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的历史土地改革教案优秀范文

来自 阿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土地改革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土地改革教案优秀范文,希望你们能喜欢,TP8篇语网

  刚刚的历史土地改革教案优秀范文一TP8篇语网

  教学目标与要求:TP8篇语网

  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TP8篇语网

  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国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TP8篇语网

  透过教师讲述土地改革的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TP8篇语网

  教学重点与难点:TP8篇语网

  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TP8篇语网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TP8篇语网

  教学方法:TP8篇语网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大运动之一,土地改革的进行也是当时势在必得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对巩固新政权有极端重要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运用刘文彩这个典型案例来分析旧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状况,从而突出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对于土地改革的资料与性质,可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进行总结。TP8篇语网

  对于土地改革的意义,应当先进行补充,讲述土地改革所带的结果及其在农村土地制度上的变化、农民社会地位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然后再从结果中引导学生归纳其意义。TP8篇语网

  教学过程:TP8篇语网

  (导入新课)TP8篇语网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白毛女》的故事或电影资料吗?(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及对土地改革的感性认识)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讨论)TP8篇语网

  师:《白毛女》描述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十分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TP8篇语网

  (注:“白毛女”在现实中,是有此人存在的。罗昌秀――1924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罗锡联及其妻陶天珍等人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939年,年仅16岁的她,被迫躲进深山老林,过了24年的野人生活,直到年届33岁时才重返人间,此时的她已是满头白发。2003年去世,死时80岁)TP8篇语网

  师:同学们在听完“白毛女”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呢?在旧社会,地主是如何剥削广大农民的?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回答):收取高额地租;强迫农民为他们干活……TP8篇语网

  师: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占有超多土地,阡陌相连,他依靠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过着奢华的生活。最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斗进,小斗进”的伎俩巧敢豪夺,住的是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庄园,专门用水牢迫害穷苦百姓;当时在他家干活的雇农却难以住上完整的茅屋。一句话,站在地主这边来说,就是坐享其成;站在农民那边来说,就是劳而无获。TP8篇语网

  有个农民叫唐礼福。他家有件棉衣,已祖孙多代穿了162年。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已补丁摞补丁,看不出它的模样了。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买新衣服穿了。TP8篇语网

  师:其实,众观整个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农民,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回答):土地。TP8篇语网

  师:对,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历朝历代,人们不堪忍受的时候,就起来造反,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得到自己的土地。总之,农民从始到终都在为土地而奋斗。到了毛泽东那里,以他对历史的熟谙和研究,深知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部分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去为农民争取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土地,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展开了,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新课。TP8篇语网

  (讲授新课)TP8篇语网

  第3课土地改革(板书)TP8篇语网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板书)TP8篇语网

  (引导生阅读P11的第一段,了解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真正理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于情于理都要进行土改。)TP8篇语网

  师:正是由于旧封建土地制度的严重盘剥,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简介地主、富农、贫农、中农、雇农的阶级成份划分)TP8篇语网

  (注:1950、6、30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时的阶级成份划分TP8篇语网

  地主――占有土地和生产工具而不劳动,或者只做轻微的附带劳动,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划为地主。TP8篇语网

  富农――凡自耕农土地有余,而兼顾人耕种或以余田出租者及佃农民,自己无土地,资本租得大批土地,所收获超过需要,并雇人耕种者为富农。TP8篇语网

  中农――虽然占有土地,又拥有必须的生产工具,但既不剥削别人,也不出卖劳动力,靠自己的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者,划为中农成份。TP8篇语网

  雇农――完全没有土地,而靠被人雇佣耕种者为雇农。TP8篇语网

  贫农――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靠出卖一部分劳动力为生者,划为贫农。这种农民一般都租种他人土地。)TP8篇语网

  (副板书)TP8篇语网

  地主、富农(10%)TP8篇语网

  贫农、雇农、中农(90%)TP8篇语网

  70%――80%TP8篇语网

  20%――30%TP8篇语网

  1、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板书)TP8篇语网

  师:在旧中国的状况是这样的,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又是怎样的呢?TP8篇语网

  2、新中国:新解放区未进行土改(板书)TP8篇语网

  师: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地位有什么变化?(大家回顾第1课的资料,是否能够从中找到答案?)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回答):中国人站起来,人民当家作主。TP8篇语网

  师:对,大家回答得很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作了国家的主人,也掌握了国家政权,地位得到提高的他们,于情于理都想去争取他们一向以来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土地,最典型的就是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获得土地。那么,在前面我们提到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意识到这一点,此刻新中国成立了,他具体又是怎样去实践的呢?(引导生阅读P12的相关资料)TP8篇语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950)(板书)TP8篇语网

  师:新的土地改革法里规定,在农民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归谁所有?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回答):农民。TP8篇语网

  师:对,这是和旧的地主阶级所有制的区别所在:大家一齐来观看P11―P12的四幅图片,在颁布新的土地改革法后,1950年冬起,全国又分批进行土改,土地当时都掌握在地主手中,就应如何做?――没收地主土地。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引导生看P12的图片),那么,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动脑筋P12)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回答)TP8篇语网

  师(归纳总结):首先,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压迫的总根子,要把它给废除,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就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TP8篇语网

  师:地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没收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TP8篇语网

  生:反抗、阻止土改的开展……TP8篇语网

  师:那么,在土改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这是为什么呢?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回答):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土改的阻力……TP8篇语网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板书)TP8篇语网

  1952年底,近三亿农民获得七亿亩土地(板书)TP8篇语网

  (引导生阅读P12,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土改状况)TP8篇语网

  (引导生阅读P12的第二段小字部分,找出这次土改与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回答):保有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TP8篇语网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TP8篇语网

  生(思考并回答):使中农放心,稳定……孤立……减少……发展……TP8篇语网

  师:土地改革后,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TP8篇语网

  (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并加以适当的讲解来到达这一目的,让学生明白建国初期的土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TP8篇语网

  注:TP8篇语网

  土地改革前TP8篇语网

  土地改革后TP8篇语网

  (1)地主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农民占地20―30%TP8篇语网

  (1)全国3亿多无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得土地4660多万顷。TP8篇语网

  (2)农民每年要向地主缴纳大约300―350亿公斤粮食供应的地租。TP8篇语网

  (2)每年交地租达350亿公斤粮食。TP8篇语网

  (3)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TP8篇语网

  (3)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人。TP8篇语网

  (4)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103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TP8篇语网

  (4)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1639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TP8篇语网

  四、土地改革的意义(板书)TP8篇语网

  废除了……消灭了……巩固了……解放了……(板书)TP8篇语网

  师:人民政府的威望在广大农民中迅速树立起来,即使在3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民们也坚持下来与共产党和国家共赴难关。TP8篇语网

  小结:TP8篇语网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TP8篇语网

  课后练习:做《历史学习指导》(第3课)TP8篇语网

  刚刚的历史土地改革教案优秀范文二TP8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TP8篇语网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TP8篇语网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TP8篇语网

  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TP8篇语网

  二、教学重难点TP8篇语网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TP8篇语网

  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TP8篇语网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TP8篇语网

  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TP8篇语网

  三、教学策略TP8篇语网

  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TP8篇语网

  四、教学准备TP8篇语网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TP8篇语网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TP8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TP8篇语网

  1.学生课前读书TP8篇语网

  2.导入新课TP8篇语网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TP8篇语网

  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TP8篇语网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TP8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TP8篇语网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TP8篇语网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TP8篇语网

  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TP8篇语网

  二、教学重难点TP8篇语网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TP8篇语网

  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TP8篇语网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TP8篇语网

  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TP8篇语网

  三、教学策略TP8篇语网

  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TP8篇语网

  四、教学准备TP8篇语网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TP8篇语网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TP8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TP8篇语网

  1.学生课前读书TP8篇语网

  2.导入新课TP8篇语网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TP8篇语网

  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TP8篇语网

  4.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完成导学题。TP8篇语网

  土地改革:TP8篇语网

  ①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TP8篇语网

  ②原因:TP8篇语网

  ③开始:TP8篇语网

  ④法律依据:TP8篇语网

  ⑤资料:TP8篇语网

  ⑥实施:TP8篇语网

  ⑦结果:TP8篇语网

  ⑧历史意义:TP8篇语网

  5.教师使用课件,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简要说明西藏民主改革,补充比较1950年土地改革同1946年土地改革的不同点。TP8篇语网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TP8篇语网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TP8篇语网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TP8篇语网

  (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有哪些主要规定?TP8篇语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农具等,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地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TP8篇语网

  (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TP8篇语网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减少了改革的阻力。)TP8篇语网

  6.教师使用课件,运用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TP8篇语网

  教师使用课件,指导学生观看相关插图和材料,形象地了解土地改革经过和农民情绪,透过讨论加深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TP8篇语网

  【提问】TP8篇语网

  (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TP8篇语网

  刚刚的历史土地改革教案优秀范文三TP8篇语网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TP8篇语网

  【教学目标】TP8篇语网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TP8篇语网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TP8篇语网

  1.汉承秦制 2.汉内朝与外朝 3.隋唐三省六部 4.宋削弱相权5.元中书省和枢密院TP8篇语网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TP8篇语网

  1.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TP8篇语网

  2.隋唐的州县TP8篇语网

  3.宋朝的路州县TP8篇语网

  4.元的行省制度TP8篇语网

  三、汉至元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TP8篇语网

  重点:内朝与外朝、三省六部、行省制度TP8篇语网

  难点:如何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TP8篇语网

  【教学方法】TP8篇语网

  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教师在并结合教材中所引的文献资料给予必要的点拨,并依据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引用有关材料,扩展学生的思维,用思考题的形式,有机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串联起来,注意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TP8篇语网

  【导入新课】TP8篇语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通过综合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TP8篇语网

  【讲述内容】TP8篇语网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TP8篇语网

  1.汉承秦制TP8篇语网

  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汉承秦制,汉朝在注意总结历史经验上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汉朝继续推行皇帝制度。引用教材“学思之窗”的材料,说明皇帝的权威得到加强,上传下达的命令得到有效畅通,汉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TP8篇语网

  2.汉内朝与外朝TP8篇语网

  汉武帝之前的西汉皇帝基本上是以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制订国策,只求遵守刘邦、萧何定下的政策、法令、制度、皇帝垂拱深宫,由宰相主持日常政务。对宰相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照章办事就行。从汉武帝开始,这种局面无法继续下去了。因为经过七十年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国力强大,汉武帝又是一个雄才大略、不甘寂寞的君主。在他的指挥下,内外政策发生剧变,清静无为转为积极有为,对主要辅佐宰相之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怎么变呢?是感到他们权力太大,加以削弱吗?是认为他们出谋划策太多,“权移主上”,而故意搁置不用吗?(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思的兴趣,以达到进一步获取知识的目的)TP8篇语网

  然后教师做一解释:否!恰恰相反,是更迫切需要统治经验丰富的宰相多行使权力,多出谋划策,以助自己大展宏图。然而,当时的宰相制度却愈加不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TP8篇语网

  中朝是汉武帝设置了一个新的机构,是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宫廷系统相对立。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这个系统被称之为外朝。在中朝出现之前,丞相就是政府的行政首脑,他参与国家方针大计的决策过程,但是等到中朝一出现,真正得到皇帝信任的和皇帝一起参与决策的是中朝的官员,而不再是以丞相为首的合法的政府系统的官员。原来的合法政府官员被排斥出决策圈之外,成为一个政务的执行机构,真正的宰相职权落入了中朝官手中。中朝官的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天子宾客”,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后来,汉武帝把这个制度更完善化,吸收了一部分朝廷的大臣来参与。汉武帝动用了不同的手段,使得丞相的实权被剥夺。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了宰相的权限,扩大了尚书台的权力,在这点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把大权实际有效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TP8篇语网

  3.隋唐三省六部TP8篇语网

  辅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及以下材料,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实行三省六部制的背景,并启发思考:隋唐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TP8篇语网

  背景材料:TP8篇语网

  材料一: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间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随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TP8篇语网

  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在唐代,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宰相不能独裁。TP8篇语网

  ──钱穆《国史新论》TP8篇语网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述分析: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利。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讲述三省六部的职能、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出其特点,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是相互牵制和互相监督的;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要注意引导学生与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相权被一分为三,皇权大大加强。实质是加强皇权,有效地维护了统治。由于上面的讲述已为分析这个问题做好了铺垫,因此,教师在此只需稍加指点,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最后,教师概括为: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TP8篇语网

  4.宋削弱相权TP8篇语网

  三省六部制在宋朝演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宋朝建立的背景,重点强调在宋朝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皇权继续得到加强。TP8篇语网

  5.元中书省和枢密院TP8篇语网

  而宋之后的元朝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TP8篇语网

  提问: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实行了哪些制度?(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总结分析)TP8篇语网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的权力很大,引用一段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表里。”(《元史·百官志》),让学生来概括元朝设立中书省的目的。作为山东、山西、河北则称为“腹里”,作为中央特区,由中书省直辖。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设立了枢密院为最高地军事机关;设立宣政院通领宗教事物和西藏地区,皇权继续加强。TP8篇语网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TP8篇语网

  1.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TP8篇语网

  提问:西汉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与秦不同的措施?教师指出秦朝时,设立郡县,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朝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这种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TP8篇语网

  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晁错《削藩策》中的一段史料:“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社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引入汉初实行什么制度导致这一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汉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指出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景帝到武帝实行削番。TP8篇语网

  古代巡视制度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中央监察机构分区巡视地方之制,正式创立于汉武帝时。武帝继位后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同时严厉打击豪强。他清醒地看到豪强势力之所以难以铲除,根子就在一些地方官特别是郡的最高长官太守、诸侯国的相(权位与太守相当)和县令等各级主要官员庸懦无能,或贪盗枉法、勾结豪强、助纣为虐,有的还纵容属下、子弟胡作非为,总之是吏治不好。古人说圣君“治吏不治民”,汉武帝对此深有体悟,认为要搞好“吏治”就必须狠抓“治吏”——严管官吏,于是一面大规模选用严于执法者担任地方主要官员,一面创立中央监察机构分区巡视制度,即刺史巡视制度,用制度监督、管理地方主要官员。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这一制度正式问世了。TP8篇语网

  刺史巡视制度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央监察地方的能力,而且也在选用刺史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治国之才。如扬州刺史黄霸,“明察内敏”,执法公平,被提拔为颍川郡太守,郡中大治,政绩考核为天下第一,后又被擢为丞相,封侯爵。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循吏”的主要代表人物,影响极大。到东汉时,刘秀把西汉监察地方政情的刺史,变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到汉成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又把刺史改称州牧,让其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这些州牧后来又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导致政局长期动荡TP8篇语网

  2.隋唐的州县TP8篇语网

  对于隋唐的州县制度稍加解释,并指出唐又设立道,设监察使监察地方。最后指出唐朝中后期,地方节度史权力的增大,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出现。唐朝虽然也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没有进一步采取彻底解决割据势力的措施,反而采取了“以方镇御方镇”的错误政策。这一政策不仅没有挫败割据者的野心,改变分裂割据的形势,反因战胜者分赃不均,重又挑起叛乱。唐无法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日益衰落,最终被藩镇所灭。TP8篇语网

  3.宋朝的路州县TP8篇语网

  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先作一交代:①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强化中央集权;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兵变”的形式当上皇帝的,在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也必须强化中央集权。然后设问:“假如你是赵匡胤,建立政权之后你会怎么办?”从而导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学习。TP8篇语网

  宋朝建立以后,宋太祖曾召见大臣赵普,向他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唐末以来战争连年不断的原因;二是如何平息战事、使赵氏天下长久的办法。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解决的办法是“剥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所以,宋初首先剥夺节度史的兵权,派文臣做知州,设路、州、线三级,来强化中央集权,重点就是改变唐朝后期以来“君弱里强”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TP8篇语网

  4.元的行省制度TP8篇语网

  设问: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和影响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实行了哪些措施?(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总结分析)TP8篇语网

  目的:为了吸取宋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管辖和统治辽阔的国家,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TP8篇语网

  影响: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TP8篇语网

  其它措施: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TP8篇语网

  三、汉至元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TP8篇语网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学生自己概括的基础之上,教师可指导学生概括为: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必须服从中央;中央牢牢控制这地方官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地方官绝对依赖中央和君主。TP8篇语网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指出这种制度对历史和现实产生了哪些影响?(不论有利与不利影响,只要有理就要肯定学生的意见,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TP8篇语网

  【课后研讨】TP8篇语网

  监察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的御史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对封建统治的维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监察制度?试作一简要评价。TP8篇语网

  思路:史实:如秦---御史大夫;汉---刺史制度;唐---观察使;宋---通判制度;明---厂卫特务机构;TP8篇语网

  评价:在封建社会里实行的监察制度,在其前期(秦、唐、宋)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割据势力的出现,保证了政令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如明朝所实行的特务政治则损害了司法制度的正常执行,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TP8篇语网

  【本课小结】TP8篇语网

  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可以看出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朝的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TP8篇语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