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教案

来自 灰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刚刚初中化学上册教案6篇Pg6篇语网

我们也将会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Pg6篇语网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Pg6篇语网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

Pg6篇语网

一、教材分析Pg6篇语网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Pg6篇语网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碳的单质;2、碳的化学性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车等。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Pg6篇语网

二、教学目标Pg6篇语网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Pg6篇语网

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Pg6篇语网

3、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Pg6篇语网

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Pg6篇语网

三、教学重难点Pg6篇语网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Pg6篇语网

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Pg6篇语网

3、C和CuO的化学反应。Pg6篇语网

四、教法建议Pg6篇语网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Pg6篇语网

1、让学生充分利用对实物的感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g6篇语网

如在《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的教学中,可采取谜语,引出碳族“三兄弟”,通过猜谜语,对“三兄弟”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教师出示实物钻石、石墨等,学生自己观察、触摸、实验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区别,从而引出用途的不同原因,教师设问:二者组成相同为什么物理性质有那么大的差异?出示结构模型,学生对比──分析──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的学生有错的认识,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适时评价,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进一步建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Pg6篇语网

2、突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的培养。Pg6篇语网

(1)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Pg6篇语网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加强直观认识的同时,通过反应发生的条件、现象,进一步理解反应的规律,顺利形成要领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为了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学生猜想──讨论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另外,还要强调实验操作安全及应掌握的实验技能等,如在探究C还原CuO反应的实险中,教师先对学生提出问题:①C和CuO都是什么颜色?Pg6篇语网

②加热,试管中粉末颜色有什么变化?Pg6篇语网

③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④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使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加强其对直观现象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现象的本质得出:碳具有还原性的结论。Pg6篇语网

(2)开展探索性实验,增强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Pg6篇语网

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既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使学生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兴趣,如木炭吸附性,先让学生猜测红墨水中加入木炭的现象,过滤后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做两个对比实验,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木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颜色逐渐褪去。Pg6篇语网

(3)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Pg6篇语网

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生活中的实验,亲身体会到化学知识就在我身边,学到书本知识,可以自己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Pg6篇语网

五、学法指导Pg6篇语网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Pg6篇语网

如采用:Pg6篇语网

1、对比讨论法;Pg6篇语网

2、实验探究法Pg6篇语网

;3、自学阅读法;各种方法并用。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Pg6篇语网

六、应用与拓展Pg6篇语网

1、金刚石失踪案;Pg6篇语网

2、猜真假李逵Pg6篇语网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和交流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用科学”、“做科学”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为社会做出贡献奠定基础。Pg6篇语网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精选篇2

Pg6篇语网

教学目标Pg6篇语网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Pg6篇语网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Pg6篇语网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Pg6篇语网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Pg6篇语网

能力目标Pg6篇语网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Pg6篇语网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Pg6篇语网

情感目标Pg6篇语网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Pg6篇语网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Pg6篇语网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Pg6篇语网

教学建议Pg6篇语网

知识讲解指导Pg6篇语网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Pg6篇语网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Pg6篇语网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Pg6篇语网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Pg6篇语网

课堂引入指导Pg6篇语网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Pg6篇语网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Pg6篇语网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Pg6篇语网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Pg6篇语网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Pg6篇语网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Pg6篇语网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Pg6篇语网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Pg6篇语网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Pg6篇语网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Pg6篇语网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Pg6篇语网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Pg6篇语网

课程结束指导Pg6篇语网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Pg6篇语网

课外实验指导Pg6篇语网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Pg6篇语网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精选篇3

Pg6篇语网

教学目标:Pg6篇语网

1.物质的溶解性Pg6篇语网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Pg6篇语网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Pg6篇语网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Pg6篇语网

教学重点:Pg6篇语网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Pg6篇语网

教学难点:Pg6篇语网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Pg6篇语网

教学过程:Pg6篇语网

[复习]Pg6篇语网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Pg6篇语网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Pg6篇语网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Pg6篇语网

[引言]Pg6篇语网

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Pg6篇语网

[讨论]Pg6篇语网

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Pg6篇语网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Pg6篇语网

[讲述]Pg6篇语网

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Pg6篇语网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Pg6篇语网

[分析]Pg6篇语网

条件:一定温度下;Pg6篇语网

标准:100克溶剂里;Pg6篇语网

状态:饱和状态;Pg6篇语网

本质:溶质的质量;Pg6篇语网

单位:克。Pg6篇语网

[举例]Pg6篇语网

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Pg6篇语网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精选篇4

Pg6篇语网

教学目的Pg6篇语网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Pg6篇语网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Pg6篇语网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Pg6篇语网

重点和难点Pg6篇语网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Pg6篇语网

教学方法Pg6篇语网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Pg6篇语网

教学过程Pg6篇语网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Pg6篇语网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Pg6篇语网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Pg6篇语网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Pg6篇语网

一、空气的组成Pg6篇语网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Pg6篇语网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Pg6篇语网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Pg6篇语网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Pg6篇语网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Pg6篇语网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Pg6篇语网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Pg6篇语网

(演示实验)Pg6篇语网

①展示如图装置Pg6篇语网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Pg6篇语网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Pg6篇语网

(提问)Pg6篇语网

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Pg6篇语网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Pg6篇语网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Pg6篇语网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Pg6篇语网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Pg6篇语网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Pg6篇语网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Pg6篇语网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Pg6篇语网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Pg6篇语网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Pg6篇语网

(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Pg6篇语网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Pg6篇语网

(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Pg6篇语网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Pg6篇语网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Pg6篇语网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Pg6篇语网

1.污染空气的物质Pg6篇语网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Pg6篇语网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Pg6篇语网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Pg6篇语网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Pg6篇语网

(2)化工厂的废气Pg6篇语网

(3)水泥厂的粉尘Pg6篇语网

(4)燃放烟花爆竹Pg6篇语网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Pg6篇语网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Pg6篇语网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Pg6篇语网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Pg6篇语网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Pg6篇语网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Pg6篇语网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Pg6篇语网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Pg6篇语网

(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Pg6篇语网

在相同条件下:Pg6篇语网

①分离100 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Pg6篇语网

②分离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Pg6篇语网

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Pg6篇语网

(作业)略。Pg6篇语网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精选篇5

Pg6篇语网

【教学目标】Pg6篇语网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Pg6篇语网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Pg6篇语网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Pg6篇语网

【教学重点】Pg6篇语网

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Pg6篇语网

【过程方法】Pg6篇语网

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Pg6篇语网

【教学手段】Pg6篇语网

多媒体辅助教学Pg6篇语网

【教学过程】Pg6篇语网

师: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久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Pg6篇语网

(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猜测来描述、解释上述现象。)Pg6篇语网

师: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拍摄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的照片,如苯分子和半导体材料硅的原子,见教材的图36、图37。证明物质确实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构成。那么这些粒子究竟小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它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Pg6篇语网

生: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很小。Pg6篇语网

师:这是分子的第一个基本性质,下面请同学配合完成下列两个实验。(1)向静置的盛水烧杯中加入品红,观察现象。(2)浓氨水在空气中扩散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Pg6篇语网

生:分子是不停运动的。Pg6篇语网

师: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就是水受热后减少更快、夏天湿衣服比冬天易干的道理。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教师布置学生动手实验:请两学生分别量取50 mL水、50 mL酒精倒进100 mL量筒里,观察现象。)Pg6篇语网

师:现在是否满100 mL?Pg6篇语网

生:不满了。Pg6篇语网

师:那么说明什么问题呢?Pg6篇语网

生:分子间是有间隔的。Pg6篇语网

师:而且不同的液体其分子间间隔不同,如果把它们混合起来,相互挤占对方的空隙,最终体积不是1+1=2。这说明不同液体的体积不能相加。然而质量却能相加,这又是为什么呢?Pg6篇语网

生:因为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没有改变。Pg6篇语网

师:为什么气球易被压缩,而铅球受压几乎纹丝不动?Pg6篇语网

生: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Pg6篇语网

师: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为什么物体受热体积会胀大,遇冷体积会减小了吧?Pg6篇语网

生:因为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遇冷间隔变小。Pg6篇语网

师: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的三个基本性质。Pg6篇语网

(学生稍作讨论并举例回答。)Pg6篇语网

师:分子、原子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教师向学生展示用硬板纸做出的几种分子模型。),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学习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学习了这些知识后,至少我们要能运用这些微观世界的知识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而且要能借助这些知识更深入地研究宏观世界里物质的变化。前面我们已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Pg6篇语网

生:有无新物质生成。Pg6篇语网

师:这是一种宏观的说法。如果我们从分子角度看“有无新物质生成”其内在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分析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何不同。并结合教材的图3-11、图3-12、图3-13,推断在上述变化中谁变?谁不变?(穿插演示:把硬纸板做的水分子模型进行分解,多媒体展示x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和氧气的过程。)Pg6篇语网

(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Pg6篇语网

(教师给出以下填空题供学生回答并进行小结。)Pg6篇语网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______不变,仅_____变了;正是由于_____不变,物质就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若_____变了,物质也就变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了。由此定义_____是保持物质_____的最小粒子。Pg6篇语网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变了,变成_____,然后_____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可见,在化学反应中,_____可分,而_____不可分,这就是_____和_____的本质区别。由此定义: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_____。)Pg6篇语网

师(追问):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呢?Pg6篇语网

生:不能。例如,同样是水分子组成的水,既可呈液态,又可呈气态、固态,其状态不同,即物理性质不同,但只要是水分子,通电就能分解成氢气、氧气,即它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Pg6篇语网

(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Pg6篇语网

【教后感】Pg6篇语网

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构思巧妙合理、化繁难为简易,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Pg6篇语网

成功之处:Pg6篇语网

①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Pg6篇语网

②这一课题中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铺垫,加上最后设计的填空题,为学生理顺了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也理顺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系和根本区别,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Pg6篇语网

不足之处: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化学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Pg6篇语网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精选篇6

Pg6篇语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Pg6篇语网

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Pg6篇语网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据此进行简单的计算,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Pg6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Pg6篇语网

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Pg6篇语网

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Pg6篇语网

情感态度价值观:Pg6篇语网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Pg6篇语网

教学内容:Pg6篇语网

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Pg6篇语网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Pg6篇语网

3.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变化。Pg6篇语网

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是:(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Pg6篇语网

4.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简单计算的方法。Pg6篇语网

教学重点:Pg6篇语网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和成立原因;Pg6篇语网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Pg6篇语网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Pg6篇语网

教学难点:Pg6篇语网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Pg6篇语网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Pg6篇语网

探究活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及成立原因。Pg6篇语网

教学过程:Pg6篇语网

一、质量守恒定律Pg6篇语网

1.探究学习:质量守恒原理的证明Pg6篇语网

发现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却没有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Pg6篇语网

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不变。Pg6篇语网

设计实验:Pg6篇语网

(1)参照课本P96图4-13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Pg6篇语网

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Pg6篇语网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CuSO4) + 氢氧化钠(NaOH) → 硫酸钠(Na2SO4) + 氢氧化铜[Cu(OH)2]Pg6篇语网

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Pg6篇语网

(2)参照课本P96图4-14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Pg6篇语网

现象: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逐渐变浑浊,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Pg6篇语网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 + 盐酸(HCl) → 氯化钙(CaCl2) + 二氧化碳(H2O) + 水(H2O)Pg6篇语网

二氧化碳(H2O) + 氢氧化钙[Ca(OH)2] → 碳酸钙(CaCO3) + 水(H2O)Pg6篇语网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Pg6篇语网

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Pg6篇语网

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Pg6篇语网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Pg6篇语网

(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Pg6篇语网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Pg6篇语网

(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Pg6篇语网

(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Pg6篇语网

如:酒精燃烧后,质量逐渐减少,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话,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应该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总质量相等,而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在空气中,无法称得质量,所以质量减少,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而铁钉生锈后质量会增加,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当然铁锈的质量就会大于原先金属铁的质量。Pg6篇语网

例题:4.6g某物质R在空气燃烧后,能够生成8.8gCO2和5.4gH2O,请你分析该物质的元素组成。Pg6篇语网

分析:我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R+O2→CO2+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物中的碳、氢、氧元素质量应该和生成物中的质量分别相等。首先能够判断在反应物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我们就要根据质量来算了:Pg6篇语网

m(C)=m(CO2)×ω(C)=8.8g×=2.4g; m(H)=m(H2O)×ω(H)=5.4g×=0.6gPg6篇语网

氢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总和只有3g,而R中有4.6g,所以在该物质中氧元素就要占1.6g。综合上述,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Pg6篇语网

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Pg6篇语网

1.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平Pg6篇语网

(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Pg6篇语网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Pg6篇语网

以P为例 4P +5O2 = 2P2O5Pg6篇语网

4×31 5×32 2×142Pg6篇语网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g6篇语网

(2)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Pg6篇语网

(3)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五氧化二磷Pg6篇语网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Pg6篇语网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Pg6篇语网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Pg6篇语网

(1)最小公倍数法: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Cl2-N2+NH4ClPg6篇语网

观察上式:左边有3H,右边有4H,氢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在NH3前配上化学计量数4,在NH4Cl前配上化学计量数3,即:4NH3+Cl2-N2+3NH4ClPg6篇语网

上式中:右边有3Cl,所以在左边的Cl2前配"3/2"(使Cl原子个数相等);左边有4N,右边的3NH4Cl中有3N,所以在N2前应配"1/2"(使N原子数相等),即:4NH3+ Cl2- N2+3NH4ClPg6篇语网

上式两边分别乘以2,使各项化学计量数变成最小整数比,即:8NH3+3Cl2==N2+6NH4ClPg6篇语网

(2)观察法Pg6篇语网

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1Pg6篇语网

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O2-NO+H2OPg6篇语网

NH3的原子数目比较多,令其化学计量数为1;依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确定其他各项的化学计量数。上式中有1N和3H,所以右边的NO前面应配"1"(使N原子个数相等),H2O前面应配2/3(使H原子的个数相等),此时,右边有5/2个O,所以左边的O2前面应配5/4(使氧原子个数相等),即:NH3+5/4 O2-NO+3/2 H2O。Pg6篇语网

Pg6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