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华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
【课前预习题】:
一、填 空题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土于 ,是 时期用 做的纸。 时期,宦官 总结西汉以来的 经验,用树皮、 、 、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是《 》,总结了 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东汉科学家 制造的 。
4.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是由汉代著名医学家 制成,此人还编制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 。同朝代的另一名医学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 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
5.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 ,他 的主要著作《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天,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同机去参加一次学术性会议。途中,钱老为了活跃气氛,提出和陈老对对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为题。
钱老出的上联是 :韩赵魏三强。
陈老想了一会,对出下联:勾股弦九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中的“九章”指的什么?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出示: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二、合作探究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指导学生阅读81页“导入框”以及“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课文,观察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思考回答:
1、古人用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来记载文字,有什么不便?(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有限,金属器皿和竹简很笨重,丝帛价钱很贵,无法大量使用。)
2、阅读85页“自由阅读卡”,回答:由于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竹木简写字和编书,所以后人把书的篇幅称作什么?又把书籍或史册称作什么?(称篇幅为“册”、“编”、“卷”,称书籍或史册为“汗青”。)
3、西汉早期用什么东西造纸?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来造纸的材料是什么?(麻;蔡伦;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4、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的上、中、下三层,分别反映了当时造纸有哪些工序?
(A、上层:把造纸的原料浸泡在草木灰水溶液里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然后切碎、洗净。
B、中层:蒸煮已切碎、洗净的原料,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用水清洗、舂捣,再将捣碎的细纤维搅拌成纸浆。
C、下层:用一种多孔的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
5、根据82页“动脑筋”: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那些方面吗?
(可以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纸巾等。)
过渡讲解: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而且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指导学生阅读82-83页“《九章算术》和地动仪”课文、《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等,思考回答:
1、东汉时期成书的数学名著是哪一部?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九章算术》,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怎样?是哪个朝代、什么人发明的?(地动仪;当铜柱受到地震波惯性作用时,便会向发生地震的那个方向倾倒,触动那个龙嘴上的杠杆,使龙嘴张开,铜球掉落到铜蛤蟆嘴中,发出响声。它是东汉张衡发明的。)
3、张衡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不信鬼神;善于探索。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
过渡讲解:除了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之外,当时的医学成就也很突出。华佗和张仲景就是汉代著名的医生。
(三)华佗和张仲景
指导阅读83页“华佗和张仲景”课文、观看《导引图》、理解张仲景的语录,思考回答:
1、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华佗和张仲景)
2、华佗主要成就是什么?(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3、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什么?他怎样写成这部名著?他的历史地位怎样?(《伤寒杂病论》。他勤奋钻研中医学问,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此书。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三、实践创新
【跟我学】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二
时间:2024年 月 日 总课时序: 备课人:贺华琳
课题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条块结合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考情分析 造纸术;地动仪;张仲景;华佗。 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理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往来频繁,以及当时有了中外交流,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尤其是在造纸术、医学、数学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秦汉时期的科学殿堂,来领略一下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吧!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自主预习
学生速读课文,完成《金榜学案》“速填速记”及“判断抢答”的相关题目。
四、新授
小故事: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个累啊,自是不言而喻了。
师: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略。
想一想:我国在汉代以前用什么材料书写?
生: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简、丝、帛等。
师: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生:略。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甘肃天水)——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
师: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纸逐步取代竹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课件展示图片)造纸工序:洗切—蒸煮—捣碎—抄成纸张—晒干—整理
师:因为蔡伦受封龙亭侯,所以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想一想:是蔡伦最先发明纸的吗?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0世纪以来由于西汉古纸的发现,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出去的。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4、造纸术的积极作用。
生:略。
师:便利人们的书写,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5、造纸术的消极影响。
生:略。
(课件展示)过量砍伐树木、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排放废气,污染大气、纸厂排污,污染河流。
数学成就——《九章算术》
1、师:《九章算术》讲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叫“九章”?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三
【教学目标】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华佗。
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动态的地动仪震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动仪有什么价值。
探索实践:由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布(旧绸子)和一块木板(或竹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掌握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背景。调动学生收集民华佗、张仲景有关的故事。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或出一期简报,在班级交流、展示。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天,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同机去参加一次学术性会议。途中,钱老为了活跃气氛,提出和陈老对对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为题。
钱老出的上联是:韩赵魏三强。
陈老想了一会,对出下联:勾股弦九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中的“九章”指的什么?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出示: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二、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东方朔上奏图》
教师:这幅图描绘的是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这个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同学们,你看到这一情景,有什么认识?
学生:汉武帝时,奏本是写在竹简上的。
学生:用竹简写奏本太费事。
学生:竹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
学生:成本太高。没有节约观念。
学生:读起来吃力。
教师:为什么不用帛等制品,这样更轻便?
学生:帛的价钱太昂贵,不能大量推广使用。
教师:为什么不用纸?
学生:当时我国还没有普及纸。
教师出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
教师: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请问,它出现在什么朝代?
学生:西汉早期。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汉代的纸是怎样做的?
学生:想。
教师:多媒体演示汉代造纸工序。
(学生观摩)
教师:我国纸张的普及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学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这种纸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制作简单方便,造出的纸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
教师:据我所知,先于蔡伦3000年,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就地取材,用当地丰茂的纸莎草造出纸莎草纸,成为宫廷专用纸,俗称“法老纸”。为什么这种纸没有普及呢?
教师:演示纸莎草纸的制作工序。
学生:老师说的这种纸莎草纸产于尼罗河三角洲,它是利用该地独有的植物作原料,制作工艺复杂,所以这种纸很难普及,当时作为宫廷专用纸。
教师: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传播,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中国的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也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教师:除了造纸术外,两汉时期,还有哪些突出成就?
学生:东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学生:还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的仪器。
教师:下面让我们看看地动仪是如何测定地震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地动仪震动示意图。(学生观摩)
教师:地动仪之所以能够预测地震,是因为它利用了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如果不够清楚,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再请教物理老师。
教师:在医学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学生:东汉华佗制成的“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制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学生: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世称他为医圣。
三、实践创新
【跟我学】
教师:《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运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对人体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大家愿不愿意跟我学?
学生:愿意。
教师出示:五禽戏的相关图片。?教师:演示“五禽戏”体操,学生跟着学。
【史海揭谜】
教师: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
学生: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时间,而华佗208年就被曹操杀害了。
学生:加之当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更没有印刷术,所以,华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
【鉴宝】
教师:两位同学非常聪明,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帮助大家解开了历史之谜。老师这里有两幅收藏的绘画作品,也想同学们辨辨真伪。大家有没有兴趣?
学生:有。
教师:多媒体出示两幅《孔子圣迹图》。
教师:各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选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
教师:请各组代表发言,首先第一组。
学生(第一组代表):我们认为第一幅是假的。孔子和他的弟子读的书不对,因为那时还没有纸。
学生(第二组代表):我们赞成第一组的观点。孔子也不应该坐在椅子上,这种家具是明代的,不是孔子时代的。
学生(第三组代表):我们认为第二幅也是假的。孔子的发髻不对。
学生(第四组代表):我们赞同他们的观点。要补充的是,第二幅图中的树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鲁国人,所以是假的。
教师:同学们,由于你们充分准备,细致观察,具备丰富知识,合情合理地分析,你们鉴定的结论正确。这两幅《孔子圣迹图》都是假的。
【小结内容】教师出示:
?人物成就影响
科技
数学
天文
医学
【临摹作品】
要求: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布(旧绸子)和一块木板(或竹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
【交流感受】学生活动。
【评定】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走进历史,感知现实,倾听交流,互动合作,认知构建,张扬个性,紧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或探究,或辩论,或鉴别,或临摹,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整个课堂做到了喻理寓论于史,孕德激情于史,奋进萌志于史,从而赋予了历史教学全新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⑵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⑶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小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导学
阅读有关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张衡制造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查找有关华佗的故事,编排历史小品《刮骨疗伤》。
教学策略和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等基本知识。采用辩论会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教学设计
本课是以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为线索来展开的,通过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列表、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学会通过列表,总结、归纳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资源
《新编中国史话(上)》
自制本课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音像资料《上下五千年》。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预 期 效 果 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处在上升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同时也开始了中外交。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昌盛的秦汉文化,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纸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
纸有许多用途,不知同学们认为纸的最大用途是什么?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分别发言,得出结论:
是作文字的载体,书写的材料。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与探究:
“蔡伦造纸“的故事,在中国原是家喻户晓的。然而,这千古流传的故事,在今天有人却提出了疑问:纸是蔡伦发明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还得先追述一下纸的历史。
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到的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殷商:甲骨文
西周:铭文
春秋:竹简
西汉:帛书
东汉:蔡侯纸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充分理解论从史出。 通过以上史料的展示,可以得出:蔡伦善于总结前人的生产经验,并加以改进,使古代的造纸术臻于完善,这一历史功绩是值得称道的,他是位出色的改革家。
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历代史家都把纸的首创和发明归于蔡伦一人,这是不确切的。旧史中这种事例不少,往往把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形成的重大成就,记在一位“英雄”的名下。这是“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反映。 蔡伦不是中国造纸术的首创者和发明者,然而他确实在造纸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这就是上述有关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 学生议论 ,自由发言。
先分组讨论,然后分别以皇帝的身份发言, 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互动参与:
这是根据汉代造纸过程绘制的示意图,这幅图的内容反映了汉代造纸的复杂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媒体显示: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几位同学分别讲述:
①上一排分别为洗涤原料、切割、浸渍沤制和焚烧草木灰。
②中间一排分别为蒸煮、舂捣。
③最后一排为捞取纸浆、晾晒、码放,砑光,使纸张表面平滑。
互动参与可以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思考: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的伟大意义。
教师补充: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公元105年,蔡伦上奏造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 学生归纳总结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阅读理解:
同学们,请你们阅读课文后回答,为什么说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呢?
多媒体显示:造纸术的传播。 学生根据示意图回答。可能内容较多,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与归纳。
训练学生的空间能力和识图能力。 历史与现实: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提倡用“再生纸”又有何重要意义?
②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对纸张用途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分组讨论:
①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历史与现实: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通过观察分析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反观自我、折射现实,为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努力。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与数学打交道, 那么你知道1 000多年前的数学教材是什么样的吗?有哪些世界之最?
多媒体显示:《九章算术》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书中的分数解算方法、联立一次方程解法、负数等,是当时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成果。东汉以后的1 000多年里,它一直被当作教材使用, 隋唐时期传到朝鲜和日本,长期被当作数学教科书使用,后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大家经历过地震吗?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经历,请你给同学们谈谈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造成的危害。
你是否联想过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对地震有哪些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开放课堂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使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上。
我们请一名学生介绍张衡的生平和他发明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以及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多媒体显示:张衡和地动仪。
学生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做补充。
讲述地动仪这一难点时,通过多媒体显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复杂的物理学原理,通过直观教具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学以致用:
讨论:通过以上分析, ①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导向哪个方位?②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试分析地动仪的发明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 西方。
② 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讲练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能自己发现的教师不讲,能自己做出的结论尽量由学生去发现,尽量给出空间,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思维拓展:
不知同学们是否想过:“地动仪”真的那么灵吗?真的就能测量出地震发生的方向吗?
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
从2004年7月,河南博物院和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了以冯锐研究员为主的地动仪复原研究课题小组,开始从事地动仪复原研究的多方面工作。?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范文总汇大全相关文章:
1.人教版初中中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范文大全
2.关于初中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范文总汇
3.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大全
4.七年级历史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教案汇总大全
5.部编版陈胜吴广起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合集
6.关于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假案范文大全
7.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啊范文大全
8.高中现代商业的发展教案范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