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有范文汇总

来自 天天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与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AKD篇语网

  鲁教版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有范文汇总一AKD篇语网

  教学设计思路AKD篇语网

  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围绕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创设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最佳的思维状态中积极进行独立创新的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从而科学高效的完成本课的历史学习任务。AKD篇语网

  ● 教学目标AKD篇语网

  (一)知识与能力AKD篇语网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认识北魏迁都的原因,分析比较探究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AKD篇语网

  (二)过程与方法AKD篇语网

  围绕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创设一系列有趣的历史问题和活动,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AKD篇语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KD篇语网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AKD篇语网

  ● 教学重难点AKD篇语网

  (一)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AKD篇语网

  (二)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AKD篇语网

  ● 教学方法AKD篇语网

  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AKD篇语网

  ● 教学媒体AKD篇语网

  (一)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AKD篇语网

  (二)素材准备:文本、图片、视频等。AKD篇语网

  ● 课时安排 1课时。AKD篇语网

  ● 教学结构与过程AKD篇语网

  (课堂导入)AKD篇语网

  复习提问导入法:公元424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史上总称什么?(学生答: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对,南朝是汉族地主政权。而同南朝相对立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这就是北朝。南朝在政治上是动荡的,在经济上是江南得到开发。北朝则出现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马上进入本课的学习。AKD篇语网

  (讲授新课)AKD篇语网

  (板书)第21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AKD篇语网

  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AKD篇语网

  对,混乱的局面。那么这种局面是如何结束的呢?AKD篇语网

  (板书)一、北方的统一AKD篇语网

  1.北魏的建立AKD篇语网

  鲜卑拓跋部原来居于大兴安岭北段,汉魏以来逐步南迁,过游牧生活。4世纪后期,拓跋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AKD篇语网

  (板书)2.黄河流域的统一AKD篇语网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AKD篇语网

  (板书)3.民族的大融合AKD篇语网

  北魏建立以前,拓跋部主要以游牧为业。这从前秦苻坚和拓跋部首领的一次谈话中,可以看出。苻坚问拓跋部首领,部落里有没有能做将领的人。这位首领回答道:“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北魏建立以后,鲜卑人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AKD篇语网

  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相互影响,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出现了逐渐相同的趋势,民族界限逐步缩小。AKD篇语网

  (板书)二、迁都洛阳AKD篇语网

  同学们看本目下的内容。请回答:(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2)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AKD篇语网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1)北魏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2)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AKD篇语网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积极意义在于使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有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数以千计的佛教寺院。洛阳的人口达到五十万左右。AKD篇语网

  除此之外,原来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民族大融合趋势得到加强。AKD篇语网

  同学们刚才都阅读了教材,请问:孝文帝迁都时,是不是非常顺利?AKD篇语网

  对,不是。有哪些不利因素呢?AKD篇语网

  一些保守的鲜卑贵族不愿离开平城。AKD篇语网

  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像,讨论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旧贵族不愿离开平城?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AKD篇语网

  既然有这么多的因素阻碍孝文帝迁都,那他是如何迁到洛阳的?教材上小字内容说是孝文帝以南征为名迁都的,课前已经安排大家查找资料了,哪一位同学能详细讲一下呢?AKD篇语网

  因为当时大多数旧臣反对迁都洛阳,所以孝文帝决定以巧取胜。一天,拓跋宏诏谕文武群臣上朝议事,谈到南下统一大业,征求众臣意见。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又经过占十,南征之事定了下来。一月之后,拓跋宏亲率30万大军和文武百官,行程2000里,渡过黄河,到达洛阳城。AKD篇语网

  第二天,士兵们还在睡梦之中,便被号角声催醒。大家拖着疲倦的身子集合起来。拓跋宏宣布:“昨晚得报,北方柔然族伏名敦可汗率十万大军南下,犯我边境;南齐朝廷也派十万大军准备与我决战。我们必须先打破齐军,直捣建康,然后回师平城抵御柔然的进攻。”魏军将士听完这一番话,顿时响起一片哀叹声。有几位大臣提出回师平城,被拓跋宏严辞训斥。这时,王肃跳下马,跪请把这次行动诏告天下称作迁都洛阳,以后再寻机班师平城。拓跋宏假装思索一阵说:此虽算不上上策,但也有可取之处。同意迁都洛阳的请站到左侧。因为当时秋雨连绵,道路泥泞,文武百官实在不愿意再往南走,因此大部分人都走了过去。有几个顽固分子看到大势已去,也慢慢地站了过去。于是,北魏的都城由平城迁到了洛阳。不热心改革的皇太子,想逃回平城,孝文帝发现后,废掉了他的太子身份。AKD篇语网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就是要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所以,迁都洛阳后,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么,孝文帝的改革具体有哪些措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这将是我们在下面要学习到的内容。AKD篇语网

  (板书)三、孝文帝改革AKD篇语网

  1.迁都以前的改革AKD篇语网

  教材上提到的迁都以前的政治、经济改革主要是指北魏冯太后主持的改革。AKD篇语网

  冯太后,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蓟县)人。生于440年,卒于491年,“文明”是她的谥号。太后的伯祖父冯跋建立的北燕是十六国中四个汉人政权之一。冯跋死后,其弟冯弘继位。在北魏的进攻之下,北燕灭亡,冯弘逃到高丽被杀,其一子一女被北魏俘虏。子冯朗在北魏官至刺史,女入宫后成为北魏太武帝的贵妃(左昭仪)。冯朗后来因事被杀,其女儿入宫受姑母的抚养,后来成为北魏文成帝的皇后。465年,文成帝死,年仅12岁的献文帝即位。第二年,冯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杀了控制朝政的丞相乙浑,开始执掌政权。孝文帝即位时年仅4岁,冯太后继续临朝称制,总揽大政。AKD篇语网

  冯太后在位期间的主要改革措施有:AKD篇语网

  (1)建立俸禄制。北魏百官原来没有俸禄,冯太后增加民户的税收以充百官的俸禄,建立了“班禄”制度;同时严惩官吏的贪污行为。AKD篇语网

  (2)实施均田制,规定15岁以上的男夫分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人分给露田20亩。露田加倍或加量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桑田、麻田用于种植桑、枣、榆、麻等。所分配的土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或年过70要将露田归还官府,桑田不必归还,可以世代相传。奴婢和耕牛也分配土地,奴婢的受田数量与平民相同,耕牛一头受田30亩,每户限4头牛。受田农户,一夫一妇要向政府交纳二石粟和帛(或布)一匹。AKD篇语网

  (3)建立户籍制度,规定受田农户中的丁男要负担征戍、杂役。这些措施都吸收借鉴了汉族的政治制度,促进北魏王朝的繁荣富庶,为以后的孝文帝改革打下了基础。AKD篇语网

  (这部分是教材上省略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建议把冯太后改革的内容用投影打出。)AKD篇语网

  冯太后的改革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向中原先进的封建制度接近,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主要是文化方面的改革,更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速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AKD篇语网

  (板书)2.迁都后的改革措施。AKD篇语网

  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迁都后魏孝文帝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AKD篇语网

  (学生回答)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都是孝文帝迁都后的措施。AKD篇语网

  很好,但是为了便于记忆,应该再言简意赅一些。AKD篇语网

  可以归纳为六条。(1)说汉语;(2)穿汉服;(3)改汉姓;(4)与汉族通婚;(5)采用汉制;(6)以礼、以孝治天下。AKD篇语网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在冯太后改革的基础上,大力革除鲜卑旧俗,雷厉风行地推行汉化政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这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请同学们看恩格斯的一段话:AKD篇语网

  [投影显示]AKD篇语网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同学们,冯太后、孝文帝的改革,正是体现了这样的历史发展规律,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民族融合的成果,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使民族大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发展;有助于吸引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改革后,社会较为安定,国力增强,出现了魏晋以来少有的繁荣景象,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故事中得到验证。AKD篇语网

  明朝冯梦龙的《笑史》里讲到北魏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到国库去,见布帛丝绢堆得满满的,就听任跟随她去的官员们自己去背。谁能背多少就要多少。其中被封为章武王的王融与被封为陈留侯的李崇,贪婪地想多背一些绢帛,但却都超过了搬运能力,以致趔趔趄趄地摔倒了:李崇扭伤了腰,王融跌坏了脚。胡太后于是让手下的人取回他俩背去的绢帛,使他俩空着手出了国库。AKD篇语网

  这个故事在《新编笑林广记》的“贪婪笑林”里出现。从表面上看,是讽刺王融、李崇的贪婪,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表明北魏的富有,即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孝明帝的在位时间是524年到528年。孝文帝的离世是499年,孝明帝在位期间正是孝文帝改革大见成效时期。因此,这个故事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AKD篇语网

  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阶级矛盾缓和,民族融合加强。但是好景不长,到北魏末年,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很快导致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北魏开始分裂。AKD篇语网

  (板书)3.北朝的演变AKD篇语网

  鲁教版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有范文汇总二AKD篇语网

  一、课前教学分析与目标确立AKD篇语网

  1、“课标”分析AKD篇语网

  关于“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内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AKD篇语网

  根据这一要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要了解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改革措施的理解、掌握,认识到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民族的大融合。AKD篇语网

  2、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AKD篇语网

  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这时民族关系的最大特点是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加快了鲜卑族迈入先进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步伐,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对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促进民族融合和酝酿、培养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的文化,都做出重大贡献。AKD篇语网

  3、学情分析AKD篇语网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比较生疏,本节课涉及的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等内容,缺乏了解。AKD篇语网

  认知水平: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讲课过程中应适当地加以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评价观。AKD篇语网

  学习态度: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但是,单纯枯燥地知识传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应用授课内容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AKD篇语网

  4、教学目标的设定AKD篇语网

  (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AKD篇语网

  (2)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在分析归纳中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AKD篇语网

  (3)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AKD篇语网

  5、教学策略设计AKD篇语网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重大意义,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AKD篇语网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民族融合的认识)AKD篇语网

  教法设计:以孝文帝为线索,通过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事件。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由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AKD篇语网

  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在合作探讨中体会教学内容,感悟历史意义。AKD篇语网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程流程以及相关资料,辅助课堂教学。AKD篇语网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询、收集反映民族交流、和睦相处的图片、文字资料。AKD篇语网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AKD篇语网

  新课导入:情境营造AKD篇语网

  播放幻灯片:(1)播放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并配有中国地图显示56个民族的分布和民族服饰特征。(2)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分布图》。AKD篇语网

  两幅图中的民族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国历史上一些古老的民族现在还存在?有些却不存在呢?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欣赏歌曲感知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而正确认识民族关系。通过图片对比,古今的变化形成冲突与疑惑,以激发学生兴趣。AKD篇语网

  第一篇 设巧计,迁都洛阳AKD篇语网

  公元386年,鲜卑族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398年定都于平城(今大同市)。AKD篇语网

  【合作探究1】北魏一直定都平城,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AKD篇语网

  多媒体展示:AKD篇语网

  材料一 《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匈奴贵族刘渊熟读儒家经典,精通《孙子兵法》AKD篇语网

  少数民族妇女身着汉族服装(图片)、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图片)AKD篇语网

  洛阳的汉族官僚,争相使用胡床、方凳(图片)、汉族妇女正在制作蒸馍与烙饼(图片)AKD篇语网

  问题:图片反映了北魏统治时期黄河流域什么样的社会景象?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生活习俗上的交流与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中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AKD篇语网

  材料二 ①《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AKD篇语网

  ②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AKD篇语网

  ③“芮芮(柔然)主发30万骑南侵,去平城700里,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南齐书》AKD篇语网

  问题:材料反映了平城作为北魏都城的不利因素是什么?AKD篇语网

  材料三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AKD篇语网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AKD篇语网

  鲁教版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有范文汇总三AKD篇语网

  教学目标AKD篇语网

  教学目标:AKD篇语网

  一、知识与能力:AKD篇语网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与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AKD篇语网

  二、过程与方法:AKD篇语网

  通过创设情景,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轻易突破难点,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KD篇语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KD篇语网

  树立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AKD篇语网

  教学重难点AKD篇语网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AKD篇语网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融合的含义AKD篇语网

  教学过程AKD篇语网

  教学过程:AKD篇语网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的历史课老师带来了新的任务,大家准备好了吗?大家听过木兰从军的故事吗?《木兰诗》还记得吗?(请一个同学来背诵)。歌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二十载,屡建战功,但是却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子的故事。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首流传了千百年之久的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南北朝时期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缔造了我国北方灿烂的历史文明,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也就是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很兴奋。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这样做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导入中诗歌背诵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KD篇语网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还记得少数民族内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来,并能够从课本上找到相应的答案。AKD篇语网

  生:从东汉末年。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对,很好。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这样做使学生对于民族融合的出现有了感官的认识,方便下面知识的讲解,也就是为今天的新课做好铺垫。AKD篇语网

  教师过渡:大家注意看学案上的独立试航部分,请大家小组内合作完成。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把基础知识的掌握放给学生自主解决,老师负责讲解学生不理解的部分。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立即投入到讨论中,甚至有一部分同学离开座位参加到其他小组中,场面热烈。AKD篇语网

  教师引导:哪个小组可以告诉大家你的答案?AKD篇语网

  生1:从东汉末年就有少数民族内迁。AKD篇语网

  生2: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AKD篇语网

  生3: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没有很大的差别。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对,大家总的很好、很全面。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黄河流域。AKD篇语网

  教师提出问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都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那你能发现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吗?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结合课本114页的内容概括归纳一下。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并能积极发言。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同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完成,也相应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AKD篇语网

  教师过渡:请小组派出你们的代表来回答问题,看哪个是优胜组。AKD篇语网

  生1:衣服上,比如说裤褶服。AKD篇语网

  生2:裤褶服,可以说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AKD篇语网

  生3:饮食习惯也有影响。AKD篇语网

  教师点评:给予大家鼓励和表扬,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能力还是非常棒的,另外,生2同学能够总结出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很好!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对,大家总结的不错。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AKD篇语网

  教师引导:刚才大家已经说了各方面的融合现象,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民族融合的图片)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从课本上归纳出知识点,再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AKD篇语网

  教师提出问题:北魏政权建立以后,定都平城。但是魏孝文帝却要迁都。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看课本的115页小字部分内容,孝文帝迁都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听到老师的问题,积极参与。既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有了自己的都城,为什么要迁都呢?结果怎样呢?想必学生心中有很多的疑惑,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AKD篇语网

  生1: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保守的鲜卑贵族就不愿意。AKD篇语网

  师:那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是怎么做的呢?AKD篇语网

  生2:他找了个南征的借口,那些贵族就参与了。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对,孝文帝找到这个借口就出发了,结果到达洛阳后正赶上秋雨连绵,这样孝文帝达到了自己的目的。AKD篇语网

  教师提出问题:既然迁都的道路这么艰难,孝文帝又为什么要迁都呢?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并做出自己的评判。AKD篇语网

  生1:平城的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AKD篇语网

  生2:平城气候干旱,粮食供不应求。AKD篇语网

  生3:都城在北方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很好。大家都能够很好的总结、提炼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值得表扬!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这样层层递进,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给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AKD篇语网

  教师提出问题:孝文帝在成功迁都洛阳之后,进一步实施改革措施,请大家参考课本的115页内容,说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积极参与,热烈的讨论,并且能够做到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纷纷发表各组的见解。AKD篇语网

  生1: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AKD篇语网

  生2:官员以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AKD篇语网

  生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AKD篇语网

  生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AKD篇语网

  生5: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AKD篇语网

  生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好!大家说的不错。AKD篇语网

  教师提出问题:在这次改革中你能发现有什么特点吗?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在了解改革的内容之后,提升学生对改革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归纳历史问题能力的提高。liuxue86.comAKD篇语网

  此处播放大屏幕提示。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在孝文帝的改革中,始终贯穿一个理念,那就是:汉化措施。AKD篇语网

  教师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汉族学习,那他的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AKD篇语网

  生:促进了民族融合。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壮大了中华民族,丰富了中华文明。AKD篇语网

  教师引导: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在民族融合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内容?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对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已经很熟悉,讨论的很激烈。AKD篇语网

  生:以孝治国的理念。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对,之所以在皇帝的谥号中多有孝字,主要在于孝文帝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AKD篇语网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老师有新的问题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就要求以孝治国,尊老养老。在当今社会作为中学生来说,要发扬尊老、养老的风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AKD篇语网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孝敬父母、尊重老师。AKD篇语网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有的同学低头沉思,有的同学热烈讨论。AKD篇语网

  生1:给父母洗衣服。AKD篇语网

  生2:力所能及的帮父母做点家务活。AKD篇语网

  生3:给父母做饭。AKD篇语网

  教师总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管我们为父母做什么,他们都会很感动。想想我们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师里,而父母却在太阳的暴晒下劳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我希望大家马上行动起来,就从今天开始。AKD篇语网

  课后习题AKD篇语网

  课堂检测:AKD篇语网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KD篇语网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AKD篇语网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AKD篇语网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KD篇语网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AKD篇语网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KD篇语网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魏孝文帝改革AKD篇语网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KD篇语网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AKD篇语网

  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D篇语网

  A.在江南地区开发的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则经历着空前的民族大融合AKD篇语网

  B.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界限逐渐缩小AKD篇语网

  C.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吸收汉族的文化AKD篇语网

  D.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没人反对AKD篇语网

  6. 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AKD篇语网

  A.“五胡”内迁 B.孝文帝改革AKD篇语网

  C.前秦统一北方 D.北魏建立AKD篇语网

  7. 下列各项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KD篇语网

  A.在朝廷上禁止使用鲜卑语 B.采用汉族的官制AKD篇语网

  C.鼓励鲜卑人与汉族通婚 D.奖励耕战AKD篇语网

  8.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夫土者,黄中之色,外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AKD篇语网

  ------《资治通鉴》AKD篇语网

  (1)“魏主”指的是谁?AKD篇语网

  (2)诏令说的是什么改革?AKD篇语网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依据是什么?AKD篇语网

  (4)提出这一改革的意图何在?AKD篇语网

  (5)“魏主”的改革还有什么内容?你能试一试说出来吗。AKD篇语网

  (6)“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AKD篇语网

  布置作业:调查我们青州的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AKD篇语网

  板书AKD篇语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