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案10篇

来自 天天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10篇】iz8篇语网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10篇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

iz8篇语网

一、教材分析:iz8篇语网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iz8篇语网

(二)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1、 知识目标iz8篇语网

(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iz8篇语网

(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iz8篇语网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iz8篇语网

2、 能力目标iz8篇语网

(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比综iz8篇语网

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iz8篇语网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iz8篇语网

3、 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iz8篇语网

物主义世界观。iz8篇语网

(三)教学重点、难点iz8篇语网

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iz8篇语网

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iz8篇语网

二、教法设计:iz8篇语网

1、 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iz8篇语网

2、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iz8篇语网

3、 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iz8篇语网

三、教学过程:iz8篇语网

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成熟植物细胞iz8篇语网

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过程。iz8篇语网

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分离开)iz8篇语网

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分离。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iz8篇语网

问: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iz8篇语网

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iz8篇语网

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iz8篇语网

问:发生质壁分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iz8篇语网

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iz8篇语网

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iz8篇语网

问: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为什么会复原?iz8篇语网

问:细胞为什么会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iz8篇语网

问:通过细胞的纸币分离和复原实验,得出什么结论?iz8篇语网

(1) 成熟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渗透系统iz8篇语网

(2)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iz8篇语网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iz8篇语网

小结: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根尖分生区时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吸胀吸水,根毛区的细胞是形成中央液泡的成熟细胞,其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iz8篇语网

问:根毛区的细胞能进行吸胀吸水吗?iz8篇语网

问:死亡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吗?iz8篇语网

根毛区的细胞吸收水分以后,要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供植物利用。iz8篇语网

二、水分的运输iz8篇语网

[课件动画显示植物根吸水、利用、扩散的全过程]iz8篇语网

1、根毛区细胞 ——层层细胞——根导管iz8篇语网

根毛区细胞——层层细胞间隙——根导管iz8篇语网

2、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植物体各部位iz8篇语网

三、水分的利用:iz8篇语网

根吸收的水分只有1~5%留在植物体内,供植物利用。iz8篇语网

四、水分的散失:iz8篇语网

根吸收的水分,除了极少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以外,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经叶片表面的气孔散失掉了。通过气孔散失掉这么多的水分有其特殊的生理意义。iz8篇语网

水分散失的意义:吸水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iz8篇语网

五、合理灌溉iz8篇语网

植物在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但是不同的植物一生需水量不同,一株向日葵一生耗水约30千克左右;一亩稻田,在整个生长期间耗水大约30万千克左右。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相同(如小麦一生的需水量曲线图)。这些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水去获取最高的产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植物,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进行合理灌溉,既不影响产量,又能达到节水的目的。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2)

iz8篇语网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iz8篇语网

1.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iz8篇语网

2.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内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________。iz8篇语网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iz8篇语网

1.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________化、结构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发展。iz8篇语网

2.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变化时,会通过________调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两种调节方式,其中,________调节将起主要作用。iz8篇语网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iz8篇语网

在食物链(网)中,食物链的起点都是________,称为________营养级。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总是________的。iz8篇语网

一、1.单方向 不可逆iz8篇语网

2. 反复利用iz8篇语网

二、1.自我调节 多样 复杂 完善iz8篇语网

2.反馈 负反馈iz8篇语网

三、绿色植物(生产者) 第一 逐渐减少iz8篇语网

聚焦科技扫描知识iz8篇语网

生态工程主要原理:物质循环再生。iz8篇语网

生态工程是起步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国发展特别迅速,已由最初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扩展到了许多生态农业。生态工程遵循“整体性原理、协调性原理、循环再生原理”等。iz8篇语网

一、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iz8篇语网

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iz8篇语网

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将生活垃圾中有机部分、人畜粪便等转化为优质生态复合肥。iz8篇语网

2.“无废弃物农业”iz8篇语网

作物秸秆、人畜粪便还田或用来培养蚯蚓等,用蚯蚓粪便再作肥料,既减少或避免了能源的浪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又增加了产值。iz8篇语网

二、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iz8篇语网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同时要注意灌溉的技术,传统的漫灌浪费大量的水资源,点灌和喷灌能够节约大量水,因此,这一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灌溉上。iz8篇语网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扩大,一些工厂、小区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除限制其减量排放外,还实施了回收(造纸厂利用废液回收钙粉、木质素等物质)、再生、再循环的措施,寓污水处理于应用之中。iz8篇语网

三、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iz8篇语网

小流域是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这些区域往往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三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生态工程,是当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流域治理和利用的生态工程。iz8篇语网

在治理过程中,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将治坡、治沟、修梯田与发展草业、牧业、林业结合起来。iz8篇语网

四、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iz8篇语网

沼气发酵用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作原料,通过产生沼气作清洁可再生能源,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村“三料”缺乏的问题,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iz8篇语网

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又能够为全社会提供能效高、对环境影响小、可持续的能源服务。iz8篇语网

目前,我国生态工程应用不断扩展:iz8篇语网

1.生态小区和生态城镇:利用本地资源,建设能耗低、废弃物就地资源化的方便、舒适、和谐、经济的小区域。iz8篇语网

2.生态恢复工程:在荒山、荒坡、滩涂、湿地及矿山废弃地,发展草业、牧业或林业的工程。iz8篇语网

3.生态旅游:不消耗、不破坏当地自然旅游资源,设施生态化的生态旅游。iz8篇语网

4.绿色化学工程:生产可自然降解、对环境无害且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洗涤剂,化妆品等。iz8篇语网

纲举目张理清结构iz8篇语网

生态系统的类型较多,在进行生态建设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iz8篇语网

突破难点化解疑点iz8篇语网

1.国家为什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兴建三北防护林工程?不同地区在造林设计上应当注意什么问题?iz8篇语网

探究发现:三北防护林跨越中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的质量关系到这一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如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导致下游地区的洪水泛滥,而危害巨大的沙尘暴的发生也与这一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关系密切;同时这里自然矿产资源丰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iz8篇语网

首先应考虑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种植适宜品种,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其次要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保证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条件恶劣的地区应该结合自然恢复力,而农区的防护林中农田防护林网可能占较大比重。iz8篇语网

我的发现iz8篇语网

2.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噪声又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由汽车造成的污染?iz8篇语网

探究发现:减少污染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规,禁止市区内鸣笛,禁止使用含铅汽油,鼓励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无污染能源的新型汽车,以及对其研究和应用等。iz8篇语网

我的发现iz8篇语网

3.为什么要针对不同的地形(如山地)采取不同的措施?iz8篇语网

探究发现:山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恶劣,不易蓄水,交通不便,改造成本高,适宜封山,依靠自然恢复力来恢复植被;山腰、荒地等土壤,虽然水分条件较好,但是仍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对于这样的地方可以自然恢复,也可以人为种植适宜的林木、草或果树等,加快植被恢复速度,这样既能降低土壤侵蚀,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沟底而言,应建设堤坝系统,它可以蓄水和淤积土地,还能够减少山体的崩塌和滑坡,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坡地和山脚农田来说,土壤、水分条件良好,交通也较方便,土地生产力高,适宜种植农作物来解决人们的粮食和收入等问题,但是在坡地上要以水平梯田种植,以减少水土流失。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既要考虑到生态效益,又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和收入问题。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3)

iz8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一)知识目标:iz8篇语网

1.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重要的区别特征。iz8篇语网

2.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并会区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不同方式。iz8篇语网

3.了解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iz8篇语网

4.认识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iz8篇语网

5.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变的动态关系。iz8篇语网

6.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iz8篇语网

(二)能力目标:iz8篇语网

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iz8篇语网

2.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训练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iz8篇语网

3.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iz8篇语网

4.训练学生利用资料分析、判断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iz8篇语网

二、教学重点iz8篇语网

1、围绕细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点进行学习和讨论。iz8篇语网

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iz8篇语网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iz8篇语网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第五章学习奠定基础。iz8篇语网

三、教学难点iz8篇语网

1、细胞的体积与相对表面积对于细胞的意义。iz8篇语网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膜的流动性。iz8篇语网

3、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间的关系。iz8篇语网

4、染色质与染色体间互相转换的动态关系。iz8篇语网

四、教学过程iz8篇语网

问题: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核酸。可是病毒却不能单独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后才能体现生命的特点。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你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吗?iz8篇语网

小结:从物质基础方面考虑,病毒成分简单不足以完成复杂的新陈代谢;从结构基础上看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新陈代谢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的细胞生物中才能体现生命现象。iz8篇语网

问题:根据初中知识,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几类?它们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结构?iz8篇语网

课件演示几种植物细胞、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iz8篇语网

小结:讨论结果。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4)

iz8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iz8篇语网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iz8篇语网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iz8篇语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iz8篇语网

群落的演替过程。iz8篇语网

三、板书设计:iz8篇语网

一、演替iz8篇语网

㈠初生演替iz8篇语网

㈡次生演替iz8篇语网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iz8篇语网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iz8篇语网

四、教学过程:iz8篇语网

〖引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iz8篇语网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iz8篇语网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iz8篇语网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iz8篇语网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iz8篇语网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iz8篇语网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iz8篇语网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iz8篇语网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iz8篇语网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iz8篇语网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iz8篇语网

〖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24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iz8篇语网

〖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iz8篇语网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2”,阅读P81,并完成“思考与讨论”。iz8篇语网

〖提示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iz8篇语网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iz8篇语网

〖板书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iz8篇语网

〖讲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__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iz8篇语网

退耕还林。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__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累计投入达232亿元。规划在20__年前退耕还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8.67×107 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3×108 hm2。这是50多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iz8篇语网

退田还湖。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3 950 km2“长”到了5 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 350 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1.4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目前,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积1.3×1010 m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iz8篇语网

退牧还草。从20__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3种形式进行,实行草场围栏封育,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iz8篇语网

⊙要点解析iz8篇语网

1.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顶极群落才会中止。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演替。如:一块农田,如果人们不去耕耘和种植,任其自然发展,不用多久,就会长满各种野草。多年以后,农田又会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又繁茂地生长起来。再过若干年,一些高大的乔木也在这里生长起来,灌木又处于次要地位。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这块农田演变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扰情况下,它将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森林群落,而不会被别的群落所取代,成为顶极群落。iz8篇语网

2.群落的形成总是从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开始的,这种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称为裸地。裸地可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从来没有生物生长或虽曾有过植物生长,但被彻底消灭了,没有留下任何植物的传播体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后者指原来有植物生长,因植被遭受破坏后形成的裸地。这种裸地虽然没有植物生长,但原有的土壤条件没有被破坏或破坏不够严重,在土壤中还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如种子、根、茎等。原有的植物繁殖体和残存的土壤条件在群落形成过程中将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地快。次生演替过程的长短,主要决定于群落受干扰的强度和所持续的时间。例如,森林的次生演替取决于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择伐、皆伐)及其对林内优势树种的苗木、幼树和地被的破坏程度都为群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条件,影响群落的复生和变化过程。在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动物群落的演替也是十分明显的。iz8篇语网

3.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诱发演替。iz8篇语网

4.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变化,无论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都会成为演替的诱发因素。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对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火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替的因子。影响演替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限于上述几种,凡是与群落发育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素。iz8篇语网

5.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人还可以经营、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司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人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iz8篇语网

五、教后感: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教育学生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5)

iz8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iz8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iz8篇语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iz8篇语网

二、教学重难点iz8篇语网

【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iz8篇语网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辨别植物细胞的结构。iz8篇语网

三、教法学法iz8篇语网

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iz8篇语网

四、教学准备iz8篇语网

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iz8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iz8篇语网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iz8篇语网

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iz8篇语网

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从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iz8篇语网

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iz8篇语网

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结构呢?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基本形式。iz8篇语网

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在学生大致了解制片基本的一些知识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观察老师制片,以及选择一两名学生跟随着操作,同时,随时依据所提出的问题,适时的停顿,一一对疑惑加以解决。所提问题依次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⑥吸引染液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始自主来制作临时装片,对于刚学习的方法加以及时巩固,老师则在其中不断巡视加以指导纠正。iz8篇语网

在学生学会制备临时装片之后,组织学生用显微镜来初步观察一下自己所制备的玻片的效果。同时,老师通过细胞结构的彩色挂图、模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老师先给学生以标准的玻片,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学会辨别各个细胞以及其结构上的特点。同时,邀请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个细胞结构的特点,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总结。在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结构,体会细胞的整体性。并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同时,作为教师则通过边讲解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边在黑板上画板图示范。iz8篇语网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玻片,检查制片效果,以及是否能找出相关的细胞结构。分析制片过程中的不足和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iz8篇语网

环节三:巩固提高,小节作业:iz8篇语网

组织学生集中讨论课后的练习题,也可在制片、观察过程中留意各种情况的出现,及时思考、尝试处理,再讨论交流,总结。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6)

iz8篇语网

第一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iz8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1)知识方面:iz8篇语网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iz8篇语网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iz8篇语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iz8篇语网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iz8篇语网

3)能力方面:iz8篇语网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iz8篇语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iz8篇语网

1)教学重点iz8篇语网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iz8篇语网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iz8篇语网

2)教学难点iz8篇语网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iz8篇语网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iz8篇语网

三、教学方法:iz8篇语网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iz8篇语网

四、课时安排:1课时iz8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iz8篇语网

[导入新课]iz8篇语网

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iz8篇语网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iz8篇语网

师:20__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__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iz8篇语网

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iz8篇语网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iz8篇语网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iz8篇语网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iz8篇语网

[新课讲解]iz8篇语网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iz8篇语网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iz8篇语网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iz8篇语网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iz8篇语网

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iz8篇语网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iz8篇语网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iz8篇语网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iz8篇语网

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iz8篇语网

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iz8篇语网

师: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体液。iz8篇语网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iz8篇语网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iz8篇语网

体液iz8篇语网

血浆iz8篇语网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iz8篇语网

淋巴等iz8篇语网

师: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占2/3,所以细胞内液多。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iz8篇语网

生:细胞外液iz8篇语网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下面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iz8篇语网

①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iz8篇语网

②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iz8篇语网

细胞内液iz8篇语网

体液血浆iz8篇语网

细胞外液组织液iz8篇语网

淋巴等iz8篇语网

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iz8篇语网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iz8篇语网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iz8篇语网

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iz8篇语网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iz8篇语网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iz8篇语网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iz8篇语网

提示:血浆。iz8篇语网

2、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iz8篇语网

提示:组织液。iz8篇语网

3、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iz8篇语网

提示:淋巴液。iz8篇语网

4、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iz8篇语网

提示:血浆和组织液。iz8篇语网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iz8篇语网

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iz8篇语网

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iz8篇语网

相同点:iz8篇语网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iz8篇语网

不同点:iz8篇语网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iz8篇语网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iz8篇语网

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iz8篇语网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iz8篇语网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iz8篇语网

(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iz8篇语网

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多放几遍,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iz8篇语网

想一想: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CO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iz8篇语网

提示:O2浓度由高到低: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iz8篇语网

CO2浓度由高到低: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iz8篇语网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iz8篇语网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iz8篇语网

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iz8篇语网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iz8篇语网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iz8篇语网

4、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iz8篇语网

课件展示:iz8篇语网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饼图)iz8篇语网

教师总结:iz8篇语网

水:90%左右iz8篇语网

1、血浆的主要成分无机盐:1%左右iz8篇语网

蛋白质:7%——9%左右iz8篇语网

其它物质iz8篇语网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iz8篇语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师: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那么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iz8篇语网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iz8篇语网

提示: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iz8篇语网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iz8篇语网

提示: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iz8篇语网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iz8篇语网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iz8篇语网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iz8篇语网

提示:7.35—7.45iz8篇语网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iz8篇语网

提示: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iz8篇语网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iz8篇语网

提示:37℃左右iz8篇语网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iz8篇语网

(旁栏思考题)iz8篇语网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iz8篇语网

师: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iz8篇语网

教师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图片。iz8篇语网

请学生思考: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进入细胞的?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细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iz8篇语网

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iz8篇语网

教师点评并总结。iz8篇语网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iz8篇语网

师: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iz8篇语网

[课堂总结]iz8篇语网

课件展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iz8篇语网

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iz8篇语网

教学反思:iz8篇语网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iz8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1)知识方面:iz8篇语网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iz8篇语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iz8篇语网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iz8篇语网

3)能力方面:iz8篇语网

a.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iz8篇语网

b.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iz8篇语网

c.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iz8篇语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iz8篇语网

1)教学重点iz8篇语网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iz8篇语网

2)教学难点iz8篇语网

稳态的调节机制。iz8篇语网

三、教学方法:iz8篇语网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iz8篇语网

四、课时安排:1课时iz8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iz8篇语网

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一入学的时候进行了体检,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a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b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c化验单哪几种超出范围,对人体有什么不利影响?iz8篇语网

归纳总结答案,内环境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当内环境不稳定时,生命活动难以正常的进行,说明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iz8篇语网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iz8篇语网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iz8篇语网

展示:学生的“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iz8篇语网

请同学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iz8篇语网

(1).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iz8篇语网

(2).家庭不同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iz8篇语网

(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吗?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iz8篇语网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iz8篇语网

简单说明了内环境中的pH值和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iz8篇语网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iz8篇语网

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一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iz8篇语网

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iz8篇语网

什么原因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呢?iz8篇语网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那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iz8篇语网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7)

iz8篇语网

染色体变异iz8篇语网

【摘要】通过“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iz8篇语网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问题——情境式教学设计iz8篇语网

一、教材分析iz8篇语网

1。地位作用。本节课位于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了基因突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第3节人类遗传病做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iz8篇语网

2。主要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教师应从雌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入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iz8篇语网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B、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B、通过对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间的联系。3)情感目标:A、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iz8篇语网

4。重点、难点和关键。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教学难点:A、染色体组的概念。B、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教学关键:成功地用好各种直观教具与各种教学方法。iz8篇语网

二、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iz8篇语网

1。教法运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科特点,坚持以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iz8篇语网

2。学法指导:依据教法,指导学法,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观教具的使用和电化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运用形象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iz8篇语网

三、教具使用iz8篇语网

依据直观性、科学性的原则,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获得感性认识,积极思考。iz8篇语网

四、教学程序iz8篇语网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系统,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杂交、生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iz8篇语网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悬念。本节导言我以大家熟悉的西瓜引入:我们通常吃的西瓜是有子的,但是现在有一种西瓜无子,而且又大又甜,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请看教材“问题探讨”,并讨论西瓜“无子”的原因。iz8篇语网

想知道更多有关的知识吗?据报载,在上海第五人民医院降生一猫叫综合症男婴,婴儿面容特殊:小头小脸、眼距宽、塌鼻梁、皮纹改变,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因哭声像猫而得名,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解放后全国有记载的仅20例。研究证明,这是因为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遗传病。为什么染色体部分缺失就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染色体变异iz8篇语网

2。出示目标,自学交流。iz8篇语网

多媒体展示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师生互动,建构目标。iz8篇语网

多媒体展示如下资料:iz8篇语网

A、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患猫叫综合征。iz8篇语网

B、果蝇X染色体上某一区段的重复,可使正常的卵圆形眼变为棒状眼。iz8篇语网

C、如果人的第22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发生易位,会使人患惯性粒细胞白血病。iz8篇语网

D、如果使萝卜的染色体增加一倍则主根粗大产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体增加一倍则所含的维生素C大约多了一倍。对玉米和番茄来说细胞内少一条染色体就不能成活。iz8篇语网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染色体的变异包括哪些类型?染色体变异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大多是有害的,因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iz8篇语网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iz8篇语网

多媒体演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教师点评:缺失和增加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移接和颠倒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其结果导致了生物性状的改变。其实,染色体除了可以发生结构上的变异以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也会发生改变,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那么,什么叫染色体组?iz8篇语网

多媒体演示:雌雄果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iz8篇语网

教师小结:果蝇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只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iz8篇语网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iz8篇语网

多媒体展示果蝇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图示iz8篇语网

让学生据图分析并思考:A、染色体组的概念?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多少对同源染色体?B、分析配子中有多少条染色体?有什么特点?C、果蝇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iz8篇语网

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组织教学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认知规律,把难点分散、转化,便于学生接受。iz8篇语网

(3)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iz8篇语网

我们在初中学过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而雄峰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因此,雄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这样,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称为单倍体。iz8篇语网

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iz8篇语网

由学生分析回答:玉米(2n=20)由其花粉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iz8篇语网

普通小麦六倍体(6n=42)由其花粉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iz8篇语网

教师总结:可见多倍体、二倍体和单倍体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多倍体、二倍体是以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来划分;单倍体则只要含有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即是,与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的多少没有关系。iz8篇语网

4。巩固练习,及时反馈iz8篇语网

五、教后反思iz8篇语网

对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学生不太了解,但是,无子西瓜、多倍体草莓等,学生并不陌生。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概念的学习;并提醒学生,尽管大多数染色体变异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变异是有利的。而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直接讲述学生难以理解其实质,可从具体实例,如:果蝇的染色体分析,创设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认识,效果不错。在教学中以爱心鼓励学生,促使学生“亲其师,并信其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8)

iz8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iz8篇语网

2.通过讨论交流DNA分子的复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iz8篇语网

3.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体会证明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的巧妙之处。iz8篇语网

二、教学重难点iz8篇语网

【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iz8篇语网

【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iz8篇语网

三、教学过程iz8篇语网

(一)新课导入iz8篇语网

提问:iz8篇语网

1.一份重要的文件,要留下完全相同的副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iz8篇语网

2.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在传递遗传信息的时候是如何由一份变成两份传递给后代的呢?引出课题——《DNA的复制》。iz8篇语网

(二)新课教学iz8篇语网

1.播放DNA复制的视频,并提出要求仔细观看,在视频结束之后要描述DNA复制的大体过程。iz8篇语网

2.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问题:iz8篇语网

(1)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有哪些?iz8篇语网

(2)DNA复制需要哪些条件?iz8篇语网

(3)DNA复制的场所在哪里?在什么时间进行的?iz8篇语网

教师补充:DNA复制所需要的酶有多种,教材中介绍的“DNA解旋酶”、“DNA聚合酶”只是其中主要的两种。iz8篇语网

在大体了解DNA复制的过程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叙述整个过程,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叙述。iz8篇语网

3.教师补充:结合教材经典实验中大肠杆菌的半保留复制图例,计算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含15N-DNA分子的个数及所占比例,进一步强调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iz8篇语网

让学生分析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的特征。提问:DNA自我复制有何生物学意义?。iz8篇语网

(三)巩固提升iz8篇语网

角色扮演小游戏:10名同学组成DNA分子一条链,两条链共20名同学。扮演复制一次形成的DNA分子。iz8篇语网

(四)课堂小结iz8篇语网

组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iz8篇语网

(五)布置作业iz8篇语网

搜集基因的资料。iz8篇语网

四、板书设计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9)

iz8篇语网

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知识与技能:iz8篇语网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iz8篇语网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iz8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iz8篇语网

1.在资料分析中,进一步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iz8篇语网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iz8篇语网

1.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iz8篇语网

教学重点:iz8篇语网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iz8篇语网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iz8篇语网

教学难点:iz8篇语网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学过程iz8篇语网

板书设计:iz8篇语网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iz8篇语网

资料一: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iz8篇语网

资料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是通过细胞体现的。iz8篇语网

资料三:人的学习等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iz8篇语网

资料四: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iz8篇语网

小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iz8篇语网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iz8篇语网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iz8篇语网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0)

iz8篇语网

一、教材分析iz8篇语网

本册教材是高二级新开课程,依据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生物学科的探索性、实验性的特点,使研究性学习课题渗透于课堂教学,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调整,第一课时学习酶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学会控制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第二课时学习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通过实验总结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处理相关习题;第三课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课时要按新课程标准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探究思想。对此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在处理这块知识时也感到困难,好在教材中有思路提示,这样就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给了教师根据学生和本地实际选择和创造的空间,便于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iz8篇语网

二、教学目标:iz8篇语网

1、知识目标:尝试探究温度与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iz8篇语网

2、能力目标:iz8篇语网

(1)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iz8篇语网

(2)在探究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iz8篇语网

(3)通过探究,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观察、分析、判断、汇总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能力。iz8篇语网

(4)在探究基础上,绘制实验图像,从中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图像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iz8篇语网

3、情感目标:iz8篇语网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中前进的;iz8篇语网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端正科学探究不仅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iz8篇语网

(3)加深对合作学习的体会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iz8篇语网

(4)通过理解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增强sts意识。iz8篇语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iz8篇语网

1、教学重点:探究性实验进行的一般方法;iz8篇语网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iz8篇语网

四、教学策略:iz8篇语网

1、引课时直接进入探究内容,明确学习任务。iz8篇语网

2、展示背景资料,确定探究主题iz8篇语网

探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提出,我出示加酶洗衣粉洗衣小窍门,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温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立即把学生引入情景了,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考查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激励学生树立从生活中收集知识信息的学习素养。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iz8篇语网

情境二给出的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注解,学生通过观察后,根据前二节所学理论知识回答问题“唾液淀粉酶与食物入胃后,是否还有活性?”学生回答后,确定探究问题“酸碱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通过学生对示意图解的观察、分析和倾听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的学习激情,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iz8篇语网

3、分析实验材料,确立实验意图iz8篇语网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试剂与器具,与学生一起分析材料、试剂和器具在本实验中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然后把材料、试剂和器具依据实验要求进行分类,哪些是用于探究t的,哪些是探究ph值的。为了使设计实验和做实验更有针对性,我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做了限定,每个探究主题准备了三组实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给的是淀粉酶,调解变量每组准备了五个贴了不同温度标签的烧杯,试管给了11个,也分别用标签贴了a1a2b1b2c1c2d1d2e1e2,有一个试管没有编号有两个作用,一是加淀粉和碘液与其它实验组进行颜色对比,另一个作用是个备用试管,为了使实验科学准确,每组还准备了二个贴了标签的量筒。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给的是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给了蒸馏水,10%的盐酸,1%的盐酸,1%的氢氧化钠,10%的氢氧化钠,五个贴了标签的试管,七个贴了标签的量筒,通过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和用具,教师再提出为什么准备这么多试管和量筒?为什么要贴号?学生思考后,心中就会对实验设计有了大致的框架。这样就使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得到突破。iz8篇语网

4、设计实验iz8篇语网

不同小组学生选择材料不同,设计实验也不同,教师在提示清楚相关问题时,不能干涉太多,这一环节很费时间,我根据学生可能选择的探究问题,给了三个提示性问题(①、你将怎样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②、你将设定哪几个温度或ph值?怎样控制?怎样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③、根据实验设计的等量、对照、单因子变量、可行性原则,完成实验设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合理设计。在实践中我认为应组织好学生讨论,让形成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不能给出现成的实验方案,如果给一个现成的实验方案,那将改变本节课的性质,不是探究实验,而是成了验证性实验,并且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去,与每小组同学交流,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学生再修改。不同的小组,设计所需的时间不同,快的小组方案可以用示物展台展示,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高效学习。。此环节从目的、材料选择,装置,过程,实验结果预测都与学生活动相联系,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突出学生是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突破知识难点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引领,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使学生减少盲目性,树立自信,学习借鉴教师和本组其它成员的探究经验和方法,以实际行动启发学生要资源共享。iz8篇语网

5、进行实验iz8篇语网

学生在本环节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相互协作。教师在行进中查看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适当提示,并了解各小组实验的探究进度。学生体验实验过程,培养自身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数据,汇总实验结果的创造性思维与运算能力。教师参与到小组实验结论的讨论中去,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注重过程评价。iz8篇语网

6、结果分析,全班交流。iz8篇语网

每小组发言人用视频展台展示本组所选探究问题,实验设计思路和本组探究能力表现评价表(见后续附表)。iz8篇语网

学生学习与欣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及分享信任,分享实验成果的乐趣。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训练学生获取、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初步确立严谨的作风,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分析原因,尊重客观事实。iz8篇语网

7、得出结论,推广应用iz8篇语网

在此环节依据学生五组实验数据,采用描点法绘制成曲线图得出结论,应用阶段准备了二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的练习题,一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的练习题,作业是学生自学课后sts部分知识,并写小论文《如何保存酶制品》,和让学生给加酶洗衣粉进行广告设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学生对练习的表达与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对下一步的教学做及时调整。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为打造未来技术型社会创新型人才而努力。iz8篇语网

五、教后反思iz8篇语网

剖析成败,寻求良方iz8篇语网

1、使用课件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iz8篇语网

用课件展示加酶洗衣粉的洗衣小窍门和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配合老师一起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温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酸碱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课件背景用黑色象征探究活动就象在黑夜里长征,绽放的礼花象征着知识的瑰宝引导着探究的主体勇往直前。通过以上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iz8篇语网

2、提问与引导有度,培养与激发有节。iz8篇语网

根据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实验材料及器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实验材料的基本特性,掌握实验器具的使用与操作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还准备了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提示性问题,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相互间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和集体的力量完成这些问题,从而达到突破实验设计这个教学难点的目的。理论要在实践中检验,进入实验阶段,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学习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提炼知识内涵的能力,在结果分析、交流环节,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的能力。iz8篇语网

3、用心准备课堂预案,积极应对课堂挑战。iz8篇语网

设计实验很费时间,教师不能着急,不能把自己设计好的方案给学生去做实验,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地实验过程中探究到真知,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实验方案和操作。同时,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不止一次的出现错误,教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切不可因态度和语言的失误挫伤学生的实验情趣。还会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适应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显得无所适从,不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实验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这部分学生的监督和引导。总之,45分钟时间完成所有环节很紧凑,在时间的分配和把握上,对任课教师有很大的挑战,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各种情况,准备充分,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iz8篇语网

4、教学失误:iz8篇语网

⑴、课堂容量过大,时间比较紧,对学困生表现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以后开展探究课教学时,要更多地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不同层次。iz8篇语网

⑵、探究活动结束后,要留给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应用的课后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探究性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未来技术型社会探究者的主体。iz8篇语网

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是一株常青树,它的每一片新叶、鲜花和甜美的果实,都是在课改第一线的教师辛勤耕耘的结晶。我们会在这广阔的舞台,天然的实验室,为新课程的实施继续实践。iz8篇语网

iz8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