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来自 莱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起看看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O4T篇语网

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1O4T篇语网

一、学生起点分析O4T篇语网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O4T篇语网

二、教学任务分析O4T篇语网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O4T篇语网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O4T篇语网

1.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O4T篇语网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O4T篇语网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O4T篇语网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O4T篇语网

三、教学过程设计O4T篇语网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O4T篇语网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O4T篇语网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O4T篇语网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O4T篇语网

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O4T篇语网

效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O4T篇语网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O4T篇语网

1.探究活动一O4T篇语网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O4T篇语网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O4T篇语网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O4T篇语网

结论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O4T篇语网

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O4T篇语网

效果:1.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O4T篇语网

2.探究活动二O4T篇语网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O4T篇语网

(1)观察下面两幅图:O4T篇语网

(2)填表:O4T篇语网

A的面积O4T篇语网

(单位面积) B的面积O4T篇语网

(单位面积) C的面积O4T篇语网

(单位面积)O4T篇语网

左图O4T篇语网

右图O4T篇语网

(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O4T篇语网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O4T篇语网

方法一:O4T篇语网

如图1,将正方形C分割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O4T篇语网

方法二:O4T篇语网

如图2,在正方形C外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O4T篇语网

方法三:O4T篇语网

如图3,正方形C中除去中间5个小正方形外,将周围部分适当拼接可成为正方形,如图3中两块红色(或两块绿色)部分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O4T篇语网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O4T篇语网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O4T篇语网

结论2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O4T篇语网

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于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O4T篇语网

效果: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这一难点后得出结论2.O4T篇语网

3.议一议O4T篇语网

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 , 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O4T篇语网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O4T篇语网

(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O4T篇语网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 , ,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O4T篇语网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O4T篇语网

意图: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在结论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O4T篇语网

效果:1.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O4T篇语网

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O4T篇语网

内容:O4T篇语网

例题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m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m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O4T篇语网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O4T篇语网

练习:O4T篇语网

1.基础巩固练习:O4T篇语网

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口答):O4T篇语网

2.生活中的应用:O4T篇语网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 in(74 cm)的电视机. 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 cm长和46 cm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O4T篇语网

意图:练习第1题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意在巩固基础知识.O4T篇语网

效果:例题和练习第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意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O4T篇语网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O4T篇语网

内容:O4T篇语网

教师提问:O4T篇语网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O4T篇语网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O4T篇语网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O4T篇语网

1.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 , ,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O4T篇语网

2.方法:(1)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O4T篇语网

(2)“割、补、拼、接”法.O4T篇语网

3.思想:(1) 特殊—一般—特殊;O4T篇语网

(2) 数形结合思想.O4T篇语网

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O4T篇语网

效果: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O4T篇语网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O4T篇语网

内容: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1.1.O4T篇语网

2.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O4T篇语网

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2O4T篇语网

教学目标:O4T篇语网

知识与技能目标:O4T篇语网

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O4T篇语网

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O4T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目标:O4T篇语网

1.经历探索矩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主观探索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O4T篇语网

2.知道解决矩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渗透转化归思想。O4T篇语网

情感与态度目标:O4T篇语网

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的认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O4T篇语网

2.通过对矩形的探索学习,体会它的内在美和应用美。O4T篇语网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O4T篇语网

教学难点: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综合应用。O4T篇语网

教学方法:分析启发法O4T篇语网

教具准备:像框,平行四边形框架教具,多媒体课件。O4T篇语网

教学过程设计:O4T篇语网

一、情境导入:O4T篇语网

演示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引入课题。O4T篇语网

二、讲授新课:O4T篇语网

1.归纳矩形的定义:O4T篇语网

问题:从上面的演示过程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学生思考、回答。)O4T篇语网

结论: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O4T篇语网

2.探究矩形的性质:O4T篇语网

(1)问题:像框除了“有一个内角是直角”外,还具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备的性质?(学生思考、回答.)O4T篇语网

结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O4T篇语网

(2)探索矩形对角线的性质:O4T篇语网

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后,思考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O4T篇语网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O4T篇语网

①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O4T篇语网

②当∠α是锐角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当∠α是钝角时呢?O4T篇语网

③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O4T篇语网

(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O4T篇语网

结论: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O4T篇语网

(3)议一议:(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O4T篇语网

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如果不是,简述你的理由.O4T篇语网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你能用矩形的有关性质解释这结论吗?O4T篇语网

(4)归纳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并体会矩形的“对称美”)O4T篇语网

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矩形是轴对称图形.O4T篇语网

例解:(性质的运用,渗透矩形对角线的“化归”功能)O4T篇语网

如图,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4O4T篇语网

厘米,求BD与AD的长。O4T篇语网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O4T篇语网

探索矩形的判别条件:(由修理桌子引出)O4T篇语网

(5)想一想:(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学习)O4T篇语网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为什么?O4T篇语网

结论: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O4T篇语网

(理由可由师生共同分析,然后用幻灯片展示完整过程.)O4T篇语网

(6)归纳矩形的判别方法:(引导学生归纳)O4T篇语网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O4T篇语网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O4T篇语网

三、课堂练习:(出示P98随堂练习题,学生思考、解答。)O4T篇语网

四、新课小结:O4T篇语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O4T篇语网

(师生共同从知识与思想方法两方面小结。)O4T篇语网

五、作业设计:P99习题4.6第1、2、3题。O4T篇语网

板书设计:O4T篇语网

1.矩形O4T篇语网

矩形的定义:O4T篇语网

矩形的性质:O4T篇语网

前面知识的小系统图示:O4T篇语网

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3O4T篇语网

(一)运用公式法O4T篇语网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O4T篇语网

a2-b2=(a+b)(a-b)O4T篇语网

a2+2ab+b2=(a+b)2O4T篇语网

a2-2ab+b2=(a-b)2O4T篇语网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O4T篇语网

(二)平方差公式O4T篇语网

平方差公式O4T篇语网

(1)式子:a2-b2=(a+b)(a-b)O4T篇语网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O4T篇语网

(三)因式分解O4T篇语网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O4T篇语网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O4T篇语网

(四)完全平方公式O4T篇语网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O4T篇语网

a2+2ab+b2=(a+b)2O4T篇语网

a2-2ab+b2=(a-b)2O4T篇语网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O4T篇语网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O4T篇语网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O4T篇语网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O4T篇语网

①项数:三项O4T篇语网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O4T篇语网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O4T篇语网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O4T篇语网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O4T篇语网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O4T篇语网

(五)分组分解法O4T篇语网

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O4T篇语网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O4T篇语网

原式=(am+an)+(bm+bn)O4T篇语网

=a(m+n)+b(m+n)O4T篇语网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O4T篇语网

原式=(am+an)+(bm+bn)O4T篇语网

=a(m+n)+b(m+n)O4T篇语网

=(m+n)×(a+b).O4T篇语网

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要适时适量地进行总结归类,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O4T篇语网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O4T篇语网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O4T篇语网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O4T篇语网

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O4T篇语网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O4T篇语网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O4T篇语网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O4T篇语网

(六)提公因式法O4T篇语网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O4T篇语网

2.运用公式x2+(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O4T篇语网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O4T篇语网

一次项的系数.O4T篇语网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O4T篇语网

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O4T篇语网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O4T篇语网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O4T篇语网

(七)分式的乘除法O4T篇语网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O4T篇语网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O4T篇语网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O4T篇语网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O4T篇语网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O4T篇语网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O4T篇语网

(八)分数的加减法O4T篇语网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O4T篇语网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O4T篇语网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O4T篇语网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O4T篇语网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O4T篇语网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O4T篇语网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O4T篇语网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O4T篇语网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O4T篇语网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O4T篇语网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O4T篇语网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O4T篇语网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O4T篇语网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O4T篇语网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O4T篇语网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O4T篇语网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O4T篇语网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ax=b(a≠0)O4T篇语网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O4T篇语网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O4T篇语网

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4O4T篇语网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O4T篇语网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O4T篇语网

1、平面直角坐标系O4T篇语网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O4T篇语网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O4T篇语网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O4T篇语网

3、点的坐标的概念O4T篇语网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O4T篇语网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O4T篇语网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O4T篇语网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O4T篇语网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O4T篇语网

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O4T篇语网

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O4T篇语网

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O4T篇语网

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O4T篇语网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O4T篇语网

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O4T篇语网

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O4T篇语网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O4T篇语网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O4T篇语网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O4T篇语网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O4T篇语网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O4T篇语网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O4T篇语网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O4T篇语网

(5)、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O4T篇语网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O4T篇语网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O4T篇语网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O4T篇语网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O4T篇语网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O4T篇语网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y|;O4T篇语网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x|;O4T篇语网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根号+yyO4T篇语网

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5O4T篇语网

教学目标:O4T篇语网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O4T篇语网

能力目标: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简单的几何计算、证明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O4T篇语网

认知目标: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O4T篇语网

教学重点、难点O4T篇语网

重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O4T篇语网

难点: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O4T篇语网

教学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O4T篇语网

教学方法:启发法、O4T篇语网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O4T篇语网

教学过程:O4T篇语网

(一)导入O4T篇语网

1、出示图片,说出每辆汽车车窗形状(投影)O4T篇语网

2、板书课题:5梯形O4T篇语网

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梯形?(投影)O4T篇语网

4、总结梯形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以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O4T篇语网

5、指出图形中各部位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对角线。(投影)O4T篇语网

6、特殊梯形的.分类:(投影)O4T篇语网

(二)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O4T篇语网

【探究性质一】O4T篇语网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将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样的三角形?(投影)O4T篇语网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内角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操作、讨论、作答)O4T篇语网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证:∠B=∠CO4T篇语网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与∠D是否相等?为什么?O4T篇语网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O4T篇语网

【操练】O4T篇语网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则腰AB=cm。(投影)O4T篇语网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A平分∠BCD,求证:∠B=2∠E.(投影)O4T篇语网

【探究性质二】O4T篇语网

如果连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学生操作、讨论、作答)O4T篇语网

如上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证:AC=BD。(投影)O4T篇语网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O4T篇语网

【探究性质三】O4T篇语网

问题一: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呢?(学生操作、作答)O4T篇语网

问题二:等腰梯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是什么?(重点讨论)O4T篇语网

等腰梯形性质: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O4T篇语网

(三)质疑反思、小结O4T篇语网

让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尚存问题;O4T篇语网

学生小结,教师视具体情况给予提示: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角度总结)、解题方法(化梯形问题为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问题)、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O4T篇语网

O4T篇语网

北师大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O4T篇语网

★ 初二上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O4T篇语网

★ 刚刚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O4T篇语网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教案模板O4T篇语网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模板O4T篇语网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O4T篇语网

★ 新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教案模板O4T篇语网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教案模板O4T篇语网

★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试卷及答案参考2024O4T篇语网

★ 北师大七年级上数学教案模板O4T篇语网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模板O4T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