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来自 毛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MuA篇语网

  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12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今日的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MuA篇语网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MuA篇语网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MuA篇语网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MuA篇语网

  2.主要内容:MuA篇语网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MuA篇语网

  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MuA篇语网

  3.评价:MuA篇语网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MuA篇语网

  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MuA篇语网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MuA篇语网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MuA篇语网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MuA篇语网

  2.政治:沙皇专制MuA篇语网

  3.对外:MuA篇语网

  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24年策动外蒙古独立;MuA篇语网

  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MuA篇语网

  ③1924年退出战争。MuA篇语网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MuA篇语网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24年十月革命MuA篇语网

  (一)背景MuA篇语网

  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MuA篇语网

  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MuA篇语网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MuA篇语网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MuA篇语网

  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MuA篇语网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MuA篇语网

  背景:MuA篇语网

  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MuA篇语网

  外:协约国武装干涉MuA篇语网

  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MuA篇语网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MuA篇语网

  3.军事:组建红军。击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MuA篇语网

  4.经济:MuA篇语网

  ①城市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MuA篇语网

  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MuA篇语网

  (四)历史意义MuA篇语网

  1.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MuA篇语网

  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MuA篇语网

  3.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MuA篇语网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MuA篇语网

  第一阶段:列宁时期MuA篇语网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MuA篇语网

  1.背景:内忧外患(叛乱、干涉)MuA篇语网

  2.内容:MuA篇语网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MuA篇语网

  ②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MuA篇语网

  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MuA篇语网

  ④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MuA篇语网

  3.评价:MuA篇语网

  ①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保障了军事胜利。MuA篇语网

  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MuA篇语网

  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MuA篇语网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MuA篇语网

  1.背景: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战争使经济濒于崩溃、1924年饥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加剧经济恶化、农民暴动、水兵暴动)MuA篇语网

  2.内容:MuA篇语网

  ①农业: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MuA篇语网

  ②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MuA篇语网

  ③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到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MuA篇语网

  3.特点:MuA篇语网

  ①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MuA篇语网

  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MuA篇语网

  4.评价:MuA篇语网

  ①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MuA篇语网

  ②适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MuA篇语网

  1924年组建苏联MuA篇语网

  1924年列宁逝世MuA篇语网

  第二时期:斯大林时期MuA篇语网

  (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MuA篇语网

  1.背景:MuA篇语网

  ①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MuA篇语网

  ②内部:经济文化落后。MuA篇语网

  2.过程:MuA篇语网

  (1)经济: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MuA篇语网

  ①1925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MuA篇语网

  ②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计划经济。MuA篇语网

  ③1927年—1937年实现农业集体化MuA篇语网

  ④成就: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农业集体化MuA篇语网

  ⑤问题:农业和轻工业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MuA篇语网

  (2)政治: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MuA篇语网

  1936年宪法的颁布MuA篇语网

  ①、背景:苏联社会的重大变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公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MuA篇语网

  ②、目的:把重大变化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MuA篇语网

  ③、内容:A.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所有制;C.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MuA篇语网

  ④、意义:A.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B.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MuA篇语网

  3.缺陷和弊端:MuA篇语网

  ①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MuA篇语网

  ②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MuA篇语网

  4.评价:MuA篇语网

  ①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MuA篇语网

  ②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MuA篇语网

  二战前后的苏联MuA篇语网

  (一)二战前MuA篇语网

  1938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也使德国发动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MuA篇语网

  (二)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MuA篇语网

  1.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MuA篇语网

  ①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1942年初)的胜利;MuA篇语网

  ②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MuA篇语网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冬—1943年2月):二战转折点,苏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MuA篇语网

  2.参与重大国际会议MuA篇语网

  ①德黑兰会议;②雅尔塔会议;③波茨坦会议MuA篇语网

  3.①1945年4 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占柏林;②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围歼东北的日本军队。MuA篇语网

  (三)二战后初期MuA篇语网

  1.国内: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MuA篇语网

  问题:体制弊端日益显著;MuA篇语网

  2.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12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MuA篇语网

  3.以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表现为:MuA篇语网

  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MuA篇语网

  ②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MuA篇语网

  ③控制社会主义阵营;MuA篇语网

  ④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MuA篇语网

  ⑤1949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MuA篇语网

  苏联的改革历程(伴随美苏争霸50年代—1991年)MuA篇语网

  (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苏联提出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争霸开始。苏为守势)MuA篇语网

  1.切入: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秘密报告”。MuA篇语网

  2.内容:经济领域MuA篇语网

  ①重点:农业,取得一些成效;MuA篇语网

  ②工业:下放权力、精简机构;MuA篇语网

  3.失败原因:MuA篇语网

  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MuA篇语网

  ②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MuA篇语网

  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MuA篇语网

  (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苏攻美守)MuA篇语网

  1.内容:经济领域:MuA篇语网

  ①重点:工业,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MuA篇语网

  2.成效:MuA篇语网

  ①执政前期,工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MuA篇语网

  ②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MuA篇语网

  3.失败原因:MuA篇语网

  ①经济体制没有实质性突破;MuA篇语网

  ②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MuA篇语网

  ③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MuA篇语网

  (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联收缩,苏联解体—争霸结束,两极格局结束)MuA篇语网

  1.时间:经济改革受挫后,从1988年起进行政治改革MuA篇语网

  2.内容:MuA篇语网

  ①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MuA篇语网

  ②全盘否定苏联历史。MuA篇语网

  3.后果: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MuA篇语网

  1990年局势动荡:MuA篇语网

  ①实行多党制;②经济滑坡;③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④党内斗争尖锐化和公开化。MuA篇语网

  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MuA篇语网

  (一)背景: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MuA篇语网

  (二)过程MuA篇语网

  1.政权发生质变——“八一九”事件MuA篇语网

  ①原因:直接原因:1991年8 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局势混乱。MuA篇语网

  ②实质:共产党内部争权斗争MuA篇语网

  ③影响: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MuA篇语网

  2.“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明斯克协定签署MuA篇语网

  1991年12月8 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MuA篇语网

  3.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MuA篇语网

  1991年12月22日,11国签署。“独联体”扩大到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MuA篇语网

  (三)影响:MuA篇语网

  1.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MuA篇语网

  2.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MuA篇语网

  今日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MuA篇语网

  历史概念掌也有轻重缓急MuA篇语网

  (1)重大历史概念。一般指教材章(或节)的标题,它是教材知识线索的骨干支架。重大历史概念有一章(节)一个中心内容的,如“西汉的盛衰”、“太平天国运动”;也有几章合成一个中心内容的,如唐朝的历史由五章(第14~18章)叙述完成;还有一章(节)包含几个重大事件的,这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最为明显。MuA篇语网

  (2)重点历史概念。指组成或与重大历史概念相联系的概念,一般指教材的子目录,还包括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西汉的盛衰”概念之下有“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一系列重点历史概念。重大历史概念和重点历史概念结合,建构起历史知识的基本线索,都是备考复习的重要内容,应当按照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求完整掌握。MuA篇语网

  (3)一般历史概念。它是重点历史概念之下,支撑教材重点知识的辅助历史概念。如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永安建制”、“北伐”等。这类历史概念可按教材叙述的详略掌握,但应在概念的外延方面多加一些思考。MuA篇语网

  (4)次要历史概念。指散见在教材各处,包括引文和注释中的众多细小概念。次要历史概念在教材中往往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人名或一句话。如“耦犁”、“吴王刘濞”等。这类概念一般要求记准史实,能作一句话评价,不需要完整分析。MuA篇语网

  理论性概念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包含的一些概念、历史学科所特有的一些概念等。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国家、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等。很多概念要借助政治学科所学内容。如内因和外因原理,可指导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发生原因)和结果(成败原因)分析;矛盾特殊性原理,可指导依据历史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事件,不说空话。但是,历史学科理论概念在理解和使用上与政治学科相比,还有它特殊的要求。MuA篇语网

  第一,历史学科的理论概念的作用在于“指导”,而不是实际“运用”,即理解要深要全,答题时不要求解答概念原理,只要求以概念原理为指导组织史实材料。MuA篇语网

  第二,历史理论概念要注意它的“历史性”。例如“民族关系”概念,政治学科讲的是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这对于理解和掌握新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很有帮助。但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主要指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逐渐融合、发展和形成的历史,其中各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到明清时期新加进西方殖民侵略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近代民族关系首先是帝国主义外来侵略和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关系。近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围绕救亡图存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主题展开,其中心内容是爱国主义。世界史中的民族关系首先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亚、非、拉美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其次还有大国对弱小国家、民族权利的践踏,如维也纳体系对欧洲版图的任意划分,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运动。MuA篇语网

  对理论性概念的掌握,要求一是弄清原理,二是会依据和运用掌握的原理分析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三是能根据原理得出一些历史性的认识。如1993年高考第52题,要求考生根据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史实的分析,得出要取得近代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同时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一理性认识。MuA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