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

来自 小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5篇1Go篇语网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Go篇语网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1

1Go篇语网

题西林壁1Go篇语网

教学目的:1Go篇语网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1Go篇语网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1Go篇语网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1Go篇语网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1Go篇语网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1Go篇语网

课时:一课时1Go篇语网

教学步骤1Go篇语网

一、导入1Go篇语网

1、引入新课1Go篇语网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1Go篇语网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1Go篇语网

师: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1Go篇语网

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1Go篇语网

二、讲解1Go篇语网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Go篇语网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1Go篇语网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1Go篇语网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1Go篇语网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1Go篇语网

4、范读古诗,讲读法。1Go篇语网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1Go篇语网

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1Go篇语网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1Go篇语网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1Go篇语网

生齐读古诗1Go篇语网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1Go篇语网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1Go篇语网

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1Go篇语网

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1Go篇语网

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1Go篇语网

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1Go篇语网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1Go篇语网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1Go篇语网

生汇报。1Go篇语网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1Go篇语网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1Go篇语网

7、巩固1Go篇语网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峰、岭。1Go篇语网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1Go篇语网

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1Go篇语网

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1Go篇语网

流传的《题西林壁》)1Go篇语网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1Go篇语网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1Go篇语网

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1Go篇语网

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1Go篇语网

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1Go篇语网

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1Go篇语网

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1Go篇语网

9、背诵1Go篇语网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检查背诵情况1Go篇语网

10、总结1Go篇语网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1Go篇语网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1Go篇语网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1Go篇语网

11、结束1Go篇语网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1Go篇语网

板书设计1Go篇语网

题西林壁1Go篇语网

北宋苏轼1Go篇语网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1Go篇语网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角度不1Go篇语网

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1Go篇语网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效果察1Go篇语网

不同。1Go篇语网

游山西村1Go篇语网

教学目标1Go篇语网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1Go篇语网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1Go篇语网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1Go篇语网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1Go篇语网

5,学会一类生字豚.1Go篇语网

教学重难点1Go篇语网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1Go篇语网

教学过程1Go篇语网

第一课时1Go篇语网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1Go篇语网

教学过程:1Go篇语网

一、学习"豚"1Go篇语网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1Go篇语网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1Go篇语网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1Go篇语网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1Go篇语网

二,读诗,整体感知1Go篇语网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1Go篇语网

2,个别读.1Go篇语网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1Go篇语网

4,完成课后练习11Go篇语网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1Go篇语网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1Go篇语网

同学讨论1Go篇语网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1Go篇语网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1Go篇语网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1Go篇语网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1Go篇语网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1Go篇语网

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1Go篇语网

五,检查反馈1Go篇语网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1Go篇语网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1Go篇语网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1Go篇语网

六,,背诵引入1Go篇语网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1Go篇语网

七,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1Go篇语网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Go篇语网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1Go篇语网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1Go篇语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_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1Go篇语网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1Go篇语网

生卒年代1Go篇语网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1Go篇语网

作品1Go篇语网

自己的见解1Go篇语网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1Go篇语网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1Go篇语网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1Go篇语网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1Go篇语网

作业1Go篇语网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1Go篇语网

2、预习下一课。1Go篇语网

板书设计:1Go篇语网

游山西村1Go篇语网

莫笑农家腊酒浑,1Go篇语网

丰年留客足鸡豚.1Go篇语网

山重水复疑无路,1Go篇语网

柳暗花明又一村.1Go篇语网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2

1Go篇语网

教学目标1Go篇语网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1Go篇语网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1Go篇语网

教学重、难点1Go篇语网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1Go篇语网

第一课时1Go篇语网

(学习《题西林壁》)1Go篇语网

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Go篇语网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1Go篇语网

2、理解诗题。1Go篇语网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1Go篇语网

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Go篇语网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1Go篇语网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1Go篇语网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1Go篇语网

4、理解前两句。1Go篇语网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1Go篇语网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1Go篇语网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1Go篇语网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1Go篇语网

5、理解后两句。1Go篇语网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1Go篇语网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1Go篇语网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1Go篇语网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1Go篇语网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1Go篇语网

熟读背诵1Go篇语网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1Go篇语网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1Go篇语网

默写全诗1Go篇语网

第二课时1Go篇语网

(学习《游山西村》)1Go篇语网

整体感知1Go篇语网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1Go篇语网

2、自由吟读。1Go篇语网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1Go篇语网

试讲诗意1Go篇语网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1Go篇语网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1Go篇语网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1Go篇语网

深入体会1Go篇语网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1Go篇语网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1Go篇语网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1Go篇语网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1Go篇语网

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Go篇语网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1Go篇语网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1Go篇语网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1Go篇语网

体会名句的引用1Go篇语网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Go篇语网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1Go篇语网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Go篇语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1Go篇语网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1Go篇语网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3

1Go篇语网

题西林壁1Go篇语网

教学目标1Go篇语网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1Go篇语网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1Go篇语网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1Go篇语网

教学重点1Go篇语网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1Go篇语网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1Go篇语网

教学难点1Go篇语网

体会诗人“_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1Go篇语网

教学课时1Go篇语网

1 课时1Go篇语网

教学准备1Go篇语网

1.橡皮泥。1Go篇语网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1Go篇语网

3.powerpoint。1Go篇语网

教学过程1Go篇语网

一、导入1Go篇语网

(师吟诵):1Go篇语网

横看成岭侧成峰,1Go篇语网

远近高低各不同。1Go篇语网

不识庐山真面目,1Go篇语网

只缘身在此山中。1Go篇语网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1Go篇语网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1Go篇语网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1Go篇语网

解诗题,知作者1Go篇语网

抓字眼,明诗意1Go篇语网

多诵读,悟诗情1Go篇语网

二、学习课文1Go篇语网

(一)解诗题,知作者1Go篇语网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1Go篇语网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1Go篇语网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1Go篇语网

(二)抓字眼,明诗意1Go篇语网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1Go篇语网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1Go篇语网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1Go篇语网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1Go篇语网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1Go篇语网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1Go篇语网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1Go篇语网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1Go篇语网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1Go篇语网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1Go篇语网

(三)多诵读,悟诗情1Go篇语网

多诵读:1Go篇语网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1Go篇语网

2.四人小组表演1Go篇语网

悟诗情1Go篇语网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_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1Go篇语网

三、总结。1Go篇语网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4

1Go篇语网

教学内容:1Go篇语网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1Go篇语网

教材分析1Go篇语网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1Go篇语网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1Go篇语网

教学目标:1Go篇语网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1Go篇语网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1Go篇语网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1Go篇语网

教学重点1Go篇语网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1Go篇语网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Go篇语网

教学难点1Go篇语网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1Go篇语网

教学准备1Go篇语网

多媒体课件1Go篇语网

教学过程1Go篇语网

学习第一首古诗1Go篇语网

(一)、背诵导入,理解课题1Go篇语网

1、从前面我和同学们的简短交流中,我捕捉了一条有价信息,那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谁能背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1Go篇语网

2、有会背李白的吗?学生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知道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李白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乱、社会衰败,受小人陷害,怀才不遇……)1Go篇语网

3、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1Go篇语网

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山穷水尽,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劳作场面,让他震撼。他从此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他的灵魂得到新生。于是,他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1Go篇语网

4、板书课题1Go篇语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流寓于此,写下了秋浦歌共17首。1Go篇语网

(二)、独立思考,初步感知1Go篇语网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求把诗句读通读顺。1Go篇语网

2、检查反馈:请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听后评价。1Go篇语网

3、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做些什么?(弄明白诗意)1Go篇语网

4、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古诗,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要求先不着急,自己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1Go篇语网

5、课件出示“赧郎”的注释,让学生再次独立思考古诗的意思。1Go篇语网

6、请同学逐行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补充。再连起来完整地理解诗的大意。1Go篇语网

(三)、精读古诗,具象画面1Go篇语网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1Go篇语网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1Go篇语网

学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1Go篇语网

学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字眼袅袅。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欢快。1Go篇语网

……1Go篇语网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1Go篇语网

学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1Go篇语网

学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1Go篇语网

学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1Go篇语网

……1Go篇语网

(3)作者的心情如何?1Go篇语网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1Go篇语网

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1Go篇语网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1Go篇语网

学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1Go篇语网

学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1Go篇语网

学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1Go篇语网

学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1Go篇语网

……1Go篇语网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1Go篇语网

学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1Go篇语网

学生2: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1Go篇语网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1Go篇语网

(4)诗中“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的劳动号子应该是怎样的调子,该怎么读三四行诗。1Go篇语网

学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惊动了寂静的夜。我认为他们劳动号子是响亮的。(读)1Go篇语网

学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号子是激昂铿锵的(读)1Go篇语网

学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号子是雄浑有力的。1Go篇语网

学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号子是振聋发聩的。1Go篇语网

……1Go篇语网

(5)还有什么震撼着此时的李白?“寒川”难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吗?1Go篇语网

学生: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无比艰辛;积极奉献……1Go篇语网

学生:“寒川”是李白那颗冰冷的心。1Go篇语网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1Go篇语网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试背。)1Go篇语网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1Go篇语网

(9)听《秋浦歌》歌曲,练唱,注意诗句中每个字的写法。1Go篇语网

(10)默写古诗,同坐互批。1Go篇语网

(四)回顾学习经过,总结提炼学习古诗方法步骤。(课件出示)1Go篇语网

(1)读通古诗1Go篇语网

(2)理解诗意1Go篇语网

(3)体会诗的情境和思想感情1Go篇语网

(4)诵读古诗1Go篇语网

(五)根据方法,自学古诗《蜂》诗1Go篇语网

(六)拓展延伸1Go篇语网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1Go篇语网

专家意见:1Go篇语网

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和杨新富校长的热心指导,他们在仔细听完之后,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改进意见。这是我本次上课的一大收获。1Go篇语网

其一,他们指出,像这类同为劳动体裁的古诗两首的教学,要对这两首诗做一个整体的认读感知。因为从编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从纷繁复杂的古诗将他们选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共同中心主题,那就是赞美劳动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不能机械地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人为地将古诗内在的联系割裂开。1Go篇语网

其二、这首写于唐天宝年间(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诗,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逐步衰败的历史,李白在目睹冶炼工人的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同时,他更感受到了他们无比的艰辛,从诗句中的“乱”、“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家经历战乱,黎民百姓的劳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们都要挥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们白天呢?因此他们指出对古诗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紧密联系历史,把古诗教学放到那段历史中去,这样把握的方可更准、更深。课堂教学基调定的更为接近诗人创作初衷。1Go篇语网

其三、高年级古诗教学要积极借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积累。比如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学生仔细读诗思考之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然后由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非常简约而富于实效。这样在这堂课中,就有更多时间去个性化地诵读古诗,具象古诗中的画面。在具象个工人劳作画面的教学中,还不够细致到位。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课件提示,如果时间充裕,学生会有更多精彩描述的。1Go篇语网

借此对两位专家给与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1Go篇语网

《29古诗两首》名师教学实录5

1Go篇语网

教学目标1Go篇语网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1Go篇语网

2、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1Go篇语网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Go篇语网

教学过程1Go篇语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歌很相似。我们先轻声读读题目,你觉得这两个题目哪里相像?1Go篇语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1Go篇语网

生:都有一个“送”字。1Go篇语网

生:这两首都是送朋友时写的诗。1Go篇语网

师:对,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1Go篇语网

生:都有地名,“黄鹤楼”、“广陵”和“安西”1Go篇语网

师:这三个地名还不一样,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广陵和安西是朋友要去的地方。你知道这三个地方吗?1Go篇语网

生: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广陵就是扬州,安西……1Go篇语网

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来看看着几个地方(出示地图)。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1Go篇语网

生: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1Go篇语网

师:孟浩然是谁?1Go篇语网

生:是一个大诗人,写了《春晓》。1Go篇语网

师: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1Go篇语网

师:元二又是谁?1Go篇语网

生:王维的一个朋友。1Go篇语网

师: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歌的题目,要读出节奏。1Go篇语网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Go篇语网

生:送元二/使安西1Go篇语网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吗?1Go篇语网

生:第一首,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去广陵。1Go篇语网

生:第二首,是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1Go篇语网

师:听明白了吗?第一首是——1Go篇语网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1Go篇语网

师:第二首是——1Go篇语网

生: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1Go篇语网

师:题目中的这个“之”和这个“使”是不是都是“去”意思啊?1Go篇语网

生:是1Go篇语网

师:是吗,那么,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不是也可以变成这样——1Go篇语网

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送元二之安西1Go篇语网

生:不可以1Go篇语网

师:为什么?1Go篇语网

生:(无语)1Go篇语网

师:当然不可以。尽管这两个字都含有“去”的意思,但是细分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之”是“去”的意思,但那是自己要去。孟浩然喜爱田园山水,经常在各处观山看水,这次去广陵,去干什么呢?1Go篇语网

生:去旅游。1Go篇语网

师:是啊,那是他自己想去的,他想去看扬州美景啊。所以是——1Go篇语网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Go篇语网

师:“使”也有“去”的意思,但那是朝廷让他去的,是派去的,就是——1Go篇语网

生:出使。1Go篇语网

师:对,出使。去干什么呢?当时的唐朝正是盛世,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戍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他是去守卫国家,是去建功立业的。所以是——1Go篇语网

生:送元二使安西。1Go篇语网

师:明白了吧?那么说说看,题目的意思是谁送别谁去哪里?去干什么?第一首是——1Go篇语网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旅游。1Go篇语网

师:第二首是——1Go篇语网

生:王维送别元二出使安西去保卫国家。1Go篇语网

师: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题目。1Go篇语网

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1Go篇语网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歌,读两边,要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节奏。1Go篇语网

生:朗读1Go篇语网

师:我想请两个同学来读这两首诗歌。1Go篇语网

生:朗读1Go篇语网

师:读得很有通顺。可惜有两个字没读好,一个是“渭城朝雨”,知道为什么读“zhao”吗?1Go篇语网

生:是早晨下的雨。1Go篇语网

师:对呀,早晨下的雨就叫——1Go篇语网

生:朝雨1Go篇语网

师:那晚上下的雨叫——1Go篇语网

生:夜雨1Go篇语网

师:那傍晚下的雨叫——1Go篇语网

生:(无语)1Go篇语网

师:暮雨。一起读这句诗,要读“zhao”1Go篇语网

生:朗读1Go篇语网

师:另一个字是“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一起读。1Go篇语网

生:朗读1Go篇语网

师:古诗光是这样读,还不行,还要要读得有韵味。先听老师读一读这两首诗。(范读)下面,请大家先看看下面的注释,想想诗歌的意思,想想诗歌带给你的感觉,再大声地朗读两遍,要读出韵味。1Go篇语网

生:朗读1Go篇语网

师:我还请两位同学来朗读。1Go篇语网

生:朗读1Go篇语网

师:刚才,我们说这两首诗很相像,都是送别诗。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诗人在送别各自的朋友,两位诗人送别朋友的方式还是不一样的。李白站在长江边目送故人远去,李白在江边站了多久?1Go篇语网

生:很久。1Go篇语网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1Go篇语网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就是说朋友的船都看不到了。1Go篇语网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说明船都看不到了,他还站着。1Go篇语网

师:是啊,朋友的船越去越远了,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可是李白还是久久的站在长江边,痴痴的望着江水流向天边。看看上面的诗歌,想想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边,他看到了什么?1Go篇语网

生:孤帆远影1Go篇语网

师:孤帆就是——1Go篇语网

生:孤零零的一条帆船1Go篇语网

师:什么的远影?1Go篇语网

生:船的远影1Go篇语网

师:一条小船越去越远了,只剩下了一个影子。到最后连影子也没有了,只看到了——1Go篇语网

生:碧空1Go篇语网

生:长江1Go篇语网

师:江水流到哪里去?1Go篇语网

生:天边1Go篇语网

师:李白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啊?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孤帆远影、碧空江水——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1Go篇语网

生:长江中一条小船越去越远,看不见了。1Go篇语网

师:你来读读“孤帆远影”这个词,读出你头脑中的那幅图画。1Go篇语网

生:朗读“孤帆远影”1Go篇语网

师:够远吗?再远一点,读——1Go篇语网

生:朗读“孤帆远影”1Go篇语网

师:你用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诗。1Go篇语网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1Go篇语网

师:你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1Go篇语网

生:小船越去越远了,长江水向着天边流去1Go篇语网

师:你来读读“碧空长江”这个词,读出你头脑中的那幅图画。1Go篇语网

生:朗读“碧空长江”1Go篇语网

师:够长吗?长江一直流到了天边啊,再长一些,读——1Go篇语网

生:朗读“碧空长江”1Go篇语网

师:你用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诗。1Go篇语网

生:朗读“唯见长江天际流”1Go篇语网

师:我们大家都看到了那幅图画了吗?我们一起朗读这两句诗——1Go篇语网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Go篇语网

师:李白伫立江边,遥望江面,难道真的只是看到了一叶孤帆,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他还会看到什么?1Go篇语网

生:还会看到很多船。1Go篇语网

……1Go篇语网

师: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为什么在他的眼里只有“孤帆”呢?1Go篇语网

生:因为他的眼里只有朋友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1Go篇语网

生:因为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1Go篇语网

生:那时他自己心里的孤帆。1Go篇语网

生: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1Go篇语网

师:是啊,长江上一定会有千帆竞渡,长江两岸一定是繁花似锦,但是,此时此刻,诗人看不见,他能看到的,只有——1Go篇语网

生:孤帆远影1Go篇语网

师:只有那一叶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1Go篇语网

生:孤帆远影1Go篇语网

师:只有他心头的那一叶装满了离愁别绪的——1Go篇语网

生:孤帆远影1Go篇语网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1Go篇语网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Go篇语网

师:李白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1Go篇语网

生: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1Go篇语网

生: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1Go篇语网

生: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1Go篇语网

生: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1Go篇语网

……1Go篇语网

师:是啊,孤帆远去,空留长江,李白此时心中定有千言万语想说啊!这千言万语化成这千古绝唱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1Go篇语网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为见长江天际流。1Go篇语网

1Go篇语网

1Go篇语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