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来自 天天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kdB篇语网

  物理是初中生在初二开设的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的课程。第一次检测过后,相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就会应运而生,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初二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4.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5.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种类、介质温度。   响度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叫做响度。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2.声音的响度和什么有关:声源振动的振幅、离发声体的远近。   音调   1.声音的高低就是音调: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2.频率:把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3.超声与次声: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把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音色   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乐音、噪声   1.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噪声的危害:对心理和生理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   3.噪声的控制: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类:(如下图)   (1)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2)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射向不同的方向,但是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反射面为平面的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5)平面镜的应用:试衣镜、潜望镜。   2.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等大   (2)像到镜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的种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   2.透镜相关名词   (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成像   1.透镜成像规律   (1)透镜成像典型光路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2.实像和虚像:   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速度   1.速度: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采用的是观众的方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并引入一个物理量——速度。   (1)速度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物理学中,常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所以速度公式简化为:   2.平均速度   (1)变速直线运动:如果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沿直线运动,则称这种运动为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如果用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   路程——时间图像   1.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   2.匀速直线运动v-t图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效果跟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测量   1.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2)明确分度值;   (3)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重力的大小。   3.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1.几个重要的物理量: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同时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   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3.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同:F=F1+F2方向与两力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方向相反:F=|F1-F2| 方向与力大的方向相同。   力的平衡   1.二力平衡   静止在桌面上的花瓶   在青藏高原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2.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才能平衡。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时候,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力,成为摩擦力。   2.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相互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惯性   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也称为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惯性现象、惯性定律的区别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描述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需要外加条件。   (2)惯性现象是物体的惯性在运动状态改变时的表现。   (3)惯性定律是有外加条件,即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是描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运动规律。   (4)惯性定律与惯性有密切的联系,惯性定律提示了物体具有惯性这一客观事实,指出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在于物体具有惯性,因为这样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初二学生物理高效学习方法   一、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最新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