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来自 灰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模板v34篇语网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一起看看初一数学数轴教案!欢迎查阅!v34篇语网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1v34篇语网

教学目的v34篇语网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v34篇语网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v34篇语网

重点、难点v34篇语网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v34篇语网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v34篇语网

教学过程v34篇语网

一、复习提问v34篇语网

1.解下列方程:v34篇语网

(1)5x-2=8 (2)5+2x=4xv34篇语网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v34篇语网

二、新授v34篇语网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v34篇语网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v34篇语网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v34篇语网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v34篇语网

x= 3x-2 x-=-lv34篇语网

5x2-3x+1=0 2x+y=l-3y =5v34篇语网

例2.解方程(1)-2(x-1)=4v34篇语网

(2)3(x-2)+1=x-(2x-1)v34篇语网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v34篇语网

补充:解方程3x-[3(x+1)-(1+4)]=lv34篇语网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v34篇语网

三、巩固练习v34篇语网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v34篇语网

四、小结v34篇语网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v34篇语网

五、作业v34篇语网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v34篇语网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2v34篇语网

教学目的v34篇语网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v34篇语网

重点、难点v34篇语网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v34篇语网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v34篇语网

教学过程v34篇语网

一、复习提问v34篇语网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v34篇语网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v34篇语网

二、新授v34篇语网

例1:解方程(见课本)v34篇语网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v34篇语网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v34篇语网

补充例:解方程 (x+15)=- (x-7)v34篇语网

三、巩固练习v34篇语网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v34篇语网

四、小结v34篇语网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v34篇语网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v34篇语网

五、作业v34篇语网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v34篇语网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3v34篇语网

教学目的v34篇语网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v34篇语网

重点、难点v34篇语网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v34篇语网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v34篇语网

教学过程 :v34篇语网

一、 一、 复习v34篇语网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v34篇语网

2、分数的基本性质。v34篇语网

二、新授v34篇语网

例1.解方程(见课本)v34篇语网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v34篇语网

例2.解方程(见课本)v34篇语网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v34篇语网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v34篇语网

三、巩固练习。v34篇语网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v34篇语网

V V0 a tv34篇语网

0 2 8v34篇语网

48 3 14v34篇语网

15 5 4v34篇语网

76 13 7v34篇语网

四、小结。v34篇语网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v34篇语网

五、作业 。v34篇语网

教科书第13页第3题v34篇语网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4v34篇语网

教学目的:v34篇语网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v34篇语网

重点、难点v34篇语网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v34篇语网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v34篇语网

教学过程v34篇语网

一、复习v34篇语网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v34篇语网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v34篇语网

二、新授。v34篇语网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v34篇语网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v34篇语网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v34篇语网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1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v34篇语网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v34篇语网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v34篇语网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v34篇语网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v34篇语网

2.求什么?v34篇语网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v34篇语网

3.等量关系是什么?v34篇语网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v34篇语网

三、巩固练习v34篇语网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v34篇语网

四、小结v34篇语网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v34篇语网

五、作业v34篇语网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5v34篇语网

教学目的:v34篇语网

(一)知识点目标:v34篇语网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v34篇语网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v34篇语网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v34篇语网

(二)能力训练目标:v34篇语网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v34篇语网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v34篇语网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v34篇语网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v34篇语网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v34篇语网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v34篇语网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v34篇语网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v34篇语网

教学过程:v34篇语网

引入新课:v34篇语网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v34篇语网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v34篇语网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v34篇语网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v34篇语网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v34篇语网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v34篇语网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v34篇语网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v34篇语网

讲授新课:v34篇语网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v34篇语网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v34篇语网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v34篇语网

举例说明:3、2、0.5、 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v34篇语网

-3、-2、-0.5、- 等是负数。v34篇语网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v34篇语网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v34篇语网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v34篇语网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v34篇语网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v34篇语网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v34篇语网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v34篇语网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v34篇语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v34篇语网

课后反思v34篇语网

v34篇语网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相关文章:

v34篇语网

★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v34篇语网

★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v34篇语网

★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v34篇语网

★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师教案模板v34篇语网

★ 七年级数学数轴教学反思v34篇语网

★ 初中数学精选备课教案v34篇语网

★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模板v34篇语网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v34篇语网

★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模板v34篇语网

★ 关于初中七上数学教案合集发文大全v34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