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因数》优秀说课稿范文
本节课采用生动形象地操作实例,借助于"用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画成一个长方形"的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想象,自觉主动地完成动作与思维的建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因数》优秀说课稿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因数》优秀说课稿一
学生分析:
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62人,该班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在新授课时注意听讲,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独立思考,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提出来寻求帮助。同时,能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学习的成果或发现及时的表达清楚,班级中开始出现求异思维的气氛。
其次,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因数和积的概念。学习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能基本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
教材分析:
首先,“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在学生理解问题“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经验展开的。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表达清楚。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 “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后,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注意学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学习的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全班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可能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2、3、4、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本环节自我注意:这里不应该是单一的巡视。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积累生成的素材。在课堂中要力求精彩。这个精彩源于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而生成的问题就在你参与学生活动中寻找。教师要学会延迟评价,不要急于主观解决问题。记得,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务必不要代替。你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可能就会有多大的收获。而且调控难度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很可能就会有精彩的过程出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数:1、3、9 15的因数:1、3、5、15)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
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1、2、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2 11
5、板书: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a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b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c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d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e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1×48=48 2×24=48 3×16=48 4×12=48 6×8=48 12×4=48 16×3=48 24×2=48 48×1=48 48=1×48=2×24=3×16=4×12=6×8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指导学生用表格说明问题,巩固有序思考的习惯。
每排人数(人) 1 2 3 4 6 8 12 16 24 48
需站几排(排) 48 24 16 12 8 6 2 3 2 1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这种排队法有什么窍门?
一共10种排法。
a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b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c有顺序的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五、作业
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多观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我问答:找因数的方法有几种?同学再次交流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因数》优秀说课稿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执教的《找因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理解了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新的知识。通过拼图、画图并结合乘法算式 “1×12﹦12 “2×6﹦12”“3×4﹦12”或者除法算式“12÷1﹦12”“ 12÷2﹦6”“12÷3﹦4”一对一对找出,这种思路其实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质数、合数的知识,为学习公因数和公因数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为将来学习约分的方法打好基础和做好准备,可见本节课的知识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有序写出一个数(1~100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2.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正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快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举例回顾什么是因数,从旧知探究新知,平时而有效地数学方法。
二、切入主题,探究新知。本环节包含个三个活动。
活动一: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有哪几种拼法?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促进学生几何直观地形成,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活动二:借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找12的全部因数。在思考“有哪几种拼法”时,大部分学生会用乘法思路思考,也有少部分同学会用除法思路思考,根据这些乘法或除法算式找出12的全部因数,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是:借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有序地思考。
活动三:找18的全部因数。根据总结出来的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来找18的全部因数,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一些技巧,即利用乘法算式找时,两个乘数重复了就不再往下找了;或是利用除法算式找时,除数和商重复时就找全了一个数的因数。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通过3道基本找因数的题目和一道利用找因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来进行检测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和收获,使学生体会到找因数的必要性。并预留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5,来促进并发现数学奥秘,从中体会不同的乐趣和益处。
从上面的这节课的学习中,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形到数的抽象与跳跃思维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因数》优秀说课稿三
设计理念:
本节课采用"实践引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动形象地操作实例,借助于"用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画成一个长方形"的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想象,自觉主动地完成动作与思维的建构。同时,让学生用乘法表示出来,为学生脱离操作情境、主动寻求数与数之间的"因倍"关系进行了铺垫。从而使学生在这一系列自主操作、想象思考中充分体验、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学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年龄在10到12岁之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良好,少数学生存在学习障碍,不喜欢学习。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氛围比较浓。
这节课以拼图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拼图中探索找因数的方法,学生都会很感兴趣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对"因数"这个名词已有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很容易接受。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讨论,分析、比较、归纳。
2、正确找出一个自然数的因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渗透迁移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准确、有条理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交流探究,体会方法
1.拼长方形
请你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卡片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2.画长方形
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拼好的长方形画在书中相应的位置上。
让学生把刚才拼的方法在教材第8页的方格上画出来,边画边思考:每种拼法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用乘法表示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出长方形。
拼法一: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1×12=12
拼法二: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2×6=12
拼法三: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3×4=12 3、小组合作学习。
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把自己拼、画的想法与同伴交流,组长做好记录。
⑵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即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3、全班交流汇报。
各组由1人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12的因数有1,12,2,6,3,4。
4、引导思考
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有所发现。
结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对的找。
三、知识应用,拓展提高
1、填空
24=1×24=2×()=()×()=()×()
24的全部因数:_
2、实践操作
在方格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16cm2,边长是整厘米数。(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
3、思考
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有几种排法?如果有37名学生呢?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此时此刻有何想法?(学生自由总结,师适时给与点评。)
五、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2×6=12 3×4=12
12的因数有:1,2,3,4,6,12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因数》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1.数学《5以内的数》说课稿
2.幼儿园小班数学《5以内的数》说课稿
3.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