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就算没学过《锦瑟》也是对这首诗了如指掌,毕竟这么多年的电视也不是白看的,说到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属于晚唐诗中的朦胧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接下来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李商隐《锦瑟》课堂教学实录
“今天,我们请史梦琪同学给我们上晚唐诗人李高隐的七律《锦瑟》!”我在班上宣布。往届师姐上台当老师!班里顿时洋溢着热烈激动的气氛。掌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一张张年轻的脸顿时兴奋了起来,目光中的信任和期待像温暖的阳光。
史梦琪在同学们掌声和注视的目光中走上讲台。
同学们,在高一,老师曾经带领大家学过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谁还记得那首诗属于什么风格吗?“朦胧诗”,好!回答得非常准确。但是你们知道中国朦胧诗的鼻祖是谁吗?“不知道。”那我就告诉大家,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啊!”史梦琪同学语惊四座。当然,我是就他的创作风格来说的。因为艨胧诗的主要特点就是把感情隐藏的很深,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她又做了这样的补充,同学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好,请大家把书翻到29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齐读)
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进行讨论。整体把握这首诗。时间大约3分钟。
接下来我们进行课堂讨论。第一个小问题: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马云同学回答。马云:“我觉得虽然诗的画面看上去比较宽松舒畅,但是却暗含着一股非常悲凉的气氛。”请同意马云这一看法的同学举手!一部分人举起了手,个别人还在观望。“我们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见风驶舵。”大部分人举起了手。“对呀,这不是很好吗?看来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那我们就来看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一感情基调的?为了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诗人的生活背景。看来史梦琪是有备而来,她在讲台上一边板书,一边侃侃而谈:李商隐年轻时期也是一个极有远大抱负的人,例如他在《登安定城楼》就有“钦回天地入扁舟”之志。但是他生活在晚唐风雨飘摇的社会之中,又处在当时“牛李党争”的夹缝里,起初因为受到牛党代表人物令狐楚父子的赏识,在令狐陶的推荐下中了进士,步入仕途(当时科举选拔和推荐选拔两种制度并存)。后来因为令狐楚的死,使他失去了依靠,在穷愁潦倒的情况下,被一直钦慕他才华的李党代表人物王茂元招入幕府,并且将女儿许配与他。因此之后始终受到牛党的中伤、漫骂和诋毁。他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政治旋涡的溺水者,一生沉沦下潦。所以崔珏有《哭李商隐》诗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可见李商隐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这样的遭遇又不能不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
了解了诗人的处境,下面我们结合注释8来讨论一下这首诗的主旨(讨论后归纳):对于这首诗的主要看法有两种:第一种认为是“自伤之作”,赞同者主要有清代学者何焯和当代学者钱钟书:第二种看法认为抒写的是“生离死别之恨”,支持者主要是当代国学大师周昌平先生。课本的注释说是“悼亡之作,”显然是采纳了第二种观点。
下面我们按照老师教给以往教给我们的起承转合的思路来讨论。先说“起”。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是一种乐器,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弦和柱,借代音乐、乐曲,第一句是起兴:“思华年”就是回想过去年轻时候的情景,华年就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三个字是这一联的关键,也是这一首诗的关键,正是这一关键统领了全诗。因为如果不思华年,也就没有了后文的忧愁和伤感。把握住了这一点。也就拿到了解读后面的各联的钥匙。接下来我们请宋超同学给我们谈一下对颔联的看法。
宋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旬紧承首联的“思华年”展开。从诗人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也是有远大抱负的,可惜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没有给他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所以十分的忧伤。
史梦琪:宋超谈得非常好,我们给他一些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找出这两句诗的诗眼各是什么?
“迷”、“托”大家异口同声。“完全正确!”接着她话锋一转,但是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看大家集中了注意力,她又接着讲:梦蝶和望帝的典故高一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已经讲过。注释上也有,我们需要的是把新旧知识贯串起来就行。我要讲的是这两个典故经过李义山这么一用,已经没有了“栩栩然”化蝶的轻灵,也没有了化鸟的神奇,这里虽然包含着美好的情景,但是既然把美好的愿望托之于梦境,付之于来生,就不免给入以虚无缥缈之感;再加上锦瑟繁弦,杜鹃凄音,哀音怨曲,更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戚和难言的幽愤,故自有奇情深恨在,只把浮生托来世。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再举数例:李义山在《秋日晚恩》里有“枕寒庄梦去”的句子,说的是醒来以后发现那美好的蝴蝶已经离我而去。在他的《偶成转韵》里还有“怜我秋斋梦蝴蝶”的诗句。说的也是蝴蝶对人的同情与关爱。总之,在李商隐的笔下,不管是沉迷于美梦,还是托之于来生,表达的都是美梦不能成真的凄凉心境。明白了承接是颔联。接下来我们欣赏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在肯定了赵延同学对这两句的整体解读之后史梦琪接着讲第一句“沧海,青色的海,就是大海。我们学习这一句。重点应该抓住三个意象,那就是月、珠、泪。古人有云,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用珠喻泪,古以为然,在诗人笔下,月、珠、泪三者化一,聚焦为一个忧伤,再又一化为三,体现为三个意象,真是鲛人涕泪,颗颗成珠,个中情怀,自难尽诉。所以,沧海明月。境界虽然高旷皓洁,心境实则凄寒孤寂,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下面看这一联的第二句,先请姜涛同学试讲一下。
姜涛:“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也是用典,蓝田,山名,也叫玉山。古人认为玉是接天地之精华的灵物,被埋在地下,在温煦的日照下,玉气自然上升,所以说会生烟。
姜涛的分析非常好。我们是否也应掌声鼓励?(掌声)玉是极其纯洁的灵物,只可观赏,不可亵渎;它的玉气也是远望似有,近观则无。显然这是诗人的自况,以自己为玉,以自己的才华为玉气。也暗示了自己的清高,这也正是首联里说的所“思”之“年华”。
以上是起承转合的“转”。那么,这首诗是如何“合”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尾联的收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过去的华年在当时失去的时候就已经痛切地感觉到了,并不是今天追忆的时候才有,只不过今天是越加的苦痛罢了。我们给诗人换个说法就是,人生的苦痛本应该是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渐地淡化了的,可是我的苦痛却像阴天的乌云,厚积而不散,并且是越来越厚,越来越沉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面对着韶华已逝,面对着悲欢离合,诗人是多么地无奈,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这首诗。首先是意境,我知道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就对这首诗的格律、节奏、对仗和押韵都已经搞清楚了,这里我们就没有多讲,现在我请大家把这首诗中所涉及的物象找出来。
明确(板书):物象:锦瑟、弦柱、庄周、梦蝶、望帝、杜鹃、蓝田玉,沧海月。
请问诗人借助这些物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板书明确:往事无法追忆的怅惘。这些物象和情感的融合就是老师告诉我们的――史梦琪故意颇了一下。“意境!”大家大声喊。她在“沧海月”和“怅惘”的后面板书“意境”二字。接下来,请大家把这首诗中的典故找出来。板书明确:庄周梦蝶、杜宇化鸟、南海鲛人、蓝田玉气。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看我们能够从这首诗学到哪些诗词常识。
第一,这首诗用典甚多,但无堆砌之感;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整,这是格律诗的要求。第三是用了一系列繁博的意象,塑造了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的形象,诗歌如同凡高和高更的油画,具有浓郁的象征主义风格,又像是我们读过的舒婷、北岛以及顾城的诗歌。有鲜明的朦胧色彩,把自己的观点包裹得极其含蓄、委婉,而且近乎晦涩。下去请同学们背诵这首诗,我的课就讲到这里。最后我想对给我这样一个锻炼的良好机会的老师,对和我精心配合的全体同学,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掌声)
上一篇:关于《陋室铭》教学实录
下一篇:《短歌行》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