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的三年级数学科目设计教案

来自 小砾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刚刚的三年级数学科目设计教案,希望大家喜欢!S1a篇语网

刚刚的三年级数学科目设计教案1S1a篇语网

教学目标:S1a篇语网

1.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的理解,能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S1a篇语网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S1a篇语网

教学重点: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的理解。S1a篇语网

教学难点: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S1a篇语网

教学准备:课件S1a篇语网

教学过程:S1a篇语网

一、知识再现S1a篇语网

回顾: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S1a篇语网

揭题: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S1a篇语网

二、基本练习S1a篇语网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1题。S1a篇语网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涂色。S1a篇语网

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比较:图形的周长与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区别。S1a篇语网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周长表述的是线的长短,面积表述的是面的大小。S1a篇语网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2题。S1a篇语网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边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别拼成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S1a篇语网

完成后展示学生的拼法,全班交流。S1a篇语网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3题。S1a篇语网

先估计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S1a篇语网

4.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4题。S1a篇语网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四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S1a篇语网

学生反馈后,教师指出:因为1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几个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S1a篇语网

5.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八”第5题。S1a篇语网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估计的。S1a篇语网

提示学生:将超过半格的看成1格,不满半格的忽略不计。S1a篇语网

交流时着重让学生体会到用割补法把不完整的图形割补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数学思想。S1a篇语网

三、综合练习S1a篇语网

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八”第6题。S1a篇语网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S1a篇语网

提问: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S1a篇语网

算一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周长呢?S1a篇语网

集体反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S1a篇语网

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八”第7题。S1a篇语网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画两个面积都是10平方厘米的图形。S1a篇语网

展示学生作品并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形状。S1a篇语网

得出结论:面积相同,形状不同。S1a篇语网

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八”第8题。S1a篇语网

提出问题:比较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数学书的封面,估计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S1a篇语网

让学生根据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估计一张报纸的面积。S1a篇语网

四、反思总结S1a篇语网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S1a篇语网

五、课堂作业S1a篇语网

《补》S1a篇语网

刚刚的三年级数学科目设计教案2S1a篇语网

教学目标:S1a篇语网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S1a篇语网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S1a篇语网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S1a篇语网

教学重点:S1a篇语网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S1a篇语网

教学难点:S1a篇语网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S1a篇语网

教学准备:S1a篇语网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S1a篇语网

教学设计说明:S1a篇语网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S1a篇语网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S1a篇语网

教学过程:S1a篇语网

一、创设问题情境S1a篇语网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S1a篇语网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S1a篇语网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S1a篇语网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S1a篇语网

二、探究新知S1a篇语网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S1a篇语网

1、教学8+5。S1a篇语网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S1a篇语网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S1a篇语网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S1a篇语网

10 2 3S1a篇语网

(3)小结:S1a篇语网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S1a篇语网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S1a篇语网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S1a篇语网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S1a篇语网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S1a篇语网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S1a篇语网

板书列式:7+5 6+5S1a篇语网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S1a篇语网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S1a篇语网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S1a篇语网

10 3 2S1a篇语网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S1a篇语网

10 4 1S1a篇语网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S1a篇语网

(二)、教学8、7、6加几S1a篇语网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S1a篇语网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S1a篇语网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S1a篇语网

3、动动脑(教学例3)S1a篇语网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S1a篇语网

① 8+2=10 10+7=17S1a篇语网

② 9+1=10 10+7=17S1a篇语网

③ 9+8=17 8+9=17S1a篇语网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S1a篇语网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S1a篇语网

三、巩固练习S1a篇语网

1、圈一圈,算一算S1a篇语网

课本第104页,第1题S1a篇语网

2、说一说,算一算S1a篇语网

课本第104页,第2题S1a篇语网

3、坐火车S1a篇语网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S1a篇语网

四、拓展延伸S1a篇语网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S1a篇语网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S1a篇语网

五、 总结S1a篇语网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S1a篇语网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S1a篇语网

刚刚的三年级数学科目设计教案3S1a篇语网

教学内容S1a篇语网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S1a篇语网

简单的数据分析S1a篇语网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S1a篇语网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S1a篇语网

求平均数S1a篇语网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S1a篇语网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S1a篇语网

教学目标:S1a篇语网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S1a篇语网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S1a篇语网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S1a篇语网

教学重点:S1a篇语网

会看两种统计图S1a篇语网

教学难点:S1a篇语网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S1a篇语网

教学时间:S1a篇语网

2课时S1a篇语网

第1课时第38页例1S1a篇语网

教学目标:S1a篇语网

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S1a篇语网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S1a篇语网

教学过程:S1a篇语网

一、创设情境S1a篇语网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S1a篇语网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S1a篇语网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S1a篇语网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S1a篇语网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S1a篇语网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S1a篇语网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S1a篇语网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S1a篇语网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S1a篇语网

5、小组合作学习S1a篇语网

6、小组汇报S1a篇语网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S1a篇语网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S1a篇语网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S1a篇语网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S1a篇语网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S1a篇语网

四、巩固练S1a篇语网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S1a篇语网

五、全课小结。S1a篇语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S1a篇语网

第2课时例2S1a篇语网

教学目标:S1a篇语网

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S1a篇语网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S1a篇语网

教学过程:S1a篇语网

一、创设情境S1a篇语网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S1a篇语网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S1a篇语网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S1a篇语网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S1a篇语网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S1a篇语网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S1a篇语网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S1a篇语网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S1a篇语网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S1a篇语网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S1a篇语网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S1a篇语网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S1a篇语网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S1a篇语网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S1a篇语网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S1a篇语网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S1a篇语网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S1a篇语网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S1a篇语网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S1a篇语网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S1a篇语网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S1a篇语网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S1a篇语网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S1a篇语网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S1a篇语网

刚刚的三年级数学科目设计教案4S1a篇语网

新知识点:S1a篇语网

1、理解面积的含义S1a篇语网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S1a篇语网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S1a篇语网

教学要求:S1a篇语网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S1a篇语网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S1a篇语网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S1a篇语网

4、使学生探究并掌所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S1a篇语网

教学建议:S1a篇语网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S1a篇语网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S1a篇语网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S1a篇语网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S1a篇语网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S1a篇语网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S1a篇语网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S1a篇语网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1a篇语网

课安安排:S1a篇语网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S1a篇语网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S1a篇语网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S1a篇语网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S1a篇语网

刚刚的三年级数学科目设计教案5S1a篇语网

教学内容: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S1a篇语网

教学目标:S1a篇语网

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S1a篇语网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S1a篇语网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S1a篇语网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S1a篇语网

教学重难点: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S1a篇语网

教学过程:S1a篇语网

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S1a篇语网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S1a篇语网

(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S1a篇语网

(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S1a篇语网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S1a篇语网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S1a篇语网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S1a篇语网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S1a篇语网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S1a篇语网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S1a篇语网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S1a篇语网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S1a篇语网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S1a篇语网

(一)初识分米S1a篇语网

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S1a篇语网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S1a篇语网

(二)感知分米S1a篇语网

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S1a篇语网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S1a篇语网

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S1a篇语网

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S1a篇语网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S1a篇语网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S1a篇语网

6、是: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S1a篇语网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S1a篇语网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S1a篇语网

(板书:1米=10分米)S1a篇语网

(三)运用分米S1a篇语网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S1a篇语网

床长2[ ],也就是( )[ ] 。S1a篇语网

一支铅笔长2[ ]4[ ],也就是()厘米。S1a篇语网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两次能跳()分米。S1a篇语网

2、找朋友S1a篇语网

一把米尺的长是1分米S1a篇语网

一把米尺的长是10米S1a篇语网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厘米S1a篇语网

3、在〇里填上<、>或=S1a篇语网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S1a篇语网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S1a篇语网

4、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S1a篇语网

20__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S1a篇语网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S1a篇语网

请学生各抒己见,把认为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S1a篇语网

三、课堂总结S1a篇语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S1a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