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

来自 珠珠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5篇ZQ0篇语网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ZQ0篇语网

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1

ZQ0篇语网

《钠的化合物》ZQ0篇语网

一、说教材ZQ0篇语网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ZQ0篇语网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ZQ0篇语网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ZQ0篇语网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ZQ0篇语网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ZQ0篇语网

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ZQ0篇语网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ZQ0篇语网

2.教学目标ZQ0篇语网

(1)知识与技能ZQ0篇语网

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ZQ0篇语网

(2)过程与方法ZQ0篇语网

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ZQ0篇语网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ZQ0篇语网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ZQ0篇语网

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ZQ0篇语网

3.教学重、难点ZQ0篇语网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ZQ0篇语网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ZQ0篇语网

二、说学情ZQ0篇语网

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ZQ0篇语网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ZQ0篇语网

三、说教法ZQ0篇语网

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ZQ0篇语网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ZQ0篇语网

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ZQ0篇语网

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ZQ0篇语网

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ZQ0篇语网

四、说学法ZQ0篇语网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ZQ0篇语网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ZQ0篇语网

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ZQ0篇语网

五、说教学过程ZQ0篇语网

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习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ZQ0篇语网

【引入阶段】ZQ0篇语网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ZQ0篇语网

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学生旧知识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认识,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ZQ0篇语网

情景化设疑:如果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学生发展思维。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ZQ0篇语网

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神奇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ZQ0篇语网

【探究阶段】ZQ0篇语网

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ZQ0篇语网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ZQ0篇语网

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Na2O2作用生火。ZQ0篇语网

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ZQ0篇语网

学生讨论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出生火的原因应是CO2、H2O与Na2O2作用生火。ZQ0篇语网

过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ZQ0篇语网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1:探究CO2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ZQ0篇语网

学生演示实验一: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投入包裹有Na2O2的棉花。ZQ0篇语网

结论:CO2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ZQ0篇语网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ZQ0篇语网

设计意图:通过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出产物Na2CO3;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ZQ0篇语网

过渡:CO2能够生火,水不是能灭火吗?它在中间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从而引入到对水的探讨。ZQ0篇语网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2:探究H2O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ZQ0篇语网

学生演示实验二:滴水生火ZQ0篇语网

结论:H2O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ZQ0篇语网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ZQ0篇语网

设计意图:通过对燃烧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H2O反应的可能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可能产物NaOH;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ZQ0篇语网

过渡:是否真是这样呢?ZQ0篇语网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ZQ0篇语网

学生根据现有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互动讨论出方案后,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同时,以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由观察到的现象去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能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ZQ0篇语网

ZQ0篇语网

本节课中,我是一步一个台阶的由旧知:燃烧的三要素、CO2、H2O能灭火引出新知Na2O2与H2O、CO2的反应,从而达到攻克难点。ZQ0篇语网

【总结归纳】ZQ0篇语网

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Na2O2知识的整理。ZQ0篇语网

以一首小诗来完成对Na2O2知识的高度概括,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ZQ0篇语网

小诗ZQ0篇语网

过氧化钠色淡黄,与水反应可生氧;ZQ0篇语网

强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红后退场;ZQ0篇语网

二氧化碳也反应,密封保存记心上;ZQ0篇语网

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潜水受赞扬!ZQ0篇语网

【练习强化】ZQ0篇语网

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习题,以基础的实验现象,提升至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ZQ0篇语网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ZQ0篇语网

A.溶液仍为无色ZQ0篇语网

B.溶液最终为红色ZQ0篇语网

C.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为红色ZQ0篇语网

D.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最终为无色ZQ0篇语网

2.用双线桥法表示Na2O2与CO2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求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ZQ0篇语网

【课后巩固】ZQ0篇语网

1.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我的Na2O2更精彩ZQ0篇语网

2.设置课后习题巩固知识。ZQ0篇语网

课本:P31页一、填空题:1二、选择题:1.2ZQ0篇语网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见证过神奇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然对Na2O2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Na2O2更精彩”。ZQ0篇语网

在这里,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生产与生活。ZQ0篇语网

六、说板书设计ZQ0篇语网

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2

ZQ0篇语网

乙酸ZQ0篇语网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ZQ0篇语网

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ZQ0篇语网

二、教材分析ZQ0篇语网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1课时完成,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ZQ0篇语网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ZQ0篇语网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ZQ0篇语网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75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ZQ0篇语网

5.教学目标:ZQ0篇语网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ZQ0篇语网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ZQ0篇语网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ZQ0篇语网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ZQ0篇语网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其基本过程如下:ZQ0篇语网

反馈矫正评价ZQ0篇语网

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ZQ0篇语网

四、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ZQ0篇语网

1.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ZQ0篇语网

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ZQ0篇语网

(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ZQ0篇语网

(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ZQ0篇语网

五、教学手段ZQ0篇语网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ZQ0篇语网

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3

ZQ0篇语网

一、说教材ZQ0篇语网

(一)、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ZQ0篇语网

教材地位ZQ0篇语网

该节内容为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ZQ0篇语网

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ZQ0篇语网

(二)、教学目标:ZQ0篇语网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及本着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ZQ0篇语网

1.知识与技能ZQ0篇语网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ZQ0篇语网

(2)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ZQ0篇语网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高级技能ZQ0篇语网

2.过程与方法ZQ0篇语网

(1)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ZQ0篇语网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ZQ0篇语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ZQ0篇语网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ZQ0篇语网

(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ZQ0篇语网

(3)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ZQ0篇语网

(三)、教学重点: 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ZQ0篇语网

依据:1、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ZQ0篇语网

2、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ZQ0篇语网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ZQ0篇语网

依据: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ZQ0篇语网

二、说教法与学法ZQ0篇语网

教法:ZQ0篇语网

1.情境激学法 2.探究实验促学法 3.CAI辅助教学法 4.归纳、演绎法ZQ0篇语网

学法:ZQ0篇语网

1.实验探究法2.归纳演绎法ZQ0篇语网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材中没有把教材内容作简单,有序的展示,而是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来重新组织,站在改组和重建的高度来审视教材,把教材内容做为了解学科科学的生长点,以学生探究实验贯穿始终,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ZQ0篇语网

本节课让学生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对于更好地展现学生多元智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智慧潜能,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ZQ0篇语网

三、教学过程:ZQ0篇语网

(一)引课:创新实验:西红柿电池使音乐贺卡发出美妙音乐。ZQ0篇语网

目的;创设新奇刺激的前置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感知兴趣和探知热情。为什麽西红柿电池能产生电流?ZQ0篇语网

(二)教学重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ZQ0篇语网

突破方式: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ZQ0篇语网

依据:ZQ0篇语网

1. 教材演示实验不便于所有学生观察,缺少学生的参与,不能充分发挥不学生自身主体作用。ZQ0篇语网

2. 建构主义鼓励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让学生去学会发现并作出相关链接,主动构建有成效的内化了的,适合于自我的知识意义。ZQ0篇语网

具体做法:ZQ0篇语网

用锌片铜片稀硫酸模拟西红柿电池做两个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前后现象的差别。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使学生的原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产生了差距,引发了学生新的问题.为什么导线连接后铜片上出现气泡ZQ0篇语网

教师设置几个有梯度,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在有限的时间里经过讨论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澄清了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ZQ0篇语网

讨论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装置中确实存在电流且证明电子的流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以上问题的提出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告诉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要靠实验证据不凭主观臆断想当然。ZQ0篇语网

实验结束教师收敛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给原电池下定义 。从而完成学生思维从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这一质的飞跃。ZQ0篇语网

最后用3D动画模拟锌铜原电池的微观反应。并将图象定格让学生书写两电极反应式.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两个层面上共同认识原电池反应原理ZQ0篇语网

投影生活中常见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图片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ZQ0篇语网

以上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学生的创造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的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培养。ZQ0篇语网

(三)、教学重点二:掌握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ZQ0篇语网

突破方式:增加教材没有的开放性探究实验。即给定多种药品(电极:锌片两个,铁钉一根,石墨棒一根。溶液:稀硫酸,硫酸铜,酒精,四氯化碳四种溶液和电流计仪)让学生自行设计并探究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ZQ0篇语网

依据:ZQ0篇语网

1、STS教育观重视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学习过程,认为能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论证比单纯地得到指向结论的结果同样重要或更重要。ZQ0篇语网

2.实验方法论认为,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ZQ0篇语网

3、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将探究性学习确定为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基于以上原因,我大胆处理教材,将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这一讲授性知识变为实验探究性学习。ZQ0篇语网

该实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发散性所以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启发学生引发讨论如何确定探究的方向,如何处理实验中三个变量关系,如何逐一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原电池构成的一般条件。学生依据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对所得多种实验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分类,加工选取有用信息,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得出正确结论。ZQ0篇语网

该做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同时学习者之间通过讨论,交流,用集体的感知来丰富,强化个人的概括,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叉反馈来强化,矫正,丰富个体的探究结果,有利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在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螺旋式的上升,不仅促进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探究策略和方法得到提高,才能,智慧和判断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ZQ0篇语网

(四) 化学史教育:教师讲述伏打电池发明的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ZQ0篇语网

(五)小结:ZQ0篇语网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ZQ0篇语网

目的:1、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2、实施以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让学生清楚本节的内容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ZQ0篇语网

(六)练习: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构成原电池的原理及构成条件而设。ZQ0篇语网

(七)作业:ZQ0篇语网

家庭小实验:制作水果电池。ZQ0篇语网

目的:该实验为开放性创造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升华创造意识。ZQ0篇语网

四、说板书 板书直观清楚揭示本节教学两个重点ZQ0篇语网

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4

ZQ0篇语网

一、指导思想ZQ0篇语网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ZQ0篇语网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ZQ0篇语网

二、教材分析ZQ0篇语网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ZQ0篇语网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ZQ0篇语网

2.教学目标分析ZQ0篇语网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ZQ0篇语网

知识 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ZQ0篇语网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ZQ0篇语网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ZQ0篇语网

能力 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ZQ0篇语网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ZQ0篇语网

情感 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ZQ0篇语网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ZQ0篇语网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ZQ0篇语网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ZQ0篇语网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ZQ0篇语网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ZQ0篇语网

三、学情、学法分析ZQ0篇语网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ZQ0篇语网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ZQ0篇语网

四、教学程序ZQ0篇语网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ZQ0篇语网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ZQ0篇语网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ZQ0篇语网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 、m/v 、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ZQ0篇语网

自主探究ZQ0篇语网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ZQ0篇语网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ZQ0篇语网

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ZQ0篇语网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ZQ0篇语网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ZQ0篇语网

1. 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ZQ0篇语网

2. 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ZQ0篇语网

3. 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ZQ0篇语网

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ZQ0篇语网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实则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须知道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体积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须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ZQ0篇语网

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彼此的心灵去相互碰撞。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乘胜追击的几个判断题的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当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了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ZQ0篇语网

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5

ZQ0篇语网

关于甲烷,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在此基础上,本节的教学内容将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主要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受热反应)等。ZQ0篇语网

教材在介绍这些知识时,非常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ZQ0篇语网

按照大纲中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但考虑到结构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结构方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而对分子的立体结构的认识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饿了解,因此,很有必要在此向学生介绍一下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以免学生产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错误认识(后面各节给出各种烃的代表物的分子结构模型,也是这个目的)。ZQ0篇语网

由于学生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知识的局限性,因此教材在介绍甲烷分子的结构时,首先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通过学生对物质组成知识的回忆,再结合碳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共价键的知识,逐步给出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ZQ0篇语网

在学生了解甲烷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甲烷的化学结构上。ZQ0篇语网

教材在介绍甲烷的性质,是以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能形成牢固的共价键为依据的。在教材中将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跟甲烷与酸性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对比,说明虽然甲烷不能与酸性溶液反应,但这只能说明甲烷在通常条件下是稳定的,并不能说明甲烷不与所有的氧化剂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甲烷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ZQ0篇语网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烷烃的特征反应,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在实验的基础上,先使学生有一个甲烷分子中氢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再通过给出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几步方程式,向学生说明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能够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进而讲清取代反应的确切涵义ZQ0篇语网

应当指出的是,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置换反应是不同的,下表中列出了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ZQ0篇语网

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ZQ0篇语网

难点: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ZQ0篇语网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自学引导、对比教学ZQ0篇语网

ZQ0篇语网

2024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相关文章:

ZQ0篇语网

★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模板ZQ0篇语网

★ 2024高三坚持励志主题班会教案内容ZQ0篇语网

★ 2024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范文4篇ZQ0篇语网

★ 学习资料库ZQ0篇语网

★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要点刚刚总结归纳ZQ0篇语网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模板ZQ0篇语网

★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考点汇总2024ZQ0篇语网

★ 2024学会欣赏主题班会教案三篇ZQ0篇语网

★ 2024年元旦主题班会教案模板5篇ZQ0篇语网

★ 2024元旦节中班教案模板ZQ0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