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来自 珠珠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180篇语网

  部编版教材就要启动了,就在今年的九月份,对于新的历史教材知识点你知道吗?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180篇语网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80篇语网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80篇语网

  一、拉美独立运动180篇语网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180篇语网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180篇语网

  2、背景:180篇语网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180篇语网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80篇语网

  3.时间:19世纪初。180篇语网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80篇语网

  5.概况:180篇语网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180篇语网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180篇语网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180篇语网

  1、背景:180篇语网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180篇语网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180篇语网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180篇语网

  主力:印度土兵180篇语网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180篇语网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0篇语网

  第2课 俄国的改革180篇语网

  一、彼得一世改革180篇语网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180篇语网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80篇语网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180篇语网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180篇语网

  (3)内容:180篇语网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180篇语网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180篇语网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180篇语网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180篇语网

  (4)作用:180篇语网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0篇语网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180篇语网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0篇语网

  1、背景:180篇语网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180篇语网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180篇语网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180篇语网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180篇语网

  4、内容:180篇语网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180篇语网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180篇语网

  5、意义:180篇语网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0篇语网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80篇语网

  第3课 美国内战180篇语网

  ——南北战争(1861-1865)180篇语网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180篇语网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180篇语网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180篇语网

  二、内战爆发180篇语网

  1、原因180篇语网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180篇语网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180篇语网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180篇语网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180篇语网

  1、扭转战局:180篇语网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180篇语网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180篇语网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180篇语网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180篇语网

  3、影响:180篇语网

  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180篇语网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180篇语网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0篇语网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80篇语网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80篇语网

  1、原因:180篇语网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180篇语网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180篇语网

  2、倒幕运动(前提)180篇语网

  王政复古政变。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0篇语网

  二、明治维新180篇语网

  1、内容:180篇语网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180篇语网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180篇语网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180篇语网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180篇语网

  2、影响180篇语网

  (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180篇语网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0篇语网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文化180篇语网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80篇语网

  一、电的应用180篇语网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0篇语网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180篇语网

  3、特点: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180篇语网

  二、主要成果:180篇语网

人物180篇语网

国籍180篇语网

荣誉180篇语网

成果180篇语网

爱迪生180篇语网

美国180篇语网

发明大王180篇语网

发明诸多家电(白炽灯泡等),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180篇语网

卡尔·本茨180篇语网

德国180篇语网

汽车之父180篇语网

发明内燃机汽车180篇语网

亨利·福特180篇语网

美国180篇语网

汽车大王180篇语网

首次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180篇语网

莱特兄弟180篇语网

美国180篇语网

航空飞行器的先驱180篇语网

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180篇语网

奥托180篇语网

德国180篇语网

煤气内燃机180篇语网

戴姆勒180篇语网

德国180篇语网

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0篇语网

狄塞尔180篇语网

德国180篇语网

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0篇语网

  冯如“中国航空之父”180篇语网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80篇语网

  1、(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无烟炸药。180篇语网

  2、(美)海厄特: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180篇语网

  3、(法)夏尔多内:人造纤维180篇语网

  四、影响180篇语网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普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180篇语网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80篇语网

  3、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80篇语网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80篇语网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80篇语网

  1、人口180篇语网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180篇语网

  (2)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劳动者180篇语网

  2、大众教育180篇语网

  (1)背景: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180篇语网

  (2)国家:英、法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德国建立初等、中等、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篇语网

  二、城市化180篇语网

  1、背景180篇语网

  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城市缺乏统一规划180篇语网

  2、城市化的措施180篇语网

  19世纪中期,卫生条件改善。排水设施、街头照明、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设施180篇语网

  3、影响: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180篇语网

  三、社会问题180篇语网

  1、社会矛盾激化180篇语网

  资本家获得极大的财富,工人高强度劳动却难以生存。工人反抗斗争日趋激烈。(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180篇语网

  2、环境污染:废气、废水污染大气、河流180篇语网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180篇语网

  一、科学家180篇语网

  1、牛顿(英)180篇语网

  (1)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80篇语网

  (2)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0篇语网

  2、达尔文(英)180篇语网

  《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180篇语网

  3、巴尔扎克(法)180篇语网

  《人间喜剧》(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展现了法国社会变迁史。180篇语网

  4、列夫·托尔斯泰(俄)180篇语网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揭露俄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又否定暴力革命)180篇语网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180篇语网

  5、贝多芬(德):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180篇语网

  6、梵高(荷):《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180篇语网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80篇语网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180篇语网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80篇语网

  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为争夺市场、原料、投资场所而瓜分世界,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酝酿着战争180篇语网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180篇语网

  (1)“三国同盟”:德、意、奥(德国为核心)180篇语网

  (2)“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180篇语网

  结盟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180篇语网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后果)。180篇语网

  二、大战的爆发180篇语网

  1、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180篇语网

  2、开战:192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80篇语网

  三、大战进程和结果180篇语网

  1、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180篇语网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80篇语网

  3、1924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180篇语网

  4、结束:1924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180篇语网

  5、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180篇语网

  6、影响:180篇语网

  (1)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180篇语网

  (2)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标志。180篇语网

  (3)削弱了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180篇语网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180篇语网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180篇语网

  1、背景: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180篇语网

  2、二月革命(1924年3月)180篇语网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0篇语网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80篇语网

  (3)措施:未满足人民对土地、面包、和平的需求。而是继续作战。180篇语网

  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80篇语网

  1、背景:180篇语网

  (1)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180篇语网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解决俄国社会矛盾180篇语网

  2、时间:1924年11月180篇语网

  3、领导者:列宁180篇语网

  4、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180篇语网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80篇语网

  三、开辟新时代180篇语网

  1、政治: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政权机关180篇语网

  2、经济:大工业、铁路、银行收归国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180篇语网

  3、军事:废除旧常备军,组建红军180篇语网

  4、外交:废除沙皇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颁布《和平法令》。180篇语网

  四、历史意义180篇语网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80篇语网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80篇语网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80篇语网

  一、《凡尔赛条约》180篇语网

  1、巴黎和会180篇语网

  (1)时间:1924年1月—6月180篇语网

  (2)实质:一战战胜国召开的分赃会议。180篇语网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国,尤其是德国。180篇语网

  (4)会议特点:大国强权,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180篇语网

  2、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180篇语网

  3、内容180篇语网

  (1)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180篇语网

  (2)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赔款委员会)180篇语网

  (3)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不超10万人180篇语网

  (4)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世界领土和称霸世界)180篇语网

  4、凡尔赛体系180篇语网

  对德国的和约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联盟。180篇语网

  二、《九国公约》180篇语网

  1、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180篇语网

  背景:为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180篇语网

  2、《九国公约》180篇语网

  (1)内容:180篇语网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180篇语网

  (2)实质:180篇语网

  使“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180篇语网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80篇语网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180篇语网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180篇语网

  一、新经济政策(1924年)180篇语网

  1、背景180篇语网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180篇语网

  2、主要内容180篇语网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180篇语网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180篇语网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180篇语网

  (4)按劳取酬工资制180篇语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180篇语网

  3、作用180篇语网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80篇语网

  二、苏联的工业化180篇语网

  1、苏联的成立:1924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80篇语网

  2、社会主义工业化:180篇语网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180篇语网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180篇语网

  (3)成果:落后农业国 → 强大工业国180篇语网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180篇语网

  三、农业集体化180篇语网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180篇语网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180篇语网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180篇语网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180篇语网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180篇语网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180篇语网

  3、影响(评价斯大林模式):180篇语网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180篇语网

  (2)消极作用:180篇语网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180篇语网

  第12课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80篇语网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80篇语网

  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180篇语网

  2、领导人:甘地。时间:1924年180篇语网

  3、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180篇语网

  4、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180篇语网

  主要方式:采取不服从方式。180篇语网

  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180篇语网

  5、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180篇语网

  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80篇语网

  1、背景:一战后,土耳其素丹政府接受《色佛尔条约》,损失大量领土,经济濒于崩溃180篇语网

  2、战争概况(1921——1924年):领导人:凯末尔。180篇语网

  结果: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废除《色》的一些不平等条款,保持了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180篇语网

  3、共和国建立(1924年):1924年,凯末尔当选总统180篇语网

  措施: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政教分离,国民议会有立法权;废除男女不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实施五年计划;扩大世俗教育,教授西方科技;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180篇语网

  4、影响: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胜利。巩固了国家独立,结束封建统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180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