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突破三大难点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尝试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重视章节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注意讲新带旧,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传授给适合他们特点的学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化学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化学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它能较好的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很有益处。因本次探究性活动在低年级教学班中开展,所以事先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活动的“启动”课上,教师重点针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的进程、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建议学生把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合理地进行小组分工。
2.活动将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下的研究活动中,我把自己定位成“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启发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指导他们分析调查结果、提示他们补充必要的数据、帮助他们优化课题;在汇报课上,我通过设计问题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认识问题,把课下各小组的独立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
3.在课堂小结中教师以点评学生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总结本次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教案
课题爱护水资源授课人陆旻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3. 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 初步学会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5.初步学习书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实验、观测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
2.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书写调查报告及研究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难点学生汇报:语言准确性的把握、节奏的控制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投影)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标? 我们为什么要节水、爱水 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展示ppt图片) 在地球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储备情况怎样呢?北京水资源总量又是多少呢?请阅读书p58~59 补充资料:北京水资源 (见ppt板书1) 这有限的水资源是否都能用来孕育生命呢? 请听刘卓周小组的研究汇报。 看来水质直接影响到生命质量,那么我们周边的水质情况怎么样呢?陈子悦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 面对岌岌可危的水资源、不容乐观的水质,政府企业、普通居民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林亦清、苏亦煌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 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详见ppt板书2中国节水标志 生命离不开水。 感受:失去了水,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通过看书、阅读补充资料分析水资源现状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几种化学日用品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比了清水、盐水、洗衣粉液、电池液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持续一周的细心观察得出结论:水质直接影响生命质量。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昆玉河的水污染调查报告》。重点调查了昆玉河水质,分析了与此相关的垃圾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水价上涨后,服务行业用水情况调查》。该小组在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水价的变化趋势后,提出了他们对水价上涨原因的思考,并对游泳馆、美发店、洗车行、居民社区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家庭用水调查与探究》。针对居民用水情况精心设计问卷,并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又进行了再调查。 学生认真倾听,从老师的总结和其他小组的特色中吸取精华让学生体会水的重大意义 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惊人的数据,强烈地感受到水资源的匮乏。 该小组采用的是——实验观测法 突出特点是:实验中采取了控温、控湿等严谨的对比实验法,且实验数据详实、效果显著。该小组前期曾将‘不当’课题(‘水与生命’)进行了转化,汇报时没能全程完成实验,但表示仍将继续完成实验。我希望他们不仅要展示出严谨的研究方法、出色的实验成果,还要展现出契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该小组采用的是——实地取证法 突出特点是:照片资料丰富,说服力较强,问题思考较深刻。 我希望他们不仅要展示出丰富照片,还希望他们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收获传递给大家。 该小组采用的是——采访调查法 突出特点是:在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后,采用DV实录,记录了实地调查的收获。 我希望他们展示出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收获。 该小组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突出特点是:分析方法独到、采用数据推理,具有说服力。 我希望他们展示出设计问卷、分析结果中的收获。 总结本次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板书设计】
一. 水是生命之源
二.水资源现状——匮乏
三.水质现状——污染
四.节水、爱水人人有责
【ppt板书1】
#FormatImgID_0#
按照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北京只能支持1700万人口。据2003年底的统计,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1400万,但每天滞留在北京的人口已达到1700万。
【ppt板书2】
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
1. 同学们对爱护水资源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意识到了节水要从我做起。
2.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节水宣传员工作的好帮手。
3. 活动中同学们运用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 文献法付姗姗、高恩继等小组问卷调查法范嘉炜、林雨清、赵亦群、于天一等小组实地采访勒雅、张袆洁、林亦清、李锴小组照片取证张袆洁、李锴、陈子悦小组录音访谈张袆洁小组DV实录汪敬吾、勒雅小组
4.活动中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科学方法的使用会让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倍增! 能力的提升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初中化学教案2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教学重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一、[板书]
[过渡] 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 CH4(g)+2O2(g) 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 C(s)+H2O(g) CO(g)+H2(g)
[讨论] 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 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初中化学教案3
1、知识目标
⑴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⑵复习原子---分子知识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借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⑴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⑵通过定律应用范围的分析,指出其局限性,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严谨态度的培养。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运用。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通过谈话、实验、探索、练习、启发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橡皮塞、玻璃棒、酒精灯、白磷、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小黑板
初中化学教案4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一、元素(板书)
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
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
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 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
2、元素 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 (板书)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
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
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一大二小国际统一)的读法、写法。
阅读:课本第73页表4-3的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要求学生掌握26种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的读法、写法。
4、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提问: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
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如:2H 表示两个氢原子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指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
初中初二化学教育教案参考相关文章:
★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 化学教案范文大全
★ 2024初中化学教学总结工作报告
★ 初二主题班会
★ 初中开学第一课教案
★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合集
★ 初2的班会
★ 初三班会
★ 初二开学主题班会教案
★ 初二开学第一课班会
上一篇:初中化学刚刚优秀教学教案
下一篇:初二化学教案范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