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地理大题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确对待考试,重视考后分析,将每一次考试作为检查自己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的机会。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
A.有界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2.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
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
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
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也存在着地区差异。据此回答3~5题。
3.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是( )
A.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
B.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到东地势降低
C.以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地貌结构复杂
D.多为崎岖的低山丘陵
4.在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
A.广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 B.广泛分布有黄土
C.有淋溶强烈的砖红壤 D.有肥力较低的红壤
5.有关青藏高寒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是西北低、东南高
B.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从高原东南边缘到内部逐渐减少
C.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在西北高原上
D.夏季风是不可能到达青藏高寒区的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描写的即是下图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特点。结合其示意图,回答6~7题。
6.形成这一居住景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地质构造
7.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小麦 B.小麦、谷子 C.谷子、青稞 D.青稞、玉米
山西省在“十一五”能源建设中的目标是到2024年,该省原煤、焦炭产量、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与此同时,煤化工将成为山西能源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并借此打造一条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据此回答8~10题。
8.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是( )
A.能源、冶金、化工 B.轻工业
C.电子工业 D.旅游业
9.内蒙古东部地区和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共同点是( )
A.都有铁路干线与主要工业区相通,市场广阔
B.都属“西部大开发”的省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C.煤炭储量都以动力煤为主
D.区域内都有丰富的铝土矿,发展金属冶炼工业条件优越
10.关于能源基地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B.生态环境建设中只要采取工程措施即可
C.生物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措施
D.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024年3月19日~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市),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泰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出现扬沙、浮尘。受此影响,远在南方的香港多个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过400,创历史新高,深圳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就连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受到了影响。据此回答11~13题。
1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造成了21个省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其主要污染源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1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西北地区与沙尘暴的联系是( )
A.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
13.下列哪一做法不利于沙尘暴的防治( )
A.禁止在草原滥挖发菜和其他野生药材 B.营造防护林带
C.鼓励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山羊 D.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系统
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千米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据此完成14~15题。
14.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
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5.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
①实施湿地保护 ②草原鼠虫害防治 ③沙漠化土地治理 ④生态保护林建设 ⑤退牧还草 ⑥生态移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20世纪50年代后,该区工业开始衰退,经过鲁尔区一系列的整治,经济重新走向繁荣,现已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回答16~17题。
16.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①煤铁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充沛 ③市场广阔 ④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鲁尔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有( )
①增加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②钢铁工业布局向东部转移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GIS系统显示的某地区地表的画面,图中每个点的面积为120公顷,据此回答18~20题。
18.画面中的圆点可能属于下列哪种土地利用方式( )
A.储油槽 B.农田 C.鱼塘 D.工厂
19.画面中非圆点背景部分可能是下列哪种土地( )
A.沙漠 B.水体 C.草地 D.森林
20.本区最有可能位于( )
A.美国东部 B.中美洲 C.南亚 D.中东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相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约350公顷,其中水域占40%。目前,它是海淀区最后一块天然湿地,面积约1.3平方千米,据粗略统计,有水生草本植物36种,湿地草丛植物36种,两栖爬行类动物12种,鸟类38种,兽类1种。
材料二 圆明园防渗工程(即湖底铺设防渗膜)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国家环保总局的报告书称: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依法进行环境评估,原工程方案存在严重缺陷。
(1)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2)从生态意义的角度分析圆明园防渗工程的得失。
(3)圆明园当初属于湿地。支持方认为如今早已不是湿地了,请你由此分析我国湿地减少的原因。
22.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有哪些?
(3)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的河流,如长江干支流,正步入开发资源的高峰期,现在中国有100多座60米以上的高坝、大坝正在江河上修建,还有数不清的小型电站在那些“清清的故乡小河”上开工。
材料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梦专辑刊登了“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梦想,大致内容是——在松滋前山,长江进入两湖平原的制高点,再造一个类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此引长江清水入洞庭湖,再现“八百里洞庭”。就像2 000多年前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样,将给两湖平原带来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圈内可包含十余座百万人口生态中心城市和数百个湿地城镇。此构想旨在恢复洞庭湖生态,同时减轻长江防汛压力。
(1)目前在长江上修建的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简述该工程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
(2)长江横贯东西,具有较高通航价值,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原因。
(3)洞庭湖的面积由“八百里洞庭”演变为目前的2 000多平方千米,其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
(4)“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构想将成就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试述湿地的生态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成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
(1)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滇池流域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2)请列出卫星遥感技术的三个应用领域及相关的课题名称。
序号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例
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怎样学好地理高二地理
01.经验之谈:
1、地理有理科的成分,所以你做题一定要有逻辑思维,尤其是时间计算
2、区域地理提和时间计算题,一定要图题结合。
方法:先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按经线纬线,大致轮廓,地形区(如山地,高原,盆地,河流)画一遍。——在往上填详细信息(重要城市,气候类型,植被,工业,农作物)
3、以上是基本的。能力培养——首先书上的知识一定得懂,必要时要背,最好能理解.做题从基础起,在自己总结大体规律,如(问气温降水,就要考虑地形,气候,海陆位置,是迎风还是背风呢?!,洋流性质;所以一定要积累和联想。再做能力题,开放题。一道题想出不同的解释。
4、读图,看地图,分析。很重要
5、听课不懂,一定要先思考。想不明白再问。——这样你才能印象深刻!
最后,我也打了这多的字,我绝对是吐血奉献!!分享给你的同学支持我吧!
02.落实学习常规:
就地理科的学习而言,学习常规应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六个方面: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
预习要做到: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记载,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
上课要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
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对于地理笔记,我认为有些最好是记在地图册上,以便在看地图时复习。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作业必须做到: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要知道,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包括: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确对待考试,重视考后分析,将每一次考试作为检查自己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的机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尤其是地理学科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话题联系密切,所以适当进行课外学习,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03.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素描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04.改变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新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中,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积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