度的变化,进而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策略
本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摆、滚摆、弹簧、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从身边的实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给出机械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之所以把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是因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滚摆和单摆是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常见实例。下面通过实验分析实例中动能和势能如何相互转化的?
1.探究活动一:如图1,将滚摆卷起后释放,让学生观察分析:
①滚摆在最高处时具有什么能?
②释放后观察滚摆的高度、速度、质量的变化。
③分别分析滚摆下降和上升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FormatImgID_0# #FormatImgID_1#
图1 图2
2.探究活动二:如图2,将单摆的摆球置于A处,然后释放。摆球就可以在A、B、C之间来回摆动。
①摆球在哪些位置高度最高?
②摆球在哪些位置速度最大?
③分析摆球从A~B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分析摆球从B~C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总结: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探究活动三:按下图3进行实验。1.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观察到什么现象?在此过程中,涉及哪些能量的转化?
2.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分析图3中,木球从甲→乙图和乙→丙图能量转化的过程。
#FormatImgID_2#
图3
4.回顾滚摆实验后思考:①滚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总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②滚摆机械能总量减小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还会不会变化?
总结: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思考:乒乓球落地后又弹起来,为什么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介绍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思考:①卫星运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②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动能、速度分别怎么变化?
③卫星在什么时候动能最大?什么时候重力势能最大?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①重力势能。
②下降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减小的重力势能变成了动能。
③上升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速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小。减小的动能变成了重力势能。
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①摆球在A、C处位置最高,具有的重力势能最大。
②摆球在B处速度最大,具有的动能最大。
③摆球从A~B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变大,是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
④摆球从B~C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增大,动能不断减小,是动能不断转化为重力势能。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
1.观察到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球的动能。
2.从甲→乙图中,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从乙→丙图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球的动能。
这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讨论回答:①滚摆上升的最大高度越来越小,说明滚摆具有的机械能总量不断减小。
②滚摆机械能总量减小的原因是摩擦和空气阻力。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不会变化。
③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后回答:
①守恒,因为卫星在太空运行,没有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②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③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改为学生实验,让他们参与实验探究。在试验中获取知识,增长本领。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人造地球卫星涉及到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机械能。指出:水能和风能是水或者空气因为运动或者位置高而具有的机械能。
修筑拦河坝可以提高坝前上游的水位,水位越高,水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这样水从坝上落下时转化成的动能就越大,水推动坝下方的水轮机转动,水轮机又带动发电机发电,水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利用风能做功主要是靠风车,也可以用风车的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利用风能不会有环境污染,但风能不稳定,不像拦河坝那样能把“风能”储存起来。
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表现自然界的机械能有利也有弊。
在水(风)力发电站,将水(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了解水电站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的,风力发电是怎样的。
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相关文章:
★ 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范文
★ 八年级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 九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模板
★ 2024老师新学期新打算简短5篇
★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范文
★ 2024年刚刚初三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新人教版
★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教学设计
★ 物理试卷讲评教案模板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