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

来自 珠珠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5篇0U1篇语网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0U1篇语网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1

0U1篇语网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0U1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0U1篇语网

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0U1篇语网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0U1篇语网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0U1篇语网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0U1篇语网

二、教学重点0U1篇语网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0U1篇语网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0U1篇语网

三、教学难点0U1篇语网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0U1篇语网

四、课时安排:2课时0U1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0U1篇语网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0U1篇语网

(第1课时)0U1篇语网

一、动物的种类0U1篇语网

1、大约有150万种0U1篇语网

2、两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0U1篇语网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0U1篇语网

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0U1篇语网

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0U1篇语网

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0U1篇语网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0U1篇语网

3、鱼类的形态特点:0U1篇语网

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0U1篇语网

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0U1篇语网

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0U1篇语网

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0U1篇语网

e)运动器官——鳍0U1篇语网

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0U1篇语网

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0U1篇语网

臀鳍:平衡身体作用0U1篇语网

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0U1篇语网

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0U1篇语网

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0U1篇语网

f) 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0U1篇语网

g) 呼吸器官——鳃 鳃丝 :气体交换的场所0U1篇语网

鳃弓0U1篇语网

鳃耙 :过滤水中的物质0U1篇语网

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0U1篇语网

六、作业0U1篇语网

1、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约有( )0U1篇语网

A、150种 B、100万种 C、150万种 D、200万种0U1篇语网

2、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地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 )0U1篇语网

A、摄食 B、生殖 C、呼吸 D、排泄0U1篇语网

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0U1篇语网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B、尾鳍的不断摆动0U1篇语网

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 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0U1篇语网

4、鱼呼吸时,水流流经的路线是( )0U1篇语网

A、体外 鼻孔 鳃 血液 B、体外 口 鳃 血液0U1篇语网

C、体外 口 鳃 体外 D、体外 鼻孔 口 鳃 体外0U1篇语网

七、教学反思0U1篇语网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0U1篇语网

(第2课时)0U1篇语网

一、其他水生动物0U1篇语网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葵、珊瑚、海蜇、水母、水螅等。0U1篇语网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的动物。如:贝、螺、蚌、乌贼、章鱼等。0U1篇语网

3、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蟹等。0U1篇语网

4、其他动物:海豚、鲸、海豹(哺乳动物)、龟、鳖(爬行动物)等。0U1篇语网

二、动物间的联系: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0U1篇语网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0U1篇语网

四、作业:0U1篇语网

1、下列不属于鱼纲的动物是( )0U1篇语网

A、鲫鱼 B、金鱼 C、鲸鱼 D、青鱼0U1篇语网

2、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能食用的是( )0U1篇语网

A、水螅 B、海蜇 C、海葵 D、珊瑚虫0U1篇语网

3、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0U1篇语网

A、工厂污水的排放 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0U1篇语网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包括以上三项0U1篇语网

五、教学反思0U1篇语网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2

0U1篇语网

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0U1篇语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0U1篇语网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0U1篇语网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0U1篇语网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0U1篇语网

1、 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0U1篇语网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节免疫0U1篇语网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0U1篇语网

1、三道防线0U1篇语网

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0U1篇语网

二、计划免疫 教学后记 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0U1篇语网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0U1篇语网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0U1篇语网

2、 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0U1篇语网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0U1篇语网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0U1篇语网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0U1篇语网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0U1篇语网

资料1:0U1篇语网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0U1篇语网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0U1篇语网

(阻挡病原体入侵)0U1篇语网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0U1篇语网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0U1篇语网

(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0U1篇语网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0U1篇语网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0U1篇语网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0U1篇语网

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0U1篇语网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0U1篇语网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0U1篇语网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0U1篇语网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0U1篇语网

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0U1篇语网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0U1篇语网

资料30U1篇语网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0U1篇语网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0U1篇语网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0U1篇语网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0U1篇语网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0U1篇语网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体示意图)0U1篇语网

述:由此可见,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人体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0U1篇语网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0U1篇语网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线)0U1篇语网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0U1篇语网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这就是计划免疫。0U1篇语网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0U1篇语网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起,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0U1篇语网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0U1篇语网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0U1篇语网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0U1篇语网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3

0U1篇语网

教学目标0U1篇语网

知识目标0U1篇语网

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0U1篇语网

能力目标0U1篇语网

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0U1篇语网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0U1篇语网

情感目标0U1篇语网

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0U1篇语网

教学建议0U1篇语网

教材分析0U1篇语网

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0U1篇语网

教法建议0U1篇语网

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0U1篇语网

教学设计示例0U1篇语网

重点难点分析:0U1篇语网

1、 对人体的作用0U1篇语网

2、 几种供能物质0U1篇语网

3、 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0U1篇语网

教学过程 设计:0U1篇语网

第1课时:0U1篇语网

<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0U1篇语网

<引入>:节: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而我们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呢?0U1篇语网

请几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吃的早(午)餐,在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讨论)0U1篇语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设计方案,相互评价、改进,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实施实验。(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实验,部分实验可采用演示;每个实验在不同小组的实施方法也可不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0U1篇语网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食物中的种类。0U1篇语网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介绍的作用的资料。0U1篇语网

<板书设计 >:0U1篇语网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0U1篇语网

第一节0U1篇语网

一、 的种类0U1篇语网

1、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0U1篇语网

2、的种类:0U1篇语网

2课时:0U1篇语网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这个内容。0U1篇语网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媒体素材中提供此内容),请大家注意思考: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分别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0U1篇语网

学生看录像。0U1篇语网

看后总结归纳(可参考媒体素材中,PPt文件——),指导学生列表归纳。0U1篇语网

主要来源0U1篇语网

主要功能0U1篇语网

0U1篇语网

无机盐0U1篇语网

糖类0U1篇语网

蛋白质0U1篇语网

脂肪0U1篇语网

0U1篇语网

0U1篇语网

0U1篇语网

A0U1篇语网

B10U1篇语网

C0U1篇语网

D0U1篇语网

探究活动0U1篇语网

探究简易检测食物中的能量0U1篇语网

实验目的:0U1篇语网

通过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重要性。0U1篇语网

实验材料和用具:花生种子一粒、解剖针、火柴、温度计、清水、试管、试管夹0U1篇语网

实验步骤:0U1篇语网

1、在试管中倒入10毫升自来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测温后将试管固定于铁架台上;0U1篇语网

2、用解剖针将花生种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将花生种子点燃。将点燃的花生种子置于试管下方,加热试管中的自来水;0U1篇语网

3、待花生种子快要燃尽时,再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0U1篇语网

4、计算两次测量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是试管中自来水温度上升的数值。0U1篇语网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0U1篇语网

实验结果:花生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热能使自来水的温度升高0U1篇语网

实验结论:0U1篇语网

食物中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必须从食物中获得。0U1篇语网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4

0U1篇语网

教学目标0U1篇语网

知识目标0U1篇语网

1、复述的概念0U1篇语网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0U1篇语网

3、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0U1篇语网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0U1篇语网

能力目标0U1篇语网

1、通过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0U1篇语网

2、通过分析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0U1篇语网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0U1篇语网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救护的一些方法。0U1篇语网

5、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0U1篇语网

情感目标0U1篇语网

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0U1篇语网

2、介绍刚刚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0U1篇语网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救护和互爱的教育。0U1篇语网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0U1篇语网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0U1篇语网

教学建议0U1篇语网

教材分析0U1篇语网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来实现,所以本节成为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解决办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的入手;从感性入手——让学生观察的录像及VCD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0U1篇语网

教法建议0U1篇语网

关于:0U1篇语网

1、课上结合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途径。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像时,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列出观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结合挂图归纳并板书途径(见板书设计 )。0U1篇语网

2、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结构里,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粉笔来表示 (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0U1篇语网

3、 最后教师用投影写出下列图解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的原动力来自心脏。0U1篇语网

关于《血压》:0U1篇语网

联系有关医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安排几人一台血压计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用血压计来相互测量血压,学会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血压的理解。0U1篇语网

在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血压计的结构,并找几个学生上讲台来示范,演示测量血压的完整步骤及介绍如何读数,如果是老式血压计,教师要介绍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换算关系:0U1篇语网

1mmHg=0.133千帕0U1篇语网

1千帕=7.5mmHg0U1篇语网

学生在测量时,首先是血压计的摆放:如果两人一台,将血压计摆放在实验桌的两个同学的中央,若四人一台,则让前面的两个同学和后面的两人为一组;血压计带有水银柱刻度的朝向学生,不要倒放。0U1篇语网

测量前让学生不要太兴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因为在兴奋和剧烈运动后会使血压升高,从而使测量的数值不真实。 测量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保持安静,不要有任何声音,否则听不清动脉的声音。每次测量血压在半分钟内完成,第二次测时相隔1--2分钟,以免被测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被测量者心理紧张,应暂时停止测量,等他恢复正常后再测,否则测量的血压不准确。冬季测量血压时脱下棉衣,如果把长袖卷起来会压紧上臂,影响听音。0U1篇语网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人重复测量三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0U1篇语网

血压计用毕后,让学生立刻将其右倾45℃,把水银放回壶中,然后关闭贮汞阀,以防水银泄漏。0U1篇语网

测量后对全班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本班是否有高血压和低血压?计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比较男女血压是否有差异?0U1篇语网

关于《脉搏》0U1篇语网

课上安排学生测量自己安静时的脉搏和下蹲运动后的脉搏,使学生学会脉搏的测量方法,通过不同人脉搏数据的比较,加深学生对脉搏的理解。对于“切脉”还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医生最早应用于诊断疾病,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0U1篇语网

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建议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0U1篇语网

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假设及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使脉搏增加得越多0U1篇语网

设计实验要考虑:①运动量递进的关系,②实验可操作性,且一节课内能完成。0U1篇语网

具体教学过程 :0U1篇语网

1.指导学生测脉搏,先找准桡动脉的位置(位于桡骨的内侧),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在教室内进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个人测3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为了节约时间,每次可以测30秒钟,把测得的脉搏数值乘以2得每分脉搏次数。0U1篇语网

2.测运动后的心率:运动结束后,立即测运动状态的脉搏。每一个运动完成后,要恢复到平静状态下才能进行下一个运动。0U1篇语网

3.运动地点:若到操场去测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醒学生带好笔和纸做记录,注意:因体质差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要考虑运动项目。如果学校条件有困难,可在教室测量,运动项目可以采用深度下蹲。0U1篇语网

4.教学生如何设计表格(可参考书上的):0U1篇语网

5.教给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的方法:教学生如何画脉搏变化曲线图,如何统计全班的数据,画出全班平均脉搏变化曲线图。0U1篇语网

6.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评比,作为本次实验的一次升华。评比的内容包括:①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②各自记录的实验数据是否准确 ③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是否正确 ④结论的推导是否恰当。 评比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讲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讨论达到互相交流和学习的作用。0U1篇语网

7.除按书上探索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探索剧烈运动对身体素质不同的人的脉搏的影响:选学校田径队的、球队的学生或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5-6名,平时运动不多的学生5-6名,平时常不运动的学生5-6名做对比实验,先测安静状态下的脉搏3次,求个人平均值,小组平均值;再让他们分别跑300米后,立即测运动后的脉搏,与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做对比,统计个人脉搏的变化和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的平均脉搏的变化情况,分析数值得出结论。0U1篇语网

关于《出血的初步处理》:0U1篇语网

用总结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的颜色来学习出血的初步处理。课上可安排学生一些演习活动:由老师给出出血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并当场练习护理方法。0U1篇语网

课时安排:0U1篇语网

本节内容较多,又有两个实验,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建议用三课时。0U1篇语网

教学设计示例0U1篇语网

第一课时0U1篇语网

复习提问: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名称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0U1篇语网

导入 :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0U1篇语网

板书 第三节0U1篇语网

一、0U1篇语网

(一)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0U1篇语网

提问:血液在心脏内如何流动?(回答:从心房à心室à动脉)0U1篇语网

过渡:那么血液在血管内按什么方向流动?0U1篇语网

板书:(二)途径0U1篇语网

1.提问:哺乳动物家兔途径有几条?哪几条?0U1篇语网

学生回答:有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0U1篇语网

讲述:人的也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下面我们通过录像来了解人的途径。0U1篇语网

2.演示录像了解人的途径:0U1篇语网

先观察体循环:指导观察:0U1篇语网

(1) 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0U1篇语网

(2) 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0U1篇语网

反馈观察情况。0U1篇语网

继续观察录像——肺循环0U1篇语网

指导观察:0U1篇语网

(3) 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0U1篇语网

(4) 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0U1篇语网

反馈观察情况0U1篇语网

3.演示光盘进一步了解人的途径0U1篇语网

4.利用挂图总结并板书人的途径(见板书设计 )0U1篇语网

5.分析体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师生一同分析)0U1篇语网

(1)提问:a动脉血的特点?b毛细血管壁有何特点?c血红蛋白有何特点?思考血液成分在哪发生变化?0U1篇语网

(2)教师讲述:大家知道:从左心室射到全身各器官去的是鲜红色的动脉血,它含有很多的氧气,当流经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时,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的组织细胞,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产生许多的二氧化碳,因此这个部位的氧气的浓度低,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这时,血液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便会和结合的氧分离,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组织细胞,供其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扩散入血液,一部分由红细胞运输,大部分由血浆运输而带走。0U1篇语网

在进行气体交换的同时,由于毛细血管含有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消化系统(在下一章消化和吸收中将详细介绍)细胞生命活动产生大量含氮废物,因此,在这里还会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营养物质透过血管壁进入细胞供其利用,细胞产生的废物进入血液被血浆带走。0U1篇语网

所以,血液流经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即进行气体交换,又进行物质交换,经过气体交换后,这时,由于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血液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0U1篇语网

这种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完成体循环。0U1篇语网

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动脉血→ 静脉血0U1篇语网

变化部位: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0U1篇语网

我们常用红色来代表动脉血,用蓝色来代表静脉血。0U1篇语网

(3) 红蓝箭头标出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0U1篇语网

6.分析肺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0U1篇语网

(1)学生举一反三地分析: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是来自右心房的血,因此,它是静脉血,它收集了全身各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当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部毛细血管紧贴肺泡,肺泡里有大量的氧气,肺毛细血管的血液里二氧化碳浓度很高,这二者的壁都很薄,气体很容易透过,遵循物质(气体)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原理,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便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肺泡里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氧气进入血液后又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又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0U1篇语网

因此,在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 动脉血0U1篇语网

变化部位: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处0U1篇语网

(2)用红蓝箭头标出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0U1篇语网

判断: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0U1篇语网

学生:不对,因为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而肺动脉里流的却是静脉血。0U1篇语网

教师强调:我们说的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红蛋白含氧多少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所在的血管来区分。0U1篇语网

教师提问:体循环和肺循环哪个路线长?0U1篇语网

投影资料:有人曾做过测定: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20秒钟,而其中16秒在体循环,4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0U1篇语网

联系我们上一节课观察心脏的结构,它的左右心室壁哪一个厚,有什么意义?0U1篇语网

回答:左心室壁为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缩有力,适于把血压到身体较远及位置较高的头部血管,与完成大循环功能相适应。这体现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0U1篇语网

教师再次演示录像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血循环的两条途径是一先一后进行吗?为什么?0U1篇语网

学生回答:两条途径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会同时从左、右心室射出,因此两条途径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又在心脏汇合为一条完整的途径。0U1篇语网

教师提问:有什么意义?0U1篇语网

学生回答:为人体不断地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运走CO2等废物0U1篇语网

板书:0U1篇语网

(三)的意义0U1篇语网

探究活动0U1篇语网

调查:心脏病发病原因心0U1篇语网

脏病发病原因很复杂。同学们可查阅有关心脏病的资料:心脏病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选一个发病原因,进行社会调查,去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比较,得出调查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0U1篇语网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0U1篇语网

题目: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调查报告0U1篇语网

摘要:简介报告内容0U1篇语网

正文:调查的目的0U1篇语网

调查的方法0U1篇语网

调查过程0U1篇语网

调查的结论0U1篇语网

作者的建议0U1篇语网

参考资料:列举主要的。0U1篇语网

附 抽烟与心脏病的调查报告0U1篇语网

摘要: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复杂。与遗传、饮食等有关。通过我们从计算机网上查阅的资料,得知与心脏病有关的内容有多种,如:体重与心脏病,年龄与心脏病,性别与心脏病,摄入糖的量与心脏病,摄入脂肪的量与心脏病,饮酒与心脏病,抽烟与心脏病,心脏病的遗传,摄入纤维素的量与心脏病等等,为此,我们班同学就抽烟与心脏病一题进行社会调查。0U1篇语网

调查的目的:通过调查心脏病患者有无抽烟的嗜好,使人们了解抽烟有害于心脏,从而自觉养成不吸烟的好习惯,学会保健。0U1篇语网

调查的方法:调查访问。0U1篇语网

调查过程:0U1篇语网

1.收据数据:全班同学分成10个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段去进行社会调查:有的到几个心脏病医院或到某几个大医院的心血管科去调查访问:记录本医院有多少心脏病患者,有多少人有吸烟的历史。有的到社区、街道去调查访问有心脏病的患者,是否有吸烟的嗜好。(调查的人数越多,误差越小)0U1篇语网

2.数据的整理:回学校各组汇报调查数据,用计算机对全班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用柱状图表表示结果。0U1篇语网

3.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有吸烟嗜好的心脏病患者的人数与无吸烟史的心脏病患者的人数的多少。(可直接看两个柱状图的高低。)0U1篇语网

得出调查的结论:吸烟与心脏病有一定的关系。0U1篇语网

作者的建议:全班同学可向全校同学乃至全社会发出倡议:为了自己的健康,请不要吸烟。0U1篇语网

列举主要的参考资料。0U1篇语网

探究活动0U1篇语网

血压与运动的关系0U1篇语网

[提出问题]剧烈运动后会引起血压的变化吗?0U1篇语网

[做出假设]0U1篇语网

如果剧烈运动后使血压升高,那么,测一个人运动后的血压会比他安静时的血压数值增加。0U1篇语网

[设计并完成实验]0U1篇语网

设计:对比实验0U1篇语网

对照组:安静时的血压0U1篇语网

实验组:剧烈运动后的血压0U1篇语网

方法步骤:0U1篇语网

1. 测安静时的血压: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测三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0U1篇语网

2. 到操场剧烈运动10分钟(可以跑步,打篮球,跳绳等)0U1篇语网

3. 运动完毕后立即测量血压,记录数值。0U1篇语网

4. 整理血压计:用毕后,立刻右倾45℃,把水银放回壶中,然后关闭贮汞阀,以防水银泄漏0U1篇语网

5. 把数值填写在下面表格中并进行数据的整理,求平均值。0U1篇语网

血压统计表0U1篇语网

被测的0U1篇语网

同学0U1篇语网

测量值 收缩压/舒张压(千帕)0U1篇语网

安静时的血压0U1篇语网

剧烈运动后的血压0U1篇语网

第一次0U1篇语网

第二次0U1篇语网

第三次0U1篇语网

平均值0U1篇语网

同学A0U1篇语网

同学B0U1篇语网

同学C0U1篇语网

同学D0U1篇语网

同学E0U1篇语网

┅┅0U1篇语网

总平均值 千帕0U1篇语网

6. 比较个人安静时的血压和剧烈运动后的血压数值,并比较小组安静时的平均血压和剧烈运动后的平均血压数值,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0U1篇语网

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运动会使血压升高。0U1篇语网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5

0U1篇语网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0U1篇语网

教学目标0U1篇语网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0U1篇语网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0U1篇语网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0U1篇语网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0U1篇语网

重点和难点0U1篇语网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0U1篇语网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0U1篇语网

教学设计0U1篇语网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0U1篇语网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0U1篇语网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0U1篇语网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0U1篇语网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0U1篇语网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0U1篇语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0U1篇语网

根的生长:0U1篇语网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0U1篇语网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_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0U1篇语网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0U1篇语网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0U1篇语网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0U1篇语网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0U1篇语网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0U1篇语网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0U1篇语网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0U1篇语网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0U1篇语网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0U1篇语网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0U1篇语网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部分。0U1篇语网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0U1篇语网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0U1篇语网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0U1篇语网

3.合理施肥的意义0U1篇语网

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0U1篇语网

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0U1篇语网

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0U1篇语网

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0U1篇语网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0U1篇语网

0U1篇语网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相关文章:

0U1篇语网

★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范例四篇0U1篇语网

★ 初二生物课教学计划0U1篇语网

★ 初中八年级生物老师教学计划范文5篇0U1篇语网

★ 2024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0U1篇语网

★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0U1篇语网

★ 初二生物教师教学计划0U1篇语网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模板0U1篇语网

★ 苏教版八年级下生物教案模板0U1篇语网

★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0U1篇语网

★ 小学趣味生物教案模板0U1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