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

来自 莱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精选7篇)y6h篇语网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y6h篇语网

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篇1】y6h篇语网

一、说教材y6h篇语网

《炮兽》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属于小说。《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也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主要人物有朗德纳克、郭文和西穆尔登。朗德纳克为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军队手中;郭文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放走朗特纳克;西穆尔登在痛苦中开枪自杀。《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__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本文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在《炮兽》一文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巧妙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y6h篇语网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y6h篇语网

本单元教学目标在于了解和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由三大场景组成,场景中又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是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这也是小说的教学重点,而体悟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是本文教学难点。y6h篇语网

三、说教学方法y6h篇语网

响应课改号召,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帆船模型,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自主探究学习法,旨在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探究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朗读便于集中注意力,进而深入文本恰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讨论法,旨在激发学生思想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比较法和归纳法,旨在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概括和整合能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置了朗读导入、温故知新、教学目标、人物赏析、课内检测和课外探究六大教学步骤,将内容集中于8张幻灯片中。y6h篇语网

(一)朗读导入选取文中主要人物的语言作为朗读内容进行导入,既创设了情境,便于引领学生进入文章意境氛围,又突出了人物刚毅果断的性格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y6h篇语网

(二)温故知新对上节课内容做一简单回顾,既巩固了知识点,也便于深入本文的学习,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y6h篇语网

(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省时不费力、一笔带过,但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便于教学重点的把握。y6h篇语网

(四)人物赏析人物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便于学生对人物性格了解和把握,也便于运用人物之间的对照关系进一步了解雨果“对照原则”在文本中的体现;也便于巧妙运用人物与场景之间的联系,突出场景描写的作用。y6h篇语网

(五)课内检测既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借助“朗读”,对雨果的浪漫主义手法有了更深的感受。y6h篇语网

(六)课外探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进行了分层训练,由浅入深设置了三个问题。既锻炼和考察了学生的概括和整合能力,也考察了他们的应用能力。还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探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y6h篇语网

(七)课堂小结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把课上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培养了学生善始善终的性情。各位领导、同仁,以上就是我对《炮兽》一文的教学设想。考虑不周之处,恳请各位的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y6h篇语网

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篇2】y6h篇语网

一、说教材地位和教师的主要任务y6h篇语网

《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氓》这首诗语言障碍并不大,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出诗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这节课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尽力把新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y6h篇语网

对《氓》这首诗歌,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带领学生去“倾听”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情感,帮助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y6h篇语网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y6h篇语网

二、说教学目标y6h篇语网

1.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y6h篇语网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的讨论重点放在鉴赏层面:体会分析理解:y6h篇语网

(1)人物在特定处境下的复杂情感;y6h篇语网

(2)表达复杂情感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y6h篇语网

3.深入挖掘,体察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推测判断人物未来的人生命运,从而引发更深刻思考。y6h篇语网

三、说教学设想,从教师层面说。y6h篇语网

我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发现和理解婚姻失败之后的严肃与冷峻,引导学生对我们自己现实人生的关照;产生对这个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们情感价值观。y6h篇语网

从学生层面说。y6h篇语网

引导学生一切从文本出发,自由读,整体读,个别读。实现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y6h篇语网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探究。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充分对话。在活动中让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把语文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学”上,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y6h篇语网

从教学环节层面说。y6h篇语网

倡导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y6h篇语网

我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设计我的课堂的,具体的课堂流程也会随着这些因素发生变化。y6h篇语网

四、教学过程y6h篇语网

1、导入: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是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这些都是诗经当中描写爱情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来继续感受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y6h篇语网

2、自由诵读,寻找称呼。y6h篇语网

自由朗读文章,寻找诗歌中女主人的对男主人公称呼的微妙变化,你会发现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钟)y6h篇语网

第一章里,先是称“氓”,也就是一个陌生的小伙子,说明女子对他毫无认识;接着称“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时,女子已经跟他很熟了,把男子当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y6h篇语网

第二章就称“尔”了,这是两人感情很好以后的亲昵的称呼。y6h篇语网

第三、四章而称之为“士”,视其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经淡漠了。y6h篇语网

最后两章连“士”也不称呼了,心里积攒的怨气使她连提也不想再提这个人了。y6h篇语网

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叙述中,由于感情的变化,不自觉地选择、转换指称,从她对男子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感情的发展,很有意思,耐人寻味。y6h篇语网

板书:恋爱---------婚变-----------决绝y6h篇语网

3、二读诗歌,关照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学习“比、兴”的艺术手法y6h篇语网

思考淇水在这幕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诗歌中淇水出现了几次?展现出女主人公怎么样的思想性格?运用了什么手法?(多媒体展示)y6h篇语网

明确:她在文中出现三次,她是婚姻悲剧的见证者,当初情意绵绵的送别,后来欢喜披着红盖头嫁过去,再后来带着受伤的心痛苦回来。她见证了这一场由美丽爱情开始最后以悲剧收场的失败婚姻。y6h篇语网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恋、幸福(板书)纯真痴情,活泼热情&y6h篇语网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第二次:痛苦、追悔、怨恨、伤心(板书)勤劳能干,任劳任怨y6h篇语网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第三次:失望、委屈、愤恨、决绝(板书)冷静决绝,坚强果断y6h篇语网

在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反应,我可能会适时的用下面琐碎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到2600多年前,走进女主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与主人公对话。y6h篇语网

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y6h篇语网

这场婚姻中我有没有责任?y6h篇语网

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那些因素给了她痛苦?y6h篇语网

婚姻的不幸和娘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哪个更能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y6h篇语网

女子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她用什么艺术手法来阐述这个道理?y6h篇语网

女主人公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反映她性格哪一面?y6h篇语网

女主人离婚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y6h篇语网

4、讨论、辩论分析婚姻悲剧原因y6h篇语网

为什么如此一个集中国传统美德于一身的良家妇女为何会被休弃呢?(学生讨论辩论)y6h篇语网

1.性格决定命运y6h篇语网

2.女子容貌色衰y6h篇语网

3.男子变心y6h篇语网

4.社会原因y6h篇语网

恋爱、婚变、决绝、y6h篇语网

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篇3】y6h篇语网

一、说文本——解得妙曲如梦y6h篇语网

本课三首词都用《如梦令》作为词牌,共同抒发了个人内心不同的感怀。y6h篇语网

苏词作于1088年(元祐二年),作者当时53岁,在汴京为翰林学士。这首词是寄给黄州友人的,它表现了作者对当年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时清静自适生活的怀念,和遥想东坡,意欲归去的心情。y6h篇语网

秦词作于1096年(绍圣三年)。秦观一生,屡遭贬谪,这一年词人自处州再贬郴州。这首小令作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叹宦游坎坷。y6h篇语网

纳兰词创作时间不详。词中描写了词人在暮春时节和钟情之人一次美丽的邂逅,却因彼此无缘相聚而陷入内心的纷扰,表现了作者绵绵不尽的相思忧愁。y6h篇语网

三首词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y6h篇语网

二、说策略——探得幽径渐明y6h篇语网

㈠说目标y6h篇语网

三首词都以抒发内心感怀为主,但在表现情感上又有不同之处,所以在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一特性,同时从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角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y6h篇语网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如梦令》词牌的格律特点;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y6h篇语网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从诗歌的不同角度进行鉴赏;比较文本,找出异同;仿照文本,尝试改词。y6h篇语网

3.情感目标:结合作者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分析三首词抒发的不同情感。y6h篇语网

㈡说重点y6h篇语网

如何在每首词中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品鉴文本,揣摩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y6h篇语网

㈢说难点y6h篇语网

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大都以单篇为主,比较鉴赏很少涉及,因此本课对三首词的比较鉴赏是本文教学的难点。y6h篇语网

㈣说教法y6h篇语网

1.诵读赏析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文本,品味本文精炼却富有深蕴的语言。y6h篇语网

2.知人论世法:指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准确把握文本蕴含的情感。y6h篇语网

3.比较鉴赏法:指导学生通过对三首《如梦令》进行比较,找出同一词牌下三首词的异同点。y6h篇语网

㈤说课时y6h篇语网

一课时y6h篇语网

㈥说教具y6h篇语网

多媒体课件y6h篇语网

三、说过程——踏得小令慢行y6h篇语网

㈠导入:知人论世y6h篇语网

1.将去掉词牌,去掉作者的三首《如梦令》呈现在多媒体幻灯片上,请学生齐读,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三首词的作者。如果学生不知道,再提供三位词人,让学生尝试将作品和相对应的作者连线。y6h篇语网

(设计意图:采用猜作者和连线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过渡到词作和作者的关系上)y6h篇语网

2.学生对苏轼比较熟悉,对秦观和纳兰性德比较陌生,此时提供三位词人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的材料:y6h篇语网

生平经历y6h篇语网

创作背景y6h篇语网

苏轼y6h篇语网

一生屡遭贬斥,仕途坎坷多舛,但性格率真,并未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y6h篇语网

作者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所作,此时词人在朝中遭受政治排挤,心情并不舒畅。y6h篇语网

秦观y6h篇语网

因涉党祸,半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迁徙。y6h篇语网

词人自处州再贬郴州。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所作。y6h篇语网

纳兰性德y6h篇语网

出生高贵,家室显赫一生锦衣玉食,但生性多情,多愁善感,自称天上痴情种,人间惆怅客。y6h篇语网

源于一次与钟情女子短暂而美丽的邂逅。y6h篇语网

看完材料,师生讨论出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三位作者的相关信息:苏轼“旷达率真”、秦观“苦闷忧愁”,纳兰性德“多情善感”。y6h篇语网

追问学生,三首词哪一首体现了“旷达率真”,哪一首看出了“苦闷忧愁”,哪一首写的最“多情善感”。y6h篇语网

学生根据问题,结合内容,对号入座。教师借机进入下一环节——品鉴文本。y6h篇语网

(设计意图:通过知人论世导入,使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文本,在词风上了解词作,为后面鉴赏奠定基础)y6h篇语网

㈡寻异:品鉴文本y6h篇语网

(以下环节,视学生自己挑选哪首作品分析而定,通过分析文本,揣摩词人情感。)y6h篇语网

三首词都呈现了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请学生讨论交流,鉴赏诗词的时候,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鉴赏?y6h篇语网

课堂预设:学生会调动以前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回答问题,譬如分析意象,品味词语,分析手法,不一而足,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分别从每首词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鉴赏。y6h篇语网

1、析意象——人生如梦念归去y6h篇语网

主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玉堂”和“江上”两处描写地点的意象。y6h篇语网

问学生此时作者身在玉堂,而心却向往江上,为什么?y6h篇语网

“玉堂”——苦闷,束缚,不自由。y6h篇语网

“江上”——闲适,洒脱,无束缚。y6h篇语网

结论:通过两处对比,可以看出词人虽居庙堂之深,但念东坡之闲。y6h篇语网

2、炼字词——驿路如梦怕无寐y6h篇语网

重点引导学生炼字词,重点抓住“遥”、“沉”、“紧”、“闭”、“破”、“窥”、“侵”、“嘶”、“起”等传神的动词和形容词,体会炼字描述典型环境,表达羁旅愁思的妙趣。y6h篇语网

“遥”——长夜漫漫。“沉”——夜色深沉。“紧”——风声凄厉。y6h篇语网

“闭”——驿亭荒寂。“破”——美梦破碎。“窥”——荒凉破败y6h篇语网

“侵”——霜寒袭人。“嘶”——催人上路。“起”——人在羁旅y6h篇语网

结论:凝练传神的词语,写出了无寐之夜的沉重压抑和寒冷孤寂,表现了羁旅之人内心忧愁苦闷和沉重无奈。y6h篇语网

3、赏场景——相逢如梦问谁省y6h篇语网

重点引导学生赏场景,重点抓住相逢时和相逢后两个场景。y6h篇语网

场景一:实写相逢瞬间。在“辘轳金井”浪漫之地,在“落花红冷”暮春时节,词人和钟情女子美丽邂逅的场景。相逢是欣喜的,但“花”已落,“红”已冷,仿佛又昭示着结局,“心事眼波难定”,更是传达出了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陷入了内心的纷扰。y6h篇语网

场景二:虚写别后相思。“从此簟纹灯影”,相逢的喜悦过后,苦于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对于未来的不可测,词人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又开始想象别后深宵,青灯旁,孤枕畔,转辗反侧,相思不眠的场景。y6h篇语网

结论:两处场景,一实一虚,前后观照,更能体现词人别后相思之苦,辗转无眠之愁y6h篇语网

小结:学生再次齐读三首词,归纳三首词分别在情感上的不同之处。y6h篇语网

鉴赏点y6h篇语网

情感不同y6h篇语网

苏轼y6h篇语网

析意象y6h篇语网

庙堂之深y6h篇语网

东坡之闲y6h篇语网

秦观y6h篇语网

炼字词y6h篇语网

贬谪之苦y6h篇语网

宦游之倦y6h篇语网

纳兰性德y6h篇语网

赏场景y6h篇语网

相思之痛y6h篇语网

无眠之愁y6h篇语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从诗歌的不同角度进行鉴赏,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y6h篇语网

㈢觅同:比较鉴赏y6h篇语网

1.因韵诵情:y6h篇语网

提问学生,三首词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手法,体现了不同的情感,但它们有没有相同之处呢,比如在字数、句数、韵脚等方面,和你们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相似呢?y6h篇语网

学生回答李清照的《如梦令》y6h篇语网

学生寻找《如梦令》词牌共同点,教师归纳总结。y6h篇语网

格律上:单调,七句,押五仄韵,一叠句。y6h篇语网

词牌平仄: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叠句),平仄仄平平仄(韵)。y6h篇语网

格调上:y6h篇语网

除了格律相同,我们发现三首词的抒情风格上,也有共同点,都更适合抒发个人的愁思。所以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这些词的情感,发现都是抑郁的情愫,难以排解的忧伤,即便旷达如苏轼,也仍是有思念故地的忧伤。这主要和词的仄韵有关,用仄韵,能够表现出词人的深情。y6h篇语网

结合刚才的分析,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词,读一读,感受词韵,品出感情。y6h篇语网

2.据词拟题:y6h篇语网

教师提供《如梦令》词牌的由来。y6h篇语网

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y6h篇语网

【后唐】李存勖y6h篇语网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y6h篇语网

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y6h篇语网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y6h篇语网

《如梦令》源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的一首词《忆仙姿》,但苏轼因嫌其词牌名不雅,认为该词的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最为巧妙,尤其是“如梦,如梦”的繁音促节,一语道出词人心绪,堪称点睛,遂改为《如梦令》,从而使该词牌广为流传。y6h篇语网

追问学生,为什么苏轼改的巧妙?y6h篇语网

讨论归纳:这重复的词语,是小令的转折之处,是使词的意境升华,感情强化的句子,其中的繁音促节,基本上都能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y6h篇语网

引导学生用用同样的方法为三首词拟题。y6h篇语网

教师再次提示学生把握词中词人情感:苏轼归去心切,秦观羁旅无眠,纳兰性德相思谁省。y6h篇语网

据此,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将三首词拟题为《如梦令·归去》、《如梦令·无寐》、《如梦令·谁省》。y6h篇语网

结构上:y6h篇语网

《如梦令》一词在结构上,后三句基本上宕开一笔,富有转折,出人意料,引人遐思。尤其是五、六两句繁音促节,大都重在直抒胸臆,堪称压轴之句,点睛之笔。y6h篇语网

(设计意图:把握住词韵和格调以及结构的共同点,进行鉴赏,采取因韵诵情和据词拟题方法,环环相扣试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并再次激趣促学。)y6h篇语网

㈣作业:学以致用y6h篇语网

根据所学知识,以《如梦令》为词牌,尝试填词并诵读品情。y6h篇语网

教师呈现下水词作。y6h篇语网

如梦令·风定y6h篇语网

昨夜堂前初醒,残月孤灯人影。y6h篇语网

骤雨送清明,絮语暮春飞杏。y6h篇语网

风定,风定。只此扁舟微冷。y6h篇语网

结合内容板书的最后诗意收尾:y6h篇语网

不同的词人,平平仄仄起来,《如梦令》便是他们的忧愁,归去,归去,是苏子的旷达率真;无寐,无寐,是少游的苦闷忧愁;谁省,谁省,是纳兰的多情善感。今日一曲如梦令,三分词韵心中存,也愿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如梦令。y6h篇语网

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篇4】y6h篇语网

一、教材分析y6h篇语网

1、《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y6h篇语网

《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是一篇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悲喜剧,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至于艺术成就方面有三大特点:第一,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第二,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第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语文第四册,所选文言文着重以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水平为宗旨。此篇文言文选自第四册的最后一单元,时代较我们接近,浅显易懂,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和文学欣赏价值。教学此篇文言文能达到《大纲》的规定要求。)y6h篇语网

2、教学目标y6h篇语网

知识:掌握文学常识,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特点。(知识目标的设定有利于帮助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对作家作品的兴趣。)y6h篇语网

能力:归纳文言现象,掌握学习规律。(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正是体现了语文学科性质的“科学性”。)y6h篇语网

情感: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这个教学目标体现了“人文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观。)y6h篇语网

3、教学重点y6h篇语网

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探讨此教学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概括语言的能力和鉴赏名篇名著的方法。)y6h篇语网

4、教学难点y6h篇语网

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掌握了此心理描写方法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y6h篇语网

二、教学方法y6h篇语网

讲解法(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特点与基础知识上)y6h篇语网

疏通法(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疏通上)y6h篇语网

讨论分析法(重点放在对课文的情节线索整理上)y6h篇语网

总结归纳法(重点放在对具体段落的分析归纳上)y6h篇语网

三、教学手段y6h篇语网

1、提供与本课有关的资料。y6h篇语网

2、借助电教多媒体教学。y6h篇语网

四、教学设想y6h篇语网

由于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平行班的学生,所以整个过程注重以基础知识为主,抓住全文的重点词句,带领学生熟悉故事大概内容。从分析情节结构开始入手,弄清全文线索,以及围绕“促织”所展开的人物悲欢情感故事。y6h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y6h篇语网

1、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学人物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y6h篇语网

清代邹弢的《三借庐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了所有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驼背老人说的“甜、酸、苦、辣”四个字去做。“甜”就是嘴巴要甜,对人和气,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他就跟着落泪;y6h篇语网

“苦”指写作吃苦,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锋芒,尖锐泼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y6h篇语网

2、解题(遵循“回到原著去”的原则,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能阅读《聊斋志异》,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的修养。也正是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y6h篇语网

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篇5】y6h篇语网

一、教学理念y6h篇语网

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励善学。y6h篇语网

二、教材分析y6h篇语网

1、教材地位及作用y6h篇语网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y6h篇语网

2、教学目标y6h篇语网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y6h篇语网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y6h篇语网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y6h篇语网

3、教学重难点y6h篇语网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y6h篇语网

三、说教法y6h篇语网

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y6h篇语网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y6h篇语网

四、说学法y6h篇语网

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y6h篇语网

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y6h篇语网

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y6h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结合课件)y6h篇语网

1、激趣导入y6h篇语网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y6h篇语网

2、作者介绍y6h篇语网

《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相关的情况介绍是必要的。y6h篇语网

3、赏析全诗y6h篇语网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y6h篇语网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y6h篇语网

②再读全诗,体会意境y6h篇语网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y6h篇语网

③、三读全诗,感悟情感y6h篇语网

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y6h篇语网

教师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y6h篇语网

④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y6h篇语网

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y6h篇语网

4、拓展阅读y6h篇语网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y6h篇语网

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篇6】y6h篇语网

一、课题:y6h篇语网

y6h篇语网

二、课型:y6h篇语网

人文学科语言类讲授课y6h篇语网

三、课时:y6h篇语网

两个课时y6h篇语网

教学目标y6h篇语网

1.知识与技能目标y6h篇语网

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够增加古汉语字词基础知识,例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可以了解上古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懂得什么是“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文学文化常识。y6h篇语网

2.过程与方法目标y6h篇语网

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语言韵律和谐之美;懂得如何判断“赋、比、兴”手法;体味主人公前后情感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得到训练。y6h篇语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y6h篇语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上古语言的魅力和先民的思想,进而喜欢《诗经》等上古文学作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另外本文是一首以爱情为主线的叙事诗,通过学习这首两千多年以前的爱情悲歌对学生今后的爱情观产生影响,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有所思考,努力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y6h篇语网

教学重难点y6h篇语网

1.教学重点y6h篇语网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和语言特色等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征等文本深层理解。y6h篇语网

2.教学难点y6h篇语网

学生与文本内容距离较远,尤其是古汉语发展到今天已经和我们现在的语言大不相同,对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困难,另外学生对古文本身也有畏惧心理。y6h篇语网

学情掌握y6h篇语网

1.知识能力情况y6h篇语网

这册课本是为高一下学期学生准备的,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图书资料查阅或互联网搜集《诗经》或《氓》相关信息,有了初步的探索和感知。再加上初中及上学期的古文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y6h篇语网

2.学生阶段特征y6h篇语网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首先需要有学习习惯的改变,学习将由老师督促学习变成自己主动学习,有些学生还不太适应,他们有足够的学习热情但是缺乏克难意志;其次,初高中知识难度的巨大落差,知识层次的加深,教师授课风格方法的改变会对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次,学习心理的调整,由初中的佼佼者进入人才济济的高中课堂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也是学生比较苦恼的一点。y6h篇语网

但是因为这已经是第二学期,所以学生有了第一学期的高中语文学习经验,也为课程教学坐了基础铺垫。y6h篇语网

教学关键y6h篇语网

以诵读为切入点,使课文内容教学为文化教学服务,努力让课文内容为主导向文化这一主体转变,在课文学习中渗透文化语言等常识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恰当引导。y6h篇语网

教学过程设计y6h篇语网

1.导入y6h篇语网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任何一个民族都是这样,我国也不例外。早在两千多年前,先民们就为爱唱响了一只只情歌,《诗经》的开篇——《关雎》如是(多媒体播放《关雎》的配乐朗诵)。y6h篇语网

刚才的朗诵美不美?(生答美)除了对美好爱情的歌颂没那么有没有对于爱情悲剧的描述呢?也是有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诗经》里的另外一篇《氓》。(板书课题)y6h篇语网

2.揭题y6h篇语网

《氓》是《诗经》名篇,诗一首叙事诗。属于国风,所谓国风就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在古代我国辽阔的疆域上分布着不同的诸侯国,共同归周天子管制,这些不同国家的是个酒为百姓管理查探民情提供了依据。《氓》是“卫风”里的一首,也就是卫国的风俗,卫国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河南北部濮阳,新乡,安阳,沁阳一带。y6h篇语网

说到“风”,那么《诗经》除了“风”还有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生乱答,有知有不知)对,有同学已经说了,还有“雅”和“颂”。y6h篇语网

3.预习效果检验y6h篇语网

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下面有问题先问问大家。y6h篇语网

请大家看看PPT上的这些字词,读音、意思有没有不明白的?y6h篇语网

氓、蚩蚩、贸、匪、谋、淇、愆、将、垝垣、筮、咎、贿迁、耽、说、徂、汤汤、爽、罔、靡、夙、遂、咥、躬、悼、泮、总角、反y6h篇语网

标红的字是大家要重点掌握的,请特别注意!y6h篇语网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注意体会韵律感。(生读文,师板书第一章……第六章)y6h篇语网

问:读完诗歌,能不能每章用一句诗概括出它的的主旨?y6h篇语网

答:第一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y6h篇语网

第二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y6h篇语网

第三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y6h篇语网

第四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y6h篇语网

第五章——静言思之,躬自悼矣。y6h篇语网

第六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板书)y6h篇语网

问:这是一篇叙事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y6h篇语网

答: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氓”开始时还好,慢慢地,随着生活的好转,他的脾气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荒唐起来,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心,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她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下去的,她想:既然“氓”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y6h篇语网

4.课文内容解析y6h篇语网

问:这首诗共六章,可以分成几个小节?每一个小节是按照什么依据划分出来的?y6h篇语网

答:可以分成三个小节。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划分的。第一章到第二章为第一小节,写恋爱;第三章到第五章为第二小节,写婚变;第六章为第三小节,写决绝。y6h篇语网

问: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前氓做了什么?y6h篇语网

答:“蚩蚩”,忠厚老实 ;“尔卜尔蓍,体无咎言”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y6h篇语网

问:女主人公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y6h篇语网

答:“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y6h篇语网

问:婚后他们生活如何?男女主人公各自有什么样的表现?y6h篇语网

答:婚后他们生活不和谐。女子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男子脾气暴躁、三心二意、薄情寡义。y6h篇语网

5.人物性格探究y6h篇语网

问:通过你对课文的阅读,你觉得诗歌描绘的氓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大家能不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y6h篇语网

答:氓的性格多变,前后判若两人。在恋爱初,他忠厚老实,急切认真——“氓之蚩蚩”、“將子无怒”、“尔卜尔筮”。婚后他变得三心二意,脾气暴躁——“士二其行”、“至于暴矣”。y6h篇语网

问:女主人公身上有什么样的品质,请具体谈一谈?y6h篇语网

答:活泼天真热烈,这在恋爱时期表现十分明显;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这个主要表现在婚后的生活中;最后决裂是表现出了决绝,刚强的性格。y6h篇语网

6.写作艺术赏析y6h篇语网

问: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y6h篇语网

答:比兴。y6h篇语网

问:文中有几处用到了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y6h篇语网

答:三处。第一处是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y6h篇语网

第二处是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y6h篇语网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露了负心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y6h篇语网

第三处是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暗含女主人公对男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y6h篇语网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y6h篇语网

7.知识延伸拓展y6h篇语网

问: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和探究,你觉得我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y6h篇语网

答:这首诗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y6h篇语网

问:我们分析过了男女主人公的特点,大家能不能再来说一说造成他们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y6h篇语网

答:从诗的内容看,乃是这女子私定终身而又所托非人造成的。最初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以致于无视礼教的束缚,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进而男子变心,其命运更加悲惨,又在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被弃而赴告无门,正是构成这一无辜女子悲剧命运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y6h篇语网

其次,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y6h篇语网

8.作业设计y6h篇语网

请同学们在课后把这篇经典的诗歌背下来,如果大家对《诗经》感兴趣的话,就选取自己喜欢的篇目阅读,最好能够背诵,下次上课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下大家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另外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或小说。y6h篇语网

板书设计y6h篇语网

第一课时板书y6h篇语网

第一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恋爱y6h篇语网

第二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成亲y6h篇语网

第三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y6h篇语网

第四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婚变y6h篇语网

第五章——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反思y6h篇语网

第六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裂y6h篇语网

第二课时板书y6h篇语网

情节 章节 女 氓y6h篇语网

恋爱 1——2章 热情、幸福 蚩蚩、重视y6h篇语网

婚变 3——5章 沉痛、幽怨 粗暴、变心y6h篇语网

决绝 6章 清醒、刚烈y6h篇语网

教学反思y6h篇语网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收到了预设的效果。本课主要是以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解答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的,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在问题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来发现和学习新知识,一方面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但是总觉得整个教学工程中学生一直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机会不多,这也使得整堂课一直是被教师操控着把持着;其次,内容安排较多,用两个课时略显仓促,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安排中注意克服的。y6h篇语网

高中语文授课说课稿【篇7】y6h篇语网

一、说教材y6h篇语网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y6h篇语网

本课是高中语文小说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看,都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堪称千古佳作。《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学习本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y6h篇语网

二、确定教学目标y6h篇语网

1、确定依据y6h篇语网

1)那么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y6h篇语网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y6h篇语网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y6h篇语网

A、知识目标:y6h篇语网

1、分析小说的情节,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y6h篇语网

2、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y6h篇语网

3、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地评价玛蒂尔德的形象。y6h篇语网

B、能力目标:y6h篇语网

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y6h篇语网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y6h篇语网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思维的翅膀,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y6h篇语网

C、德育目标: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y6h篇语网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y6h篇语网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品质德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探求隐藏于悲剧后面的根源是本文的难点。y6h篇语网

四、教学过程y6h篇语网

(一)导入新课y6h篇语网

教师介绍对莫泊桑作品的情节的相关评价。y6h篇语网

(二)品读本文情节和心理描写y6h篇语网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抓住项链这一线索,在项链前分别添加6个不同的字来概括本文情节,再由学生找出情节中的高潮部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处处出人意料,处处又合乎情理”的情节特点的。赏读情节后,要求学生按照情节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德句子,并加以概括,再据此指导学生初步探讨玛蒂尔德的性格。y6h篇语网

(三)重点难点的突破:y6h篇语网

1、仿写:y6h篇语网

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要求突现人物的心理及性格。y6h篇语网

A、如果没有那份请柬。y6h篇语网

B、“啊!假的”y6h篇语网

2、结合课后题对玛蒂尔德定位,并要求从原文找出依据,同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y6h篇语网

3、形象对比分析:将玛蒂尔德与简爱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玛蒂尔德追求的不合理性。y6h篇语网

4、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德的肯定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y6h篇语网

A、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B、多面人。y6h篇语网

(四)作业y6h篇语网

续写该文,注意尽量模仿原著的写作风格。y6h篇语网

五、板书设计:y6h篇语网

情节————心理————形象y6h篇语网

羡项链——痛苦不堪爱慕y6h篇语网

项借项链——忐忑不安虚荣玛y6h篇语网

失项链——惊慌失措坚强蒂y6h篇语网

链赔项链——悲苦不堪诚实尔y6h篇语网

还项链——轻松欣慰善良德y6h篇语网

识项链——当头一棒y6h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