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而言,升入初三,就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化学学习的基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化学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 ,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相同,图示的
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
[板书]水由固→液→气时
分子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问]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发了
[师]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
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投影]生活现象(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汽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
[问]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投影]交流共享(课本30页)
[生]同意
[师]下面请大家分别举例证明小明的.观点
[板书]①分子很小
[生]小的看不见,摸不着
只一滴水,就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板书]②分子间有间隔
[问]先问大家一个问题:100ml大豆,100ml小米(展示)如果把二者混合在一起,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等于;不等于
[师]演示(充分混匀) 小于200ml
[问]为什么?
[生]黄豆与黄豆之间有间隔,小米与小米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思考: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小于200ml(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再举出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
①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后,间隔变小,体积变小)
(例如: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②气体比固体液体容易压缩
(分子间有间隔,并且间隔不同)
③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板书]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生]①墙内开花墙外香;打开酒瓶可以闻到酒香
②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演示]③品红在水中扩散
④一杯热水,加入品红中
[生]解释原因
[板书]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小结]学生完成
[板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
1、水: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的排列方式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2、分子的特征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作业]课本30页 活动天地和在线测试
[教学反思]分子的特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将教学起点定位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能够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交流共享”部分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列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分子的特征,能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化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掌握过滤的实验操作。
2、通过练习过滤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难点】
过滤实验的操作。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引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故事,让大家思考如何帮助鲁滨逊把黄泥水转变为可饮用的水。向学生展示一瓶黄泥水:让学生观察黄泥水,请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黄泥水中含有哪些杂质。
【学生回答】
泥沙、细菌等。
【教师总结】
黄泥水中有如此多的杂质,那么鲁滨逊如何把黄泥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水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自来水厂需要把自然界中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过程,之后再传送到家家户户,到底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呢?今天就来学习水的净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吸附沉降
【提出问题】如何除去像泥沙这种不溶性的杂质呢?
【学生回答】静置。
【教师追问】用静置的方法可以除去所有的不溶性杂质吗?请学生注意观察静置后的黄泥水。
【学生回答】不能,水中仍然含有大量细微杂质。
【教师演示】放入明矾,让学生仔细观察瓶中水的.变化。
【学生回答】水中的细微杂质沉降了下来。
【教师总结】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这个过程叫做吸附沉降。
2、过滤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如何除去沉降在水底的不溶性物质,从而使杂质与水分离。
【教师演示】教师讲解过滤操作并演示滤纸的折叠方法、过滤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交流讨论过滤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原因。
【教师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以化学小组的形式对黄泥水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同时教师注意巡回指导。
【展示成果】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相互展示实验成果。
3、活性炭吸附
【教师提问】让学生观察滤液和纯净水,看看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滤液有颜色并且有一些气味。
【教师演示】教师将活性炭包放入略带颜色的滤液中,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烧杯中液体的变化。
【学生回答】滤液中的颜色消失了,气味也减轻很多。
【教师提问】教师在PPT上展示关于活性炭净水的资料包括活性炭的结构,请同桌之间相互探讨活性炭净水的作用和主要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的作用,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4、蒸馏
【学生实验】用滴管滴取上述烧杯中的清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水分消失。
【教师提问】观察玻璃片上是否有残留的物质?
【学生回答】玻璃片上出现了白色固体物质。
【教师引导】蒸发前没有这些白色固体物质,蒸发后出现,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水中含有部分可溶性的杂质。
【教师演示】将活性炭吸附后的滤液加热煮沸,使水蒸气冷凝在烧杯上部的表面皿上。取所得冷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到水分消失。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学生回答】玻璃片上不再有白色固体物质。
【教师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
(1)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2)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滤纸破损。
四: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谈收获。
【学生回答】知道了沉淀,过滤,吸附等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掌握了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作业】课后查阅资料看看日常生活中煮水壶的底部的水垢是什么成分,生水和煮沸之后的水有什么区别?下节课交流讨论。
初中化学教案3
一节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 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 第一节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板书] 一 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
基本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物质的量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单 位
米
千克
秒
安培
摩尔
开尔文
坎德拉
符 号
m
kg
s
A
mol
K
cd
[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
[板书] 2,物质的量的基准
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投影] 阅读提纲:
1、0. 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
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相同?
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 ,其近似值为 mol-1。
[讲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投影]:做以下几个练习
1.0.5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2.2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
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 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3、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
n=N / NA
[投影练习]
1、1mol H2O含 个H2O; mol H mol 质子。
2、0.5 mol H2SO4中含 个H, molO, mol 电子。
3、0.2mol H3PO4有相同H原子数的HNO3为 mol,有相同氧原子数的H2SO4有 个 ,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 有 mol,有相同原子总数的NH3 mol。
4、0.2molNaOH含Na+ mol, 含OH- mol, 与 mol Ba(OH)2所含OH- 相同。
5、在MnO2 + 4HCl =MnCl2 + Cl2 + 2H2O中制取2molCl2,需 molHCl, 其中有 molHCl被氧化。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初中化学教案4
、教学目的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 沉淀 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 过滤 :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 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 :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 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三、过滤操作
1. 沉淀(加絮凝剂) “一贴”
2. 过滤:小的走,大的留 “二低”
3. 吸附:物理变化 “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 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 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 软化:煮沸: 家庭
蒸馏:液 气 液
化学教案-水的净化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四篇相关文章:
★ 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
★ 老师个人的总结刚刚的范文
★ 化学教师自我介绍三分钟范文5篇
★ 初中政治万能说课稿模板范文大全
★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 2024初中化学教学总结工作报告
★ 2024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 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 初三德育教育主题的教师工作计划书五篇
★ 2024初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5篇
上一篇:初中化学优秀教案范例五篇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案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