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 鉴,借古论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对外友好往来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一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教学课题
1、面向学生: 初中一年级
2、学科、课题:人教版初中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3、课时数:1课时(45分钟)
4、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但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
2、学生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和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比较低,分析层次比较粗浅。
3、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度和层面上,对于友好往来的广义的历史意义及他对全世界的发展促进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
4、由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史颇感兴趣,同时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课堂讨论和课后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加强对本届内容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学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核心,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体现。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不仅说明了玄奘为佛学真谛不辞辛劳的求学精神,而且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本课这两个重点都紧紧围绕着唐朝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展开,充分说明了唐文化的世界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掌握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去天竺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24年的西游和历时24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2、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推理出三点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政策开放
【学法指导】
1、梳理古代友好往来的主要贡献。
2、把握细节,明确古代对外交往对当今改革开放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视频、联系当今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古往今来的友好往来。
自主学习:让学生搜索资料整理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合作交流:通过对人物的讨论交流,理清思路,升华感情。 四、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百度图片链接。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打开下面《职贡图》图片链接,教师指出: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而来,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此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关系。
百度图片:职贡图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百度图片的相关信息呈现,让学生初步理解唐朝的对外关系。
二、进行新课
(一)新课:
1、在导入的基础上指出:唐朝时中外互赠礼品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
2、学生朗读第28页正文部分,整体感知隋唐对外交往的盛况。
3、打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探究:根据此图,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学生探究活动,教师肯定指图小结: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上指明中外交往路线,注意联系古老的丝绸之路等知识。
百度图片: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人教版初中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24年的西游及历时24年的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课前一分钟训练】吴承恩与《西游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唐人街图片
唐朝,它海纳百川,吸取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它又无私奉献的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一起去了解一下唐朝与当时各国的交往情况。
(三)学习新课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唐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所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同时唐朝的经济文化也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那么,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我们来看唐朝时期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出示课件2: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唐朝的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很发达,陆路交通主要沿用了哪一条道路呢?对,是丝绸之路。你能从图上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这些国家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印度半岛和中亚、西亚的国家。想到这些国家去看一看吗?好,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今天我们先去三个地方:日本、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
我们第一站要去的是日本。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出示课件3:日本风光、人文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有名的富士山和樱花,走在日本的街市,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日本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隋唐时期的友好交往更为密切。隋朝时,已向中国派遣使团,称为“遣隋使”。
唐朝时期的前后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大家看书,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我们可以从《日本书纪》中找到答案。
也就是说唐朝是一个制度规范全面,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日本现在虽然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但在古代,中国隋唐已经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日本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当时的日本把向中国学习、吸取隋唐文明作为基本国策,经常派遣唐使到唐朝来。
那这些遣唐使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
遣唐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百人,成员中有大使、副使、录事、翻译、医师、画师、工匠、音乐师等,很齐全,他们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更广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使团还向唐朝赠送珍贵的礼品,唐朝也往往以厚礼回赠,这实际上就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那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都做些什么呢?唐朝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呢?大家先看看书来了解了解吧。
出示课件4:文字、钱币、平城京平面图、和服、等
从刚才的资料中,大家能概括出这么多方面,真是不简单。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设、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实,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唐朝赴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高僧鉴真。
出示课件5:鉴真像
想了解鉴真大和尚,我们就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这跟鉴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唐招提寺。
人教版初中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隋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能力: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似性的比较,以及对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2.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24年的西游和历时24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激发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的崇敬之情。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与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
隋唐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对外交往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的气象。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一段,然后找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出示幻灯片)唐朝中外交往: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陆路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越葱岭到达波斯、大食、欧洲,向南到达印度。水路从扬州出发,向东到达朝鲜、日本;向南到达东南亚、南亚、一直到西亚。[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职贡图》(或用投影放大)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职贡图》就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朝贡的情景。图中贡使骑着高头大马,前后卫士们为其张盖护拥。贡使后面的许多人,有的提着鸟笼,有的背着象牙,有的拿着孔雀掌扇,还有人头顶着宝物,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谈。此画的作者是阎立德,画高61.3厘米,宽191.5厘米,我们看到的只是局部。
同学们,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的对外关系绝不仅仅停留在接受外来的贡品上,而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对唐朝和日本、新罗、天竺的关系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出示幻灯片)
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学生看书后……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
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出示幻灯片:鉴真的简介
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24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总结出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学生自学后,教师总结: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③新罗引进了唐朝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④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宫廷和民间流行。
我们再简化一些,以便于记忆。唐朝和新罗的交往要点有:
使节往来和留学生、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文化交往。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新罗的交往外,就是和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幻灯片)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四、玄奘西游
(出示幻灯片)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通过投影,把本课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以便掌握。
玄奘有哪些贡献?我们应该学习它的什么精神?鲁迅为什么称他为“中国的脊梁”?它与鉴真有哪些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
教师综合归纳,精讲点拨。
课后小结
(1) 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以史为鉴: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课后习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外友好往来教案优秀范文合集总汇相关文章:
★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外友好往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