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八年级上教案5篇
课堂上与老师争执课文中的疑问,体会着自己辩论的风采,思维的灵敏;课后与同学们赛歌赛舞,唱出青春之歌,舞出自己的身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物八年级上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生物八年级上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小组合作,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非典图片)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以“从文中我了解到了”为句式搜集信息,每组不少于3条。
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2、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下面请两组同学列本文的结构提纲:
(小组分工、组间不准抄袭)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及危害:毁灭物种、经济损失(2-4段)
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跨国贸易(5段)
揭示态度:不同(6-7段)
采取措施:(8段)
教师对比点拔,明确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3、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①打比方:课题“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作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形象生动,增添文章情趣。
②列数字:“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通过精确的数据对比,清楚地阐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严重。
③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第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具体说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
三、亮点探究
播放课件,让学生对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形成感性认识。
围绕“对‘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这个话题,结合第7段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基本观点:(1)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2)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如果听任其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将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课堂高潮
拓展性学习:对生物入侵者现象设计理想的治理和预防方案。
组织形式:抽题(激趣)------设计方案(小组合作)------评委打分(同学聘定)-------专家点评(生物教师)
A、我国暂停从菲进口凤梨香蕉种苗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齐中熙)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B、飞机草蔓延牲畜死亡
飞机草,一种绿意盎然的菊科半灌木植物,却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畜牧业遭受
空前打击,天然草场被大面积侵占,牲畜死亡,畜牧业减产,原本并不富裕的彝族老
乡因此雪上加霜。州政府在5年前就出台了红头文件,要求全面动员,防除毒草。
C、野兔成灾
1939年野兔入侵澳大利亚,糟蹋了饲养绵羊的牧场,使誉满全球的澳洲绵羊绵羊的锐减,最后政府动用空军、用毒剂、花巨资修防兔栏、请细菌学专家研制涎瘤炎这种恶性传染病,这才控制住了兔子造成的灾害。
方案构想:
(一)严防死守;生物治理;保护自然。
(二)谨慎引种;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三)政府出资;万众一心;寻找天敌。
(四)加大宣传;严格检疫;法律保障。
(五)变废为宝;零报告监控;农林质检防疫部门配合。
生物八年级上教案(精选篇2)
课前检测:
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发育是
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 、 、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 、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辅助呼吸。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2、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
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1、资料分析: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答: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③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鸣囊、抱对
2、发育: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后巩固:
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乌龟、青蛙、鳄鱼B.大鲵、小鲵、乌龟C.蝾螈、大鲵、蟾蜍D.蟾蜍、鳄鱼、水獭
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3.两栖动物是指()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4.明辨是非
①.水质污染可导致畸形蛙的出现。()
⑵.所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必须在水中发育。()
③.所有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④.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
⑤.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上生活的动物,就叫两栖动物。
生物八年级上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这节课不仅要讲理论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而且也要说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原理和过程。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个知识点并不难,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在课堂上讲解这个实验过程和原理较费时,最后超出课时,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裸地、草地、灌丛三个环境来做这个实验,很多学生很难理解,还有对于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计划并不了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课堂上采取了把实验过程,原理用一节课来讲述,因为探究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只有一开始让学生理解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上才能让他们自主探究,所以我觉得把实验课分为一个课时的课是有必要的。
教学反思:
应该安排学生实验前自己先体验实验过程,实验所需时间,这样让学生操作起来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了解到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生物八年级上教案(精选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和特点,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
2技能目标
⑴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⑵学会进行组织培养。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霉菌的孢子生殖。
3情感目标
⑴体会生物生殖的多样性。
⑵体会无性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提前准备
教师:⑴准备培养基质和营养液
⑵酵母菌和根霉的培养
⑶相关的课件材料
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有关无性生殖的资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⑴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的概念
⑵营养繁殖活动
难点:
⑴植物营养繁植活动
⑵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对前几节内容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和动物的生殖方式。那么在生物圈中,其它的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如,植物、微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其它生物是如何生殖的。
(课件展示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
[探究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人和动物都是怎样生殖的?
学生:都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课件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
师生归纳:人和这些动物都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较强。(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你能举然界中还有那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
学生回答:(各种植物名称)
教师引导: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呢?
(课件展示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绿色开花植物又是用什么来繁殖的呢?
学生:种子
教师引导:种子形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呢?
学生: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以及胚的发育。(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你能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吗?
学生:(讨论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花粉形成的
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由胚长成一株幼苗,形成新个体。(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属于有性生殖呢?
学生回答:是
教师归纳:对。种繁殖方式也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教师引导: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他的产生后代的方式吗?请举出用其他方式繁殖的例子。
学生:(举例)
(教师补充举例)(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象上面我所举到的这些植物的产生后代的过程中有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学生:没有
教师:对。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殖方式呢?
学生:无性生殖
师生归纳: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同有性生殖相比较,无性生殖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归纳:
①产生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②无性生殖后代的生活力下降。(课件展示)
教师:上面我所举到的用马铃薯的块茎、蒜、草莓的茎等是植物的是营养器官还是生殖器官呢?
学生:是营养器官
教师:这种利用绿色植物营养器官的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叫做营养生殖。你能说出营养生殖的特点吗?
学生: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课件展示)
教师:既然营养繁殖有如此多的优点,你能举出生活中见过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补充后引导学生归纳:(课件展示)
营养生殖:
1、扦插:葡萄,月季,秋海棠,伞竹
2、嫁接:桃,梨,苹果,大枣,柿,龙爪槐
3、压条:类竹桃,桂花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和常用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你们想不想尝试着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营养繁殖的活动。注意,在这里我们仅仅只为你介绍怎样去进行营养繁殖。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一种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把具体的实践过程写成报告在班级中交流。请你们通过阅读书中植物的营养繁殖内容,以获得进行营养繁殖的方法,同时,探讨如下问题:
1、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繁殖哪种植物?
2、植物的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有何不同?
3、举例说明生产上怎样利用植物营养生繁殖的优势。
[巩固练习]
P95思考与练习:1、2两题。
生物八年级上教案(精选篇5)
教学课题:
第2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难点: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的行为
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
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呢,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哺乳动物一生下来便会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说明: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再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何意义?
教师可以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使学生明白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方式。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发言)
在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后,下面我们将以蜜蜂为例来详细学习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同学们都知道,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它们过着社会性生活,分工合作。为人类提供了如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原料。在一个蜂群中,一般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成千上万个工蜂,它们构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蜜蜂的社群组织”,完成下表。
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使学生明白社群生活行为的意义:只有三种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在蜜蜂的社群组织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总有少数的侦察蜂先去寻找蜜源,然后回来“告诉”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侦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离告诉其他工蜂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69页“蜜蜂的通讯行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近,侦察蜂表现为何种行为?
2.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远,侦察蜂如何告诉远近及方向?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一般两种舞蹈学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对于如何用舞蹈来告知方位,学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师再结合挂图或投影讲解给学生听即可。
最后利用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1.圆形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近。
2.“8”字摆尾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远。
作业布置:
复习本章,完成实验册上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虽然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学生本身并不清楚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先向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具体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动物行为,教师再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上一篇:4月份生物八年级教案
下一篇:生物八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