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的探究
课前预习,对语文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环节。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完成预习要求,养成预习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的探究
一、明确目标,区分情况
课前预习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个明确的预习目标,围绕目标和要求去开展预习工作。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年段特点、单元教材的进度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不同学段的预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以读书、识字、写字为主;到了三四年级除了识字、写字,还要加上理解词句、阅读理解等;到了高年级如果还以中低年级的标准,就没有预习的意义了,这其实是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有些学困生就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标准,但一定要抓住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有目的地开展预习。一些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适当提高一些要求,对他们更有帮助与启发。
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大部分学生及家长都认为预习就是看书,不把它当作一回事。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要如何预习,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这样,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课文预习一般都是围绕“识字”“写字”“阅读”展开,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步走”:一读,就是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就要将课文生字词读正确,可以利用工具书。中高年级的“读”应做到反复读,能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二画,课前预习时,把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不理解的词句,用符号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弄清画出字、词的读音及注释,并将注释标注在书上,便于理解,加深印象。三查,这里的查除了查字典和词典外,还可以查阅课外资料,搜集整理本课的相关资料,与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常见的有查阅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便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像学习古诗,《孔子拜师》《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文章,搜集并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会对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会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也会有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四写,课文要求抄写必须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可以摘抄下来,抄写的过程可能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及记忆,领会作者的精神。中低年级许多有关季节的诗歌都可以通过抄写加深记忆,为写作做好积累。五想,能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可以带着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阅读,当看到文中有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或者写下来。这样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也就更容易心领神会了。语文的基础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想要预习有成果,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地安排预习方法,切不可盲目地预习,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这样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质疑问难,循序渐进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有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学生收获才最大。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发扬质疑的精神,动脑思考,以巩固和获取新知识。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查找资料,或请教同学、老师,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只有真正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学方有所得。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用循序渐进预习法进行预习时,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通读课文。看新课题目,想问题,之后初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不理解之处。(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3)结合课后练习和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查找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发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4)将课文读熟,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会。一般情况下,文章经过这样反复、用心地阅读,学生对文本会有自己独特、深刻的见解和感悟,对进一步的听讲有很大的帮助。
课前预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要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探索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你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养成正确预习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新课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自主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做好语文预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查
针对课文作者、写作背景、和课文体裁相关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查找,在预习本上或课本上做好记录。
(1.)查作者(字号、朝代、国别、代表作品)
(2.)查写作背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此作品)
(3.)查体裁(特点、类似文章)
2、读
熟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是对“查”的巩固和加深,只有通过反复认真的诵读课文,才能扫清生字障碍,较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读出生字
读课文,把生字表中要求“学会”的生字词,在课文中用【】圈出来,作为学习时重点掌握的内容。
(2.)读出好词句
再读读课文,把文中好词句用“~~~~~”画出来。并且注意重点理解记忆这些句子,增强我们的理解写作能力。
(3.)读出疑难
再读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用“?”在上面标出。如《水调歌头 中秋》中“高处不胜寒”怎么理解?;“照无眠”是什么原因?等等,这样在老师讲解时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去学习。
3、思
不但要会“疑”,更要会“思”。这一环节是对“读”的延续,可以思考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等问题,同时把想到的答案记录下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力量,体会收获知识的乐趣。
当然除了上面几点外,也可以针对此文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感受。
总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的探究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2.三年级课前预习方法
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 《古诗三首》
4.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
5.【课前预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学习重点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