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来自 路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希望大家喜欢!4DQ篇语网

4DQ篇语网

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14DQ篇语网

教学重点4DQ篇语网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4DQ篇语网

二、学习写读书摘要。4DQ篇语网

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4DQ篇语网

教学时间4DQ篇语网

两课时。4DQ篇语网

第一课时4DQ篇语网

(一)导入新课。4DQ篇语网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4DQ篇语网

[板书课题]4DQ篇语网

(二)通读全文。4DQ篇语网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4DQ篇语网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4DQ篇语网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4DQ篇语网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4DQ篇语网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4DQ篇语网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4DQ篇语网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4DQ篇语网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4DQ篇语网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4DQ篇语网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4DQ篇语网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4DQ篇语网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4DQ篇语网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4DQ篇语网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4DQ篇语网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4DQ篇语网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4DQ篇语网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4DQ篇语网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4DQ篇语网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4DQ篇语网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4DQ篇语网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4DQ篇语网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4DQ篇语网

[讨论后归纳]4DQ篇语网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4DQ篇语网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4DQ篇语网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4DQ篇语网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4DQ篇语网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4DQ篇语网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4DQ篇语网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4DQ篇语网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4DQ篇语网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4DQ篇语网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4DQ篇语网

第二课时4DQ篇语网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4DQ篇语网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4DQ篇语网

(二)继续研讨写法。4DQ篇语网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4DQ篇语网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4DQ篇语网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4DQ篇语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4DQ篇语网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4DQ篇语网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4DQ篇语网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4DQ篇语网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4DQ篇语网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4DQ篇语网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4DQ篇语网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4DQ篇语网

[讨论后归纳。]4DQ篇语网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4DQ篇语网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4DQ篇语网

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籁籁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4DQ篇语网

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4DQ篇语网

知识点复习4DQ篇语网

说明文的种类:4DQ篇语网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认识、了解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清楚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4DQ篇语网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4DQ篇语网

文本赏析4DQ篇语网

大自然的语言4DQ篇语网

竺可桢4DQ篇语网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4DQ篇语网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4DQ篇语网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4DQ篇语网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⑤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4DQ篇语网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4DQ篇语网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4DQ篇语网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4DQ篇语网

教后反思4DQ篇语网

1、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借助字、词典自学字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本节课的学生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远超乎教师的预计,可以说是几乎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4DQ篇语网

2、精心的构思,充分的备课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课堂语言的衔接上,只要舍得下功夫,也定有收获。而教材的处理,教学法的运用以及创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时间,哪怕有一点收获,也是值得庆贺的。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4DQ篇语网

3、课件的制作、下载要及早着手,要勤于动手,要勤于动口,外因会促进内因。4DQ篇语网

(二)需要反思的地方4DQ篇语网

1、驾驭课堂的能力急待加强。4DQ篇语网

2、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好,没有做到从容,镇定。应该少量的设计一点反馈性的练习题,以备课堂需要。同时,这样既重视了能力训练,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这不正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了吗?4DQ篇语网

其实,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应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体化体验。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欣赏他人对文本的见解,也能自由开放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素质,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扎扎实实落到实处。4DQ篇语网

以上是本人对《大自然的语言》案例的整个分析。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节课,我不能就此来论成败。我只想把它写出来,作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靶子,指导我前进:继承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4DQ篇语网

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24DQ篇语网

一、 教学目标4DQ篇语网

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4DQ篇语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4DQ篇语网

二、 重点和难点:4DQ篇语网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4DQ篇语网

说明:4DQ篇语网

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4DQ篇语网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4DQ篇语网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4DQ篇语网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4DQ篇语网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4DQ篇语网

三、突破口4DQ篇语网

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4DQ篇语网

说明:4DQ篇语网

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4DQ篇语网

四、 基本教学流程:4DQ篇语网

(一)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4DQ篇语网

1、 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4DQ篇语网

2、 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4DQ篇语网

说明:4DQ篇语网

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4DQ篇语网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4DQ篇语网

(二) 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4DQ篇语网

1、 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4DQ篇语网

2、 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4DQ篇语网

3、 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2)熟悉内容是阅读小说的第一步。4DQ篇语网

说明:4DQ篇语网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阅读小说的第一步骤;二是对小说的情节有所感知,为落实有关知识打基础。4DQ篇语网

提出列提纲的要求,可以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学会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来理清小说情节结构,要求复述是对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交流的需要。4DQ篇语网

(三) 再读课文,了解小说的环境。4DQ篇语网

1、 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有何特点?4DQ篇语网

2、 小说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有何特点?4DQ篇语网

3、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明确有关环境的知识。4DQ篇语网

说明:4DQ篇语网

这一环节是为了落实有关小说环境描写的知识及对其作用的认识。教会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小说环境特点(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方法。4DQ篇语网

具体操作时,可启发学生默读有关段落,从小说的内容中寻找依据。特别是从不明显的,容易疏忽的内容中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的特点。教学中不能就事论事,要把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关系联系起来。4DQ篇语网

要顾及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必须在大量的学生活动之后,再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传授方法。4DQ篇语网

(四) 提出突破口4DQ篇语网

1、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孔乙己的几个画面,为每个画面编个小标题。4DQ篇语网

2、 集体讨论。4DQ篇语网

(1) 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遭此不幸?4DQ篇语网

(2) “我”、孔乙己各与小说的主题有何关系?4DQ篇语网

3、 教师引导、补充、小结。4DQ篇语网

说明:4DQ篇语网

经过前两步教学流程,学生已对小说的情节、环境的特点有所了解,这一环节是进一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并通过比较,了解人物的不同作用,学会确认小说主要人物的方法。4DQ篇语网

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再次细读课文,加深对主要情节理解。第二步,通过讨论认识人物形式及其作用。在比较中认定主要人物。第三步,得出结论,归纳方法。4DQ篇语网

整个过程始终贯穿学生的活动,讨论要充分,结论才容易被接受。4DQ篇语网

(五) 归纳、巩固。4DQ篇语网

1、 由学生自己归纳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4DQ篇语网

2、 交流后,老师小结。4DQ篇语网

说明:4DQ篇语网

这一环节主要是起复习巩固作用。让学生自己回顾学习的过程,总结收获,培养善于疏理及时小结的好习惯。为了弥补缺漏,强调方法,教师有必要作最后的小结。4DQ篇语网

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34DQ篇语网

1、 教学目标4DQ篇语网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4DQ篇语网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4DQ篇语网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4DQ篇语网

2、 教学重点难点4DQ篇语网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4DQ篇语网

3、 教学课时:3课时4DQ篇语网

4、 教学预设4DQ篇语网

第一课时4DQ篇语网

1、导入4DQ篇语网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4DQ篇语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4DQ篇语网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4DQ篇语网

2、整体感知4DQ篇语网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4DQ篇语网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DQ篇语网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4DQ篇语网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4DQ篇语网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4DQ篇语网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4DQ篇语网

3、精读文本4DQ篇语网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4DQ篇语网

(1-须发4DQ篇语网

2-面部轮廓结构4DQ篇语网

3-面部特征4DQ篇语网

4-长相4DQ篇语网

5-拜访者的态度。)4DQ篇语网

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4DQ篇语网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4DQ篇语网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4DQ篇语网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4DQ篇语网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4DQ篇语网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4DQ篇语网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4DQ篇语网

泡沫喻鬈发;4DQ篇语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4DQ篇语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4DQ篇语网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4DQ篇语网

2)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4DQ篇语网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4DQ篇语网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4DQ篇语网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4DQ篇语网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4DQ篇语网

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44DQ篇语网

教学目标4DQ篇语网

1.认知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4DQ篇语网

2.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4DQ篇语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4DQ篇语网

教学时间4DQ篇语网

2课时4DQ篇语网

第1课时4DQ篇语网

教学重点4DQ篇语网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4DQ篇语网

一、导入课题4DQ篇语网

1.导入:4DQ篇语网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4DQ篇语网

2.揭题:4DQ篇语网

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4DQ篇语网

3.播放课文录音。4DQ篇语网

二、初读课文4DQ篇语网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再齐读。4DQ篇语网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4DQ篇语网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DQ篇语网

三、理清文章条理4DQ篇语网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4DQ篇语网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4DQ篇语网

四、略读第一段4DQ篇语网

1.读一读。4DQ篇语网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4DQ篇语网

3.说一说。4DQ篇语网

五、布置作业4DQ篇语网

1.抄写词语。4DQ篇语网

2.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4DQ篇语网

第2课时4DQ篇语网

教学重点4DQ篇语网

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4DQ篇语网

一、回顾复习4DQ篇语网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4DQ篇语网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4DQ篇语网

1.速读课文第二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4DQ篇语网

2.同桌讨论,指名汇报。4DQ篇语网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朗读。4DQ篇语网

4.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DQ篇语网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4DQ篇语网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4DQ篇语网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4DQ篇语网

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4DQ篇语网

3.自由读,再指名读。4DQ篇语网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4DQ篇语网

四、总结全文4DQ篇语网

1.跟着录音轻读课文。4DQ篇语网

2.纵观全文,说说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4DQ篇语网

五、迁移练习4DQ篇语网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4DQ篇语网

六、布置作业4DQ篇语网

1.准备名人故事交流与尊师名言交流活动。4DQ篇语网

2.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送给你的教师表达自己的祝福。4DQ篇语网

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54DQ篇语网

【教学目的】4DQ篇语网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4DQ篇语网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4DQ篇语网

【教学重点】4DQ篇语网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4DQ篇语网

【教学难点】4DQ篇语网

比兴手法的运用4DQ篇语网

【教学课时】4DQ篇语网

1课时。4DQ篇语网

【教具准备】4DQ篇语网

电脑多媒体,电视机。4DQ篇语网

【教学过程】4DQ篇语网

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4DQ篇语网

二、作品简介4DQ篇语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4DQ篇语网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读)4DQ篇语网

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说)4DQ篇语网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4DQ篇语网

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说)4DQ篇语网

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4DQ篇语网

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4DQ篇语网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4DQ篇语网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4DQ篇语网

十、课后作业4DQ篇语网

《关雎》知识点归纳4DQ篇语网

1、作品简介:4DQ篇语网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4DQ篇语网

2、理解性默写:4DQ篇语网

(1)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青年已经看准了追求的目标(或表达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DQ篇语网

(2)表明男主人因思念至深而辗转难眠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DQ篇语网

(3)想像把女子迎娶回家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DQ篇语网

(4)主旨句,统领全篇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DQ篇语网

(5)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4DQ篇语网

(6)全诗的纲目,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贤惠的姑娘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DQ篇语网

(7)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最能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DQ篇语网

(8)男子对姑娘求而不得痛苦难眠的两个处表现是:辗转发侧。寤寐思服。4DQ篇语网

(9)《关睢》中的男子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和喜悦之情。4DQ篇语网

(10)?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4DQ篇语网

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4DQ篇语网

3、感知赏析:4DQ篇语网

(1)、简述本诗故事和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变化?4DQ篇语网

《关睢》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4DQ篇语网

(2)“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试作分析。4DQ篇语网

①“流”这个动词,具体准确地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4DQ篇语网

②表现了女好的勤劳;4DQ篇语网

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4DQ篇语网

(3)、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DQ篇语网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窃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对的睢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4DQ篇语网

(4)、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4DQ篇语网

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睢鸠合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4DQ篇语网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DQ篇语网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发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4DQ篇语网

(6)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4DQ篇语网

①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作者感情的逐层加深;4DQ篇语网

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4DQ篇语网

③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4DQ篇语网

(7)、怎样理解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4DQ篇语网

《关睢》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4DQ篇语网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4DQ篇语网

4、脉络分析:4DQ篇语网

全诗可分为三章:4DQ篇语网

第一章(前4句)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关雎起兴,萌发爱慕。4DQ篇语网

第二章(中8句)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淑女难追,辗转反侧。4DQ篇语网

第三章(后8句)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采摘荇菜情景起兴,表达美好愿望。?4DQ篇语网

5、探究艺术手法:4DQ篇语网

理解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两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什么联系?4DQ篇语网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4DQ篇语网

1、背诵全诗(记);4DQ篇语网

2、翻译全诗(写)。4DQ篇语网

教学反思4DQ篇语网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4DQ篇语网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4DQ篇语网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4DQ篇语网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4DQ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