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日的别称有哪些
元旦的庆祝,随着岁月更替,已经变得足够新颖了,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旦的别称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旦的别称有哪些
上日
在上古时代,元旦又叫上日,《书·尧典》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上日乃朔日,古特指正月初一。”
正日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正日,《四民月令》记载:“正月元旦,是谓正日。”
正朔
东汉时期,元旦在汉朝又叫正朔,《礼记·大传》记载:“正谓年始,朔谓月初,故以此称一年之始日”。
正旦
后汉时期,元旦又叫正旦,《后汉书·陈翔传》记载:“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
三始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三始,《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惧。以其为岁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故云。”
岁朝
东汉时期,元旦又叫岁朝,《后汉书·周磐传》记载:“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李贤注:“岁朝,岁旦。”
履端
在南北朝,元旦又叫履端,《哀江南赋》记载:“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幼学琼林·岁时》记载:“履端是初一元旦。”
开元
在南朝,元旦又叫开元,《梁书·武尚纪》记载:“今开元发岁,品物惟新,思俾黔黎,告示安旧新。指新年开始,故称。”
元辰
在晋朝,元旦又叫元辰,庾阐《扬朝赋》记载:“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履端归余,三朝告始。”
元春
在宋代,元旦又叫元春,《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隋元会大飨歌》记载:“展礼肆乐,协此元春。”
新年
在宋代,元旦又叫新年,吴自牧《梦粱录·正月》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元朔
在唐朝,元旦又叫元朔,《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记载:“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谓一年之第一个朔日,故称。”
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初、始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 某会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传说上古的三位贤帝——尧、舜、禹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受人爱戴。后人就将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视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历代封建王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及“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到了辛亥革命后,改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即我们所说的“元旦”。
现今,元旦的民俗也伴随时代的变迁悄然发生改变。看跨年晚会,或者外出游玩,抑或与亲朋好友相聚小酌,中国人庆祝元旦的方式更加多元和丰富了。
元旦的寓意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是“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都是各不相同的,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旦有什么活动
这个要看各国的文化习俗,例如在国外就有饮酒跨年等待新一年的到来,有的会在元旦一大早去爬山健身。在我国则更期待放假,届时会和许久未见的朋友聚会,一起上街购物,因为这期间商家会做活动吸引顾客。不少地方还有热闹的联欢晚会,包括唱歌、舞蹈、相声、魔术等精彩表演。
元旦这一天比较忌讳什么
通常来说是不允许开工动土的,据老一辈的说法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是运势不大稳定的时候,如果进行安床或者装修等适宜,怕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都要延后。另外忌讳碰针线活,还有剪刀等尖锐物品,因为怕划伤见血,也是不吉利的征兆,都要收起来。还有大人不可骂小孩,或者说脏话,如果这么做就意味着一整年都要在纷争中度过,是很不好的,所以都要谨言慎行,与人和睦相处。
上一篇:元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下一篇:元旦的含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